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界鎮隸屬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部,東接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南與貴州省印江縣毗鄰,西與貴州省沿河縣相依,東北與秀山縣接壤,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政府駐地88千米,距重慶市政府駐地388千米, 區域總面積93平方千米。

清代,南腰界鎮一帶屬感坪里; 2018年,南腰界鄉撤鄉設鎮,改為南腰界鎮。截至2018年末,南腰界鎮戶籍人口為21433人。截至2020年6月,南腰界鎮下轄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南界村二組。

南腰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工業以大米加工、建築材料、木材加工為主。截至2018年末,南腰界鎮戶籍人口為21433人。2018年,南腰界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1]

目錄

沿革

清代,屬感坪里。

民國元年(1912年)後,為南界、龍池2鄉境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合併為南龍聯保辦事處。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改為南龍鄉。

1953年9月,南龍鄉析為南界、龍溪、大壩3鄉。

1954年4月,大壩鄉併入南界鄉。

1955年11月,撤銷唐溪、龍溪2鄉,併入南界鄉。

1958年10月,南界鄉改為南界公社。

1982年12月,南界公社更名南腰界公社;後析為南腰界公社和南龍公社。

1984年1月,南腰界公社和南龍公社分別改為南腰界鄉和南龍鄉。

2001年8月,南龍鄉併入南腰界鄉。

2018年,南腰界鄉撤鄉設鎮,改為南腰界鎮。

行政區劃

011年,南腰界鎮下轄南界、大壩、紅岩、團結鬧溪、土門、龍溪7個行政村;下設5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南腰界鎮下轄7個行政村:南界村、紅岩村、大壩村、土門村、龍溪村、鬧溪村、團結村,鎮人民政府駐南界村二組。[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腰界鎮地處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部,東接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南與貴州省印江縣毗鄰,西與貴州省沿河縣相依,東北與秀山縣接壤,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政府駐地88千米,距重慶市政府駐地388千米, 區域總面積9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腰界鎮境內大部為山地丘陵,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為650米;最高點位於大坪蓋,海拔1100米;最低點位於甘家河,海拔400米。

氣候

南腰界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5℃,1月平均氣溫3.9℃;7月平均氣溫25.3℃;年降水量約113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3-7月,5月最多。

水文

南腰界鎮境內甘龍河屬烏江水系,甘龍河沿邊境線半包圍而過,境內河道長7.2千米,水資源十分豐富;龍溪河自南向北橫穿而過,注入甘龍河。

自然災害

南腰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等。

自然資源

南腰界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大理石、銅礦、天然氣、煤等,其中大理石儲量0.3億噸,可采量0.1億噸。

人口

2011年,南腰界鎮總人口240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864人,城鎮化率24.4%;總人口中,男性12874人,占53.6%;女性11159人,占46.4%;14歲以下3196人,占13.3%;15-64歲17761人,占73.9%;65歲以上3076人,占12.8%;總人口中,土家、苗族達22110人,占92%;漢族占8%。2011年,南腰界鎮人口出生率14.6‰,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長率7.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58人。

2017年末,南腰界鎮常住人口為12946人。

截至2018年末,南腰界鎮戶籍人口為21433人。[3]

經濟

綜述

2006年,南腰界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00.6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6元。

2011年,南腰界鎮財政總收入304.6萬元,比2010年增長16.9%;人均財政收入206元,比2010年增長26.5%。2011年,南腰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437元,比2010年增長23.4%。

2018年,南腰界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2011年,南腰界鎮有耕地面積5.4萬畝,人均2.4畝;以種植大米、油菜、玉米、紅苕和小麥等為主。2011年,南腰界鎮農業生產總值7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0%,農業增加值3900萬元。南腰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南腰界鎮生產糧食2.萬噸,人均721千克。南腰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南腰界鎮生豬飼養量9000頭,年末存欄470頭;羊飼養量4700隻,年末存欄2310隻;家禽年飼養量10萬羽。

工業

南腰界鎮工業以大米加工、建築材料、木材加工為主。2011年,南腰界鎮工業生產總值1370萬元,工業增加值490萬元。

商貿

2011年末,南腰界鎮有商業網點13個,職工26人。2011年,南腰界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

金融

2011年末,南腰界鎮存款餘額為9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各項貸款餘額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7.4%。[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腰界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320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7所,在校生1140人,專任教師10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0人,專任教師4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南腰界鎮有科技人才1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人,經營管理人才1人,技能人才1人,農村實用人才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南腰界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7個,有圖書室8個,藏書1.6萬冊。2011年末,南腰界鎮學校有體育場1個。2011年末,南腰界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700戶,入戶率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腰界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22個,其中鄉綜合衛生院1個,門診部1個,村衛生站20個;病床56張;固定資產總值26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14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護土12人。2011年,南腰界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南腰界鎮重點醫院有南腰界衛生院。2011年,南腰界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萬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南腰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0戶,人數132人,支出33.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月人均200元;醫療救助26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0人次,共支出98.4萬元,比2010年增長4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7戶,人數897人,支出129萬元,比2010年增長18%;農村醫療救助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人次,共支出3.1萬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臨時救濟101人次,支出2.1萬元,比2010年增長3.4%;有敬老院1家,床位34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5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9450人,比2010年末增加380人。[5]

交通運輸

2011年末,南腰界鎮有縣鄉級公路1條,總長15千米,南腰界鄉級公路站日均發送8輛客車,日客運量160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南腰界鎮因位於酉陽南部境地,插入貴州省沿河松桃兩縣之間而得名。

文物古蹟

南腰界鎮有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重慶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司令部舊址。

重大事件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6月4日,賀龍、關向應率領紅三軍進駐南腰界,開闢以南腰界為中心的川黔邊新蘇區。他們為反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捍衛和發展川黔邊革命根據地,經歷了數十次戰鬥,組織了四個游擊大隊十九個游擊分隊,在南腰界、唐家溪、大坪蓋、龍池四個地方相繼成立了蘇維埃政權;同年8月1日,在南腰界場背後翹尾巴上,召開了南腰界區蘇維埃成立大會,南腰界區蘇維埃設在余家桶子裡(紅三軍司令部)。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作為長征先遣隊,由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從江西遂川突圍西征;同年10月進入黔東。紅三軍領導人賀龍等獲知蕭克部隊消息後,即率部前往尋找接應;同年10月24日在印江木黃與任弼時、蕭克、王震所率紅六軍團主力會合,次日向南腰界進發,26日抵達;同年10月27日,兩支兄弟紅軍齊集南腰界貓洞大田,舉行紅二、六軍團會師大會;同年10月28日,紅二、六軍團從南腰界出發,直入湘西。[6]

風景名勝

南腰界鎮有景點酉陽南腰界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2年8月,酉陽南腰界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南腰界鎮另有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大壩祠堂戰鬥遺址、紅二六軍團會師大會會址、八一軍民會址、紅軍政治部舊址等56處人文景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