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卢象升(1600~1639),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汉族,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年间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著作有《卢忠肃集》、《卢象升疏牍》。

卢象升
卢象升
出生 1600年
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
逝世 1639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展露头角 督军平乱 宣大抗清 援绝战死

2军事成就

抗清斗争 战术思想

3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历代评价

4轶事典故

勤奋好学 喜好名马 崇祯信赖

5亲属成员

父辈 同辈

6个人作品

7后世纪念

8史书记载

9艺术形象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

天启二年(1622年),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当时大名府已经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于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现,使得明朝的军事和经济逐渐趋于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展露头角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

守的宁锦(宁远--锦州防线),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

崇祯四年(1631年)九月,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致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量击退敌人。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

督军平乱

崇祯六年(1633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卢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象升遇到就死,不可侵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八日,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射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

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色,不久,数百,不久,数千,忽然之间,老营一起到。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六年(1633年)底,义军主力在渑池县境内南渡黄河,史称“渑池渡”,自此义军扩散到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等地。崇祯七年(1634年),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郧阳六县,西入四川,攻破川东重镇夔州,天下震动。朝廷急调已升任右佥都御史的卢象升抚治郧阳。此时马回回等人返回湖广,在郧阳的黄龙滩和卢象升激战。明史载说:当时蜀地贼寇返回楚国的驻郧的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击,从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大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刺、箐口等处,连战皆捷,斩首五千六百有余,汉南侵犯几乎全部。。当时聚集在郧阳附近的各方义军达到四十多万,卢象升的处境非常艰难,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深山绝谷中日夜追敌。在给外舅王带溪的几封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没想到一到郧阳,千难万苦......日在深山绝谷的中,千里没有人烟的地方,和士兵仆人起居。“或皇天相佑,数十万流寇雾灭烟消。”他当时只能祈祷老天保佑,但最终居然成功了。鄙事之难、的痛苦,国内所没有。两个月来监督剿贼流寇,九战都取得胜利,斩首一万余,地方已经敉平了。所难的收拾被摧毁,图是好后罢了。安抚地方,收拾残局,也是他的长处。

崇祯八年(1635年),义军的战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洪承畴在这一年的奏疏里说:以前贼寇逃窜躲避战乱,现在就去迎接兵对敌,左右埋伏,轮番承,那么剿杀的难啊。贼人人有精骑,有的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就追赶的难啊。这年的正月,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聚会,推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义军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正月十五日,攻克凤阳,焚毁了朱明的老家祖坟。

宣大抗清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

崇祯九年(1636年)清军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军怯战,只是尾随看着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二十二日,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获得同意。

这个时期卢象升在给他外舅的信中写道,现在的他是非常寂寞与痛苦的。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屡次发牢骚,只有江南家乡的美景,值得怀念,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边事大破坏,不能不尽心为她。

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条子的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条奏章:“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象他这样喜爱野战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们偏偏要妄加言论,他不得不表示愤怒。

他对义军越剿越多的事实作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人们从贼,多发生在饥饿和寒冷;士兵从敌人,有缘在缺饷。军民的暴动,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崇祯十年(1637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

援绝战死

崇祯十年(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日,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八日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北京郊区通州会师。崇祯诏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的卢象升,携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以卢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由于卢象升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宣、大、山西三总兵吃空饷吃得太狠,相比日后杨国柱、王朴参与的松锦之战,八总兵十三万,这次三总兵竟不到两万人。因数量不及来援关宁军,结果关宁军宦官监军高起潜不愿接受卢象升指挥。崇祯见此,改用内阁首辅刘宇亮节制天下援军。卢象升只能统领自己的宣、大、山西三总兵,关宁军则宦官监军高起潜指挥。因此卢象升虽一度名义上总督天下援兵,实际上不到两万。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作战。当时编修(从六品)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对杨嗣昌一针见血的讥讽。于是杨嗣昌表面晋升杨廷麟显示自己大度,实际任命他为兵部主事(正六品),编入卢象升处赞画行营,逼他在大冬天离开京城遭遇军旅之苦。同时,巡抚张其平不发饷。又传说云、晋有敌情,于是有名的逃跑将军,大同总兵王朴借机离开卢象升逃走,害得卢象升只剩下杨国柱和胡大威两总兵。

