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区
南城区(原名篁村区)地处东莞市新城市中心区的南部,总面积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万,外来人口10万。南城区是广东宏远篮球和足球俱乐部的摇篮,2000年被省体育局评为体育先进镇。
南城区把建设新城区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重点。新城区位于东莞大道两侧,市行政办事中心、人民会堂、歌剧院、展示中心、商贸中心等,带动新城建设的全面展开,几年后,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将矗立在南城区。
南城区的外向型经济以引进国际著名的大财团大公司为特色,现有外向型企业226家,生产“诺基亚”移动电话、“金霸王”电池,“雀巢”咖啡,“先锋”音响、“可口可乐”等一批国际知名的产品。南城区还有两家国内的上市公司,“福地科技”和“粤宏远”,其中“福地科技”是国内显像管的主要厂家。[1]
目录
地理位置
南城区位于东莞市区南部,地处东经113O02'、北纬113O45'。南城区地势北底南高,东南部多山岭,峰峦起伏,地势较高,属丘陵地带,地面高度在海拔130-150米之间;西北部都是冲积平原,属东江南支流水域地带,河流纵横,地势较低。
南城区全境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全区面积59平方公里。
南城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冬季多吹北风或东北风,夏季多吹南风或东南风,秋季多吹南风或西南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多雨季节一般在每年的4-8月份。1981年7月1日一天的雨量达367.8毫米,为历史罕见。
南城区濒临南海,夏季高温多雨,常受台风影响,发生风灾、水灾。冬、春季节偏冷干燥,故常出现春早现象。
南城区的矿物资源有花岗岩、砖瓦粘土和钨矿、铝矿等。[2]
基本概况
南城,地处东莞新城市中心区,是东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面积59平方公里,下辖17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6.2万,新莞人约15.3万。2008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6.4%;各项税收总额31亿元,增长15.2%;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19亿元,增长1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4亿元,增长29%;全区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调整为0.07:38.23:61.7,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在2004至2008年度全市镇(街道)工作实绩量化考核评比中,南城已连续五年获得综合总分全市排名第二的成绩。
南城地理位置优越,处于穗港经济走廊中间。广深高速公路、莞太大道、东莞大道、南城科技大道纵贯全境,市区二、三、四、五环路横越全区,构筑了“四纵十横”的发达交通网络。东莞市的大型城市标志性公共设施市中心广场、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大厦、玉兰大剧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均坐落在南城。南城目前有沃尔玛、诺基亚、雀巢咖啡等世界500强企业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民营科技企业26家,市民营科技企业72家,是全市高新科技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较为密集的镇街;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汇丰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友邦保险、平安保险等诸多金融机构的东莞总部也都聚集在南城。[3]
南城历史
明代以前,东莞县城内分“坊”,县城外分“厢”;全县农村划分为4个“乡”,管辖13个“都”。坊、厢、都属下的基层称“图”。现在的南城区行政区域属当时的恩德乡第10都管辖。
清代以后,东莞县内各地分隶“五属”管辖(即捕厅管属、戎厅管属、京山司管属、缺口司管属、中堂司管属),现在的南城区行政区域属当时的缺口司管辖。清代雍正9年(公元1731年),缺口镇巡检司署设在周家村(即现周溪),到清代乾隆9年(公元1744年)迁去厚街村,当时该司署共辖376个村庄。
民国初期,东莞县下设区,由区管辖村。各村政权称“约所”。民国21年(公元1932年)以后,设立乡公所,建立保甲制度。民国37年(公元1948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现在南城区行政区域属当时的第一区管辖。
1949年6月,为配合解放东(莞)宝(安),在中共江南地委领导下,成立了东宝人民政府。8月,根据地中共华南分局决定,东宝县分建东莞和宝安两县人民政府。东莞县下辖4个区级政权,现在南城区域属第二区管辖。
1949年10月17日,东莞县全境解放,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第二区人民政府驻周家村(即现周溪)。
1950年3月,成立篁村乡人民政府,设在元美村。
1951年冬,二区划出篁村、周平、杨西(部分村)三个大乡成立篁村小区人民政府。
1952年冬,撤销原篁村、周平、杨西(部分村)三个大乡,设立七个小乡归并第一区人民政府管辖。
1955年,第一区改称附城区。
1957年9月,撤销区建制,原附城区划分为篁村、樟村、新村三个大乡。
1958年9月,撤销大乡建制,原篁村、樟村、新村三个大乡合并组建附城人民公社。
1961年6月,篁村营、周平营、榕龙营从附城公社分离出来,成立篁村人民公社。
1962年,蚝岗从莞城分离出来,归篁村公社胜和大队管辖。
1963年3月,撤销篁村人民公社,并入附城人民公社。
1966年3月,原篁村公社再次从附城人民公社分离出来,重建篁村人民公社。
1968年3月,成立篁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7年,原篁村大队分为篁村、亨美、三元里、元美四个大队。
1980年6月,篁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篁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9月,东莞全县撤销公社建制。同年10月,撤销篁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篁村区公所。
1984年3月,各乡分别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乡人民政府。
1985年3月8日,篁村区与莞城镇合署办公。同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市)。
1986年2月,撤销莞城镇和篁村、万江、附城3个区公所,市区设置莞城区街道办事处、万江区街道办事处、附城区街道办事处,原篁村区属莞城区街道办事处管辖。是年,实行撤区建镇,下辖村(居)民委员会。
1987年10月,撤销莞城区街道办事处。市区设立城内、城外、篁村、万江、附城5个区办事处。
1988年1月7日,东莞升格为地级市,设立城区,篁村区归属城区,称篁村区街道办事处。
