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屯區
南屯區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南方,原屬農業區,早期與現今的大里區、北屯區,合稱臺中三大聚落,同屬臺中盆地上開發最早的區域 [1]。1990年代後期新興發展的中心商業區-七期重劃區亦包含此區一部分。而中央機關的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於此區黎明新村內(前身為台灣省政府黎明辦公區),另有臺中市工業區及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與法務部矯正署所轄臺中監獄、臺中女子監獄、臺中看守所及臺中戒治所設置於此區大肚台地上。
目录
歷史沿革
- 開發歷史
南屯舊稱犁頭店,是臺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早期為巴布薩族 ( Babuza )平埔族人貓霧束社聚落,其聚落舊址位於今南屯區西南方的春安里(即嶺東科大左側的台貿五村)。鄭氏時期曾屯田於南屯,但東寧王國亡後即荒廢。
清康熙 49年(西元1710年)北路營參將張國至彰化討伐大肚山番亂,看上南屯一帶的肥沃平野,遂以代繳賦稅為條件,向居民取得土地開墾權,招徠部將劉源沂、黃鵬爵等人來此招佃拓墾,開墾包括南屯街區一帶的荒野,是今南屯街區墾闢的開始,其後並由台灣總兵藍廷珍續墾,南屯街區逐漸繁榮。為因應墾殖所需,打鐵店鋪、商店、販仔間林立,有許多製造農具的打鐵店,其中又以犁頭最為出名,於是有了「犁頭店」舊地名的稱呼。與大里杙(今大里)、四張犁(今北屯),合稱臺中三大聚落,同屬臺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
犁頭店街是連接彰化縣城(半線街)至葫蘆墩街(今豐原區)的中途站,使該地區漸成為南屯一帶的中心,清雍正年間此地已相當繁盛,雍正 1 0 年(西元1732年)在犁頭店街設立貓霧捒巡檢署〈等同現今警察局〉;雍正11年設貓霧梀汛(設弁帶兵之處),至此犁頭店成為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的中心。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發動武力抗清時,此地遭受兵燹焚毀。乾隆53年(西元1788年)重建市街,但已不及大墩街(今台中市中區)繁榮,犁頭店街因而邁入式微。
- 地名沿革
清領時期,為因應墾殖所需,打鐵店鋪、商店、販仔間林立,有許多製造農具的打鐵店,其中又以犁頭最為出名,於是有了「犁頭店」舊地名的稱呼;台灣日治時期1920年行政區劃改制,改為南屯庄,轄屬台中州大屯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國34年(西元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日本台灣總督府所轄之區域,將此區改為台中縣南屯鄉,民國36年(西元1947年)併入台中市改為南屯區迄今。
- 聚落舊地名
隨著犁頭店街的發展,以大肚臺地及筏仔溪為範疇,漢人的入墾發展出筏仔溪東西兩岸之農村聚落文化,其聚落沿革如下:
1.犁頭店:
為現在的南屯里,於清領時期雍正、乾隆年間,因拓荒風氣鼎盛,移民湧集,農具製造與販售應運而生,打製犁頭等農具的店舖聚集,形成農民生產用具的交易中心,故稱作「犁頭店」。
2.番社腳:
為現在的春社、春安二里,以前曾是平埔族的聚落,因此得名。
3.同安厝:
為現在春社里之一部分。因為初期開墾的人是來自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所以聚落取名為同安厝。
4.知高庄:
為現在寶山里與文山里一部分,是以前由海線進入台中必經之地,又稱「豬哥庄」。地名之由來,相傳清雍正年間,曾有以牽雄
豬為業者居住,故以名;也有一說「知高」為一山坑,往昔有野豬常來山坑飲泉水而得名。
5.山仔腳:
現在的文山里南邊一部份,因位於大肚台地山麓地帶而得名。
6三塊厝:
現在的三厝里、三和里、三義里與黎明里,因初期開墾者興建了三棟房屋而得名。