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被清军主力包围。卢象升自领亲兵居中,虎大威总兵护左翼,杨国柱总兵护右翼。结果两总兵全都无耻的丢下卢象升溃围逃跑,卢象升率亲兵力战而亡。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八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2军事成就

抗清斗争

卢象升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崇祯六年(1632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兼理粮饷,练兵御清。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屡战失利。但他誓死决战,激励将士奋杀。

战术思想

选用奇兵疏

卢象升在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十五日曾上了一个《选用奇兵疏》的奏章,他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郧阳的成功,靠的是长途奔袭,洛阳以骑兵数千击溃闯王百里联营,滁州以三千关宁铁骑蹂躏闯王数十万大军,靠的还是长途奔袭。野战和奇袭,是卢象升喜爱的战术,他在奏章里说:“皇上英明天赋,在宣说兵力洞察无遗,我怎么敢多控制。”既称颂了皇帝的英武神明,又表自己的忠心,怕的是言官和廷臣攻击他拥兵自重。

练兵思路

参见:天雄军

曾国藩学习卢象升的方法——以关系练兵(湘军) 卢象升短期内就将宣大的军队训练成精锐之师,这尤为值得惊异。从明清屡次的争战来看,明军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单兵的战斗力,野战能力尤其差,而且士气低落。明军采用的一直是守势,以武器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单兵战力的劣势。卢象升,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当时用文人领兵,统帅不参与士兵平时的训练,也不参与战时前线的指挥,这在冷兵器时代,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卢象升虽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艺,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载:“军中曾经三天断粮,卢象升也上不吃不喝,因此深得将士之心,作战都有功劳。”这是他抚治郧阳时的事。当时郧阳附近有义军四十多万,而卢象升当时带的兵只有郧镇的标兵五百,蒋允仪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凤的石砫兵六百,许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邓玘的川兵五千。除邓玘的川兵稍有战斗力外,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卢象升手里,绵羊也变成了猛虎。这群乌合之众在深山野岭中转战千里,忍饥挨饿,九战九捷,斩首万余,硬是把绝对优势的义军给扑灭了。对于明末的那群老爷兵来说,是个奇迹,只能归因于领兵官的杰出能力。比如邓玘,后来就是因为驭下不当,被自己的士兵烧死了。另一个例子是祖宽,卢象升在中原数次大败闯王,主要依靠的是祖宽的三千关宁铁骑。但祖宽相当骄横,刚调到中原剿匪时,他的兵所过之处焚毁民宅,奸淫妇女,“卢象升激励再三,才开始听命令”。卢象升调任宣大,祖宽归洪承畴,洪显然没法驾驭他,祖宽后来因违令而被斩。

3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明史》: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历代评价

方苞:明之亡,始于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 。(《书〈卢象晋传〉后》)

汪有典:呜呼!公以方叔、召如虎之才,矢岳飞、韩世忠之志,建剿战、扫荡之功于国势溃败不可收拾之日,而卒肘于嗣昌以死,此杨公之所为深痛也。盖公孝,则嗣昌不子;公忠,则嗣昌不臣。势不两立,又乃况于嗣昌得君之专乎!然承畴生而谓之死,赐祭哭临,备极恤典;公死而谓之生,阴诇验视,毒及无辜。当时之刑赏如此,寒战士之胆而灰豪杰之心,倒戈崩角,有由然矣!公初欲功成,筑湄影园以老,志不克,遂横尸疆场,人颇憾之。然公语夫人,固云 “以成败、利钝付之天,毁誉、是非听之人,顶踵、发肤归之君父”。死绥裹革,亦固其所,何必湄影哉!(《前明忠义别传》)