2001年10月12日,篁村区办事处更名为南城区街道办事处。[4]
发展战略
2007年召开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重大发展战略,勾勒出了“十一五”时期东莞发展的宏伟战略蓝图。南城作为东莞的新城市中心区,在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发展大潮中,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新机遇和小进则退的新挑战,担负着率先发展、优质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双转型”、“双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为认真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南城在“十一五”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结合自身实际,确立了“一个龙头、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南城的建设进程,努力将南城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休闲的现代化新城。
“一个龙头”,是指以建设总部经济为龙头。通过全面加快东莞大道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加快市行政办事中心周边地区高档写字楼建设,做好服务、支持和引导工作,着力引进一批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科技、法律等机构的地区性总部和大型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进驻,进一步集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抢占发展“制高点”。东莞大道两旁和市行政办事中心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将是南城产业结构最大的转型和升级,也是南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
“三大产业”,是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城市型经济产业。一是现代服务业。积极进行调控整合,稳妥推进“退二进三”,着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通信、网络、咨询、策划等信息服务业,发展会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发展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型服务业,打造出围绕总部经济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构筑出大商业、大流通、大服务的现代化服务业格局,尽快实现第三产业比重从目前58%上升到80%的目标。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两自”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引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加快宏威数码、天安数码城、新科磁电等骨干项目,形成新的经济、产业和技术优势。同时,继续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在南城设立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和管理中心,甚至博士工作站和归国科技人员创业中心等。三是文化产业。以现有的蚝岗遗址博物馆、篁溪书画艺术馆、宏远男篮、市行政办事中心广场及周边各大文化设施、南城文化广场、南城体育公园等为依托,大力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力推进文化建设,打造出南城的文化品牌。同时,着力培育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扶持发展创意设计、音像出版、文化信息、文化娱乐、文艺培训等企业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事业发展。
发展目标
南城地处东莞新城市中心区,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肩负着努力争先创优,在发展速度、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上实现快进一步的发展责任。南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深圳福田为学习标杆,结合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确定了以按照“一个龙头、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一个龙头是指以建设总部经济为龙头,三大产业是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三项城市型经济产业的发展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板块”, 通过5至8年时间建设成为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休闲的现代化东莞城市窗口,进一步彰显城市中心区的魅力,争当全市排头兵。
鸿福商圈板块。该板块以鸿福路为中央轴线,东至东莞大道,西至运河路,现已基本完成了胜和、银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目前,该片区域内已建成第一国际、中环财富广场、腾龙大厦、曼哈顿广场、希尔顿广场、华凯广场等一大批高档商业建筑,拥有写字楼67.75万m2,商铺44.78万m2,吸引了沃尔玛、海雅百货、时尚岛、百安居、苏宁电器、时尚电器、国美电器等国内外著名大型零售商进驻,家乐福、吉之岛等企业也已签定进驻合同。同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汇丰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友邦保险、平安保险、中域电讯、卓博人才网等诸多金融、保险、证券、贸易、通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纷纷在此设立法人总部或地区性总部,大量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逐步聚集。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鸿福商圈发展迅速,现已初步成形。接下来,我们将以全市“三旧”改造为契机,对胜和、亨美、元美、篁村、三元里、新基等社区土地进行资源整合和“退二进三”改造,继续做大做强“鸿福商圈”,围绕市行政办事中心打造出一个新的东莞商业商贸中心,尽快实现南城第三产业比重从目前62%上升到80%的目标。
总部经济板块。该板块指东莞大道两旁的企业总部基地,现已基本完成了宏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进入审批前公示程序。旨在以企业总部基地为载体,进一步集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资源,抢占发展“制高点”。企业总部基地用地规划约500亩,计划兴建20多幢总部大厦,引导一批年税收3000万元以上的东莞地区知名民营企业和外来企业进驻。