7.田心仔庄:
現在的田心里、向心里、同心里、文心里、大同里、大興里、大誠里,因初期建莊於田園中心,故以名。聚落分布於向上路,南屯路的兩側,尚包括牛墟(昔日為販賣牛隻市場)、尾厝、江厝等聚落。
8.永定厝:
現在的永定里,此一帶昔日為閩西汀州府永定縣移民來此開墾建村,村民為追念故鄉之意。
9.溝子墘:
現在的溝墘里、惠中里與大業里,因為昔日境內有一條大溝,上游叫做溝仔墘溝,下游為南屯溪(犁頭溪),而田地就位在大溝的兩岸,故名「溝仔墘」。
10.新庄仔:
現在的新生里,傳說是新建的村莊,故稱為新莊仔,也稱「劉厝莊」或叫「針角仔」,此一說法是因聚落建於二條圳道尖
角處而得名,另居民多以劉姓為主,故舊稱「劉厝」。
11.麻糍埔:
現在的豐樂里,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這個地方是來往於彰化縣城、犁頭店、葫蘆墩(豐原)的必經之地,曾經有人在此販售麻糬,因此得名。另一種說法是:初墾時期,在現今文心南五路與永春東二路交叉口一帶,昔日是一個「大魚池埔」,潭邊的稻田因為過於潮濕,無法用牛犁田,而農夫下田耕作時 ,雙腳踩踏的田土直陷到膝蓋,所以墾殖的庄民,將泥土像麻糬一樣軟Q的大魚池埔地帶,叫做「麻糍埔」。
12.水碓:
現在的鎮平里之一部分。昔日居民就有借用水力發展農務,當時引用旱溪支流後壁溪北岸間設置一具「水碓」(舂米的石臼工具),因此得名。
13.鎮平:
現在鎮平里,為清領時期廣東嘉應州鎮平縣移民入墾建村之地,故得名。
14.下楓樹腳:
現在的楓樹里,地名起源是當時旳墾拓民眾建村於楓樹附近,又同時因大雅鄉亦有上楓村名,為與之區別,故稱為下楓樹腳。
15.下牛埔仔:
現在的中和里,地名由來為此一地帶尚未開墾前是一大塊荒草叢生之地,故附近放牛者常在此放牛,因此得名。
- 發展概況
南屯區早期土地大多屬於農業區,以萬和宮、南屯國小、南屯老街、南屯市場為中心的南屯商圈,是台中市、同時也是南屯區發展最早的聚落。位於南屯區南端的楓樹社區則屬於開發較早的半農業型態的社區。到了1970年代,為了安置台灣省政府員工及眷屬,在三厝地區開闢了黎明新村。近年隨著都市發展西移,規劃不少重劃區,例如五期重劃區,以及七期重劃區、八期重劃區等,其中文心路以東的五期重劃區開發較早,其餘則多為1990年代以後始開發。由於近年來重劃區開發迅速,街廓較為整齊,配合文心森林公園、豐樂公園等大型綠地公園的興建,以及大墩國中、惠文國小及惠文中學等學校的建立,公共設施亦趨於完善,吸引大量的外來人口移入。2005年隨著政府對於筏子溪與環中路東側的後期發展區解禁開發,透過自辦市地重劃進行整體開發下,原本屬於農業區的後期發展區將逐漸成為住宅區和商業區為主。
南屯區中山高速公路以西地區,早期多數為農業區。1960年代,政府在今春安里的大肚山腳東側地區設立台貿五村、干城六村、馬祖二村等眷村。除此之外,許多大型公共設施與機關均在此設立,例如臺中市文山垃圾焚化廠、台中工業區、臺中監獄、少年觀護所等。近年則開闢有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2001年增設中山高速公路南屯交流道、2002年啟用台74線中彰快速道路快官至中清路段、環中路等新闢工程,也促進了的南屯區的發展。
地理環境
- 地理
南屯區的地形東西寬廣而南北狹長,東至麻園頭溪與南區、西區為界,西至大肚台地與大肚區為鄰,南接烏日區,北端與西屯區接壤。區內東半部為台中盆地,西半部則為大肚山台地的斜坡面,整體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區內則有土庫溪、筏子溪、麻園頭溪等溪流由北往南的方向穿梭其間。望高寮為南屯區的地理高點,海拔約270公尺。
- 氣候
南屯區的氣候屬於低緯度之副熱帶季風區,氣候與臺中盆地其他地區之氣候略同,氣溫及濕度均高,夏季多雨、冬季乾旱,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3度左右,年平均最高溫度為攝氏28度,最低溫出現於1月份,4月至9月氣溫最高,每年從10月至翌年3月則較為涼爽乾燥。每年4月至6月為雨季,6月至9月則多雷雨及颱風雨,為全年降雨量集中時節。年平均降雨量為1,642.1毫米,年平均濕度為77%。冬季風向主要受東北季風影響,但因有大肚山之屏障,風力較台中海線地區為小。