乾隆帝: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澟澟犹有生气。总督各路援兵兵部尚书卢象升,宜兴人,有勇略,先后治兵十余年,身经百数十战,亲冒矢石,未尝挫衄,为杨嗣昌辈所尼,屡起屡踬,崇祯十一年,大兵临蒿水桥,象升督师拒战,以孤军无援,炮尽矢竭,徒手格斗,身被四矢三刃而死,仆顾显殉。卢象升材优军旅,志竭股肱,坎坷遭时,艰难就义,今谥忠肃。(《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鲁一同:在楚豫秦晋,如泻水平地,东西南北,惟其所之,虽以卢象升、孙传庭之忠勇,曹文诏父子之骁健,随扑随炽。无他,大帅有攻剿之兵,州县无堵御之力。(《与吴中翰论时势书》)

蔡东藩:至清军入塞,勤王诏下,张凤翼、梁廷栋辈,毫无经济,徒事畏缩,各镇又多观望,入援者惟一义士卢象升,及一奇女秦良玉。象升固忠,并世尚有之,独如良玉者实难多得,特笔加褒,为女界吐气,即为男子示愧,有心人下笔,固自不苟也。一蚁凭堤尚溃防,况令孤鼠握朝纲。忠良惨死群阴沍,国祚何由不速亡。或谓主抚者为熊文灿,不主和者为卢象升,皆非怀宗之咎,不知庙谟失算,众将纷呶,贷死之诏,自谁发乎?(《明史演义》)

当年明月:一句话评价——《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明朝那些事儿》)

4轶事典故

勤奋好学

卢象升年幼时非常勤奋好学,即便是做了官也是刻苦习武,不管是夜了还是白昼,一有空闲时间就操练习武。

喜好名马

卢象升喜欢名马,又一被敌军追杀,路过沙河,河面宽数丈,而他骑得名马一跃而过,那匹马叫五明骥。

崇祯信赖

崇祯十年(1637年),户部尚书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狱,吏部尚书郑三俊故意轻判,崇祯大怒,将郑三俊也下狱。侯恂和郑三俊都是正直有声誉的人,许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不同意,“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终于同意了。对于崇祯来说,这相当不容易。

5亲属成员

父辈

父亲 卢国霖(?—?),字公屿,江苏宜兴人。诸生。

从父 卢国云(?—1645),字公祥,江苏宜兴人。战新桥死。

卢国焄(xūn)(?—1645),字仲业,江苏宜兴人。战新桥死。

卢国纮(?—1645),字君廓,江苏宜兴人。战新桥死。

同辈

弟 卢象晋(?—?),字锡侯,江苏宜兴人。诸生。明亡后为僧。

卢象观(?—1645),字幼哲,江苏宜兴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解元(乡试第一名),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官中书舍人,帅乡兵抗清军,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阴历八月二十九日,在战败后投水,被部将救起后再投水死。

从弟 卢象同(?—1645),字同人,江苏宜兴人。诸生。与卢象观一起战死。

卢象坤(?—1645),江苏宜兴人。与卢象观一起战死。

6个人作品

《卢忠肃集》、《卢忠烈公集》、《卢象升疏牍》。

7后世纪念

参见:卢忠肃公祠

卢忠肃公祠即卢象升祠,位于江苏省无锡宜兴市宜城街道长桥河南岸、东撒珠巷(简称东珠巷)东端,为清代所建祭祀卢象升的专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原称卢公祠,乾隆时谥卢象升为忠肃,故改为此称。同治三年(1864年)毁于战乱,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20世纪50年代后被改为他用,1985年1月,被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建筑年久失修,2001年宜兴市政府拨款在原址拆除重建。

8史书记载

《明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一百四十九》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五·中原群盗》 《罪惟录·列传卷之九上·抗运诸臣列传上》

《前明忠义别传·卷十一·卢忠烈传附杨陆凯等》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卷一·专谥诸臣》

9艺术形象

时间 书名 作者 备注 1979年 《卢象升抗清》 项维仁 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