產業發展
- 農業發展
臺中自古即享有地利、水利、人力等優勢,為臺灣最重要的糧倉之一。 南屯區以農業肇基,現今雖由於社會與經濟結構轉型,已發展成產經重鎮,惟本區寶山、文山、春社、新生、鎮平、中和、楓樹里仍保有部分農田景觀,重要的農作物分述如下:
1.水稻(蓬萊米)
水稻田種植面積約170公頃左右,區內有成立水稻產銷班,班員與臺中地區農會契約栽種臺梗9號良質米,經農藥殘留檢驗合格並選出粒粒豐盈飽滿的頭等米,讓消費者品嚐在地的好滋味。
2.地瓜
南屯地瓜田主要處南屯與大肚區界附近的大肚山頂上,由於大肚山台地水源缺乏,因此僅適合栽種耐旱農作物(如地瓜、芝麻、蘿蔔等),又紅土排水性佳,種出的地瓜澱粉特多,口感鬆軟綿密,香Q可口,使得大肚山地瓜聞名全國。
3.南屯特色農作物-麻芛
黃麻並不是犁頭店獨有的作物,但黃麻的嫩葉-麻芛卻是犁頭店的特色食材,相傳最早臺灣黃麻源自清康熙年間由大陸移植至嘉義縣溪口鄉一帶,犁頭店居民早期是以務農為主,種植黃麻為取其長纖維製作麻繩用,日治時期更因需大量麻袋包裝米、糖以利運送出口,在中部地區鼓勵種植。
麻芛,是麻的初生嫩芽,每年5月到9月是盛產期。初生的嫩葉被惜福的農民作為食物,煮成湯並加入地瓜及吻仔魚,成為夏天裡很清涼消暑的佳餚,拌入白飯更有飽足感,遂成為最受農民歡迎的田間點心之一。改良後的「台中特一號」,屬甜麻品種,不必經過搓揉的步驟,煮食更便利。富含豐富營養價值,非常值得品嘗,除了傳統麻芛湯的吃法,南屯區當地文化工作者與在地店家已研發許多產品,例如:麻芛狀元糕、麻芛戚風蛋糕、麻芛牛軋糖、麻芛鮮奶冰棒、麻芛果凍 、麻芛茶系列(冰茶、奶茶、麻芛歐蕾、擂茶)等,形成在地特色伴手禮,而有「麻芛新故鄉」的美譽。
- 工業發展
南屯區工業於60年代中期以後至今,以機械工業、五金工業、電子工業和製造業等各類工業及高科技電子產業為主,區內設有臺中工業區及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
- 臺中工業區(Taichung Industrial Park)
總面積580公頃,於1980年開發完成,橫跨西屯區與南屯區,工業區內目前計有1,037家工廠,從業員工數約42,000人,年產值約新台幣3,314億元。早期廠商以傳統展業及製造業,如食品、印刷製紙與塑膠製造等等﹔後期新進駐廠商多屬高科技產業,如:光電、電子與精密機械…等等,已逐漸從傳統行業轉向高科技工業邁進,與臺中科學園區結合可達相輔相成之發展。
- 臺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The Taichung City Precision Machinery Innovation Technology Park)
位於臺中市南屯區臺中工業區南面,一、二期基地面積分別為124.79公頃及36.92公頃,第一期招商包含上銀科技、大立光電、徠通科技、海德威、引興、友嘉…等共計有93家高科技廠商核准進駐。整合園區周邊機械相關產業之合作體系,藉由專區集中業者之空間優勢及中部科學工業園區高科技廠商之中、下游及衛星園區資源的合作效益,達到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競爭優勢及整合周邊產業合作體之目標,建立中部地區「機械業百貨櫥窗」的角色。[2]
休閒旅遊
- 彩虹眷村: 原名干城六村的彩虹眷村,在眷村老人的畫筆下重生,成為臺中地區的新興拍照勝地。
- 筏子溪門戶迎賓水岸廊道: 4公尺高的 TAICHUNG 立體文字,成為臺中新地標。
- 望高寮景觀園區: 是臺中市著名的觀高景點,夜晚的臺中市燈火通明,星光點點,站在大肚山望高寮的山頂上,擁有全方位的視野。
- 豐樂雕塑公園: 豐樂雕塑公園為全臺首座公立雕塑公園,佔地達6 公頃。園內設有拱橋、流瀑、人工湖、涼亭、親水區、兒童遊戲場、活動中心、步道以及五十二件雕塑作品。
- 文心森林公園(圓滿戶外劇場): 文心森林公園為臺中市的多層次綠化景觀公園,佔地8.88公頃,園內有一座全台最大,大型表演戶外環型劇場-圓滿戶外劇場。現已成為臺中市民郊遊踏青的戶外休閒空間。
- 萬和宮;台中市萬和宮是文化城最悠久的古剎,三百餘年來威靈顯赫;也是國定第三級古蹟,是國家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