西平行政文化居住板块。该板块指东莞大道以东的西平社区至蛤地社区,现已完成了南城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该片区域已建成南城西平体育公园、南城行政办事中心以及格林小城、现代经典、世纪城、未来世界、森林湖、东骏豪苑、新中银等地产项目,近两年还建成了由东骏路、东二路、东五路、东六路、东七路、东八路等组成的片区道路网络,交通便捷发达,人居环境成熟、舒适。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该片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将其打造成为高标准、高品位、高档次,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南城行政文化中心区和现代化生活社区。
科技创新板块。该板块指沿河景观大道和科技大道片区,现已完成了白马—周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目前,该片区域云集宏威数码、诺基亚、百音、新能源、金霸王、海金杜门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南城”工程,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奖励配套,强化品牌、人才意识,扶优扶强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出更多的有实力、有技术、有前景的优质“两自”企业。重点加快天安数码城项目和宏威科技园项目建设;支持好宏威数码OLED示范生产线项目,服务好新科磁电、可口可乐、金霸王等大型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引进“中国软件科学城”项目。同时,依托现有骨干企业设立更多的研发机构、技术中心、管理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
水濂山观光休闲文化体育板块。该板块指水濂山片区,现已基本完成水濂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整山治水”的号召,切实保护该片区现有的山体资源、水体资源和林地资源,我们近年来全面加大对水濂山的建设和整治力度,将水濂山原有7个采石场全部关停,大力实施生态复绿和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打造园中园、蓬莱阁、水帘洞天、荷香谷、叠翠谷、浣溪谷等景区,使整个公园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目前,7个采石场已成功修复整治3个,即将完成整治的有3个,完成的整治面积达47.2万m2,最后1个大采石场的修复整治方案也基本完成了规划设计。同时,我们还在园中园景区成立了东莞市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基地,并陆续举办“南城历史文化展”、“篁溪书画馆馆藏作品展”和“南城中小学作品展”等一系列文化展览,把园中园建设成为了南城文化创作、展览的新基地,进一步增添了水濂山森林公园的人文气息,打造了南城文化建设的又一新亮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托、整合水濂山森林公园及植物园等自然资源,加快建设水濂山旅游、文化、休闲、体育等产业项目,将该片区打造成为有文化特色的东莞城市“后花园”。[5]
经济建设
南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二、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全区科技实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2007年,南城完成生产总值157.24亿元,同比增长19.5%;各项税收总额29.44亿元,同比增长37.56%;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37亿元,同比增长16.4%;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外贸出口总额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9%。
外贸经济
南城大力实施“外资牌”战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进利用外资方式,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圈地招商向节地招商转变,着力引进了一批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项目。2002年到2006年10月,南城新签外资项目61宗;合同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3.1亿美元、2.6亿美元。目前南城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到12家,成为东莞世界500强企业最为密集的镇区之一。
2006年以来,全区利用外资的方式、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大项目引进工作成绩显著。其中,以科技创业、研发中心为主的总投资约50亿元的数码城项目,将为全区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全面推进高新科技企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夯实平台;宏威数码增资15亿元,将香港两个研发中心搬至南城,并与清华大学合作,投入7000万元建立国家级光盘检测中心,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以进一步提高其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全区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销售产值55亿元的目标;新科电子增资35亿元,与韩国三星强强联合,建立研发中心,进行电磁头的研发和生产,充分发挥其对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以上项目引进和建成投产后,将对南城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全面推进高新科技企业集群发展,以及全区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民营经济
南城大力实施“民营牌”战略,认真落实“民营经济48条”,努力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2006年以来,全区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每年重点对一些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帮扶,大力培育“两自”企业,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升民营经济档次,为实现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1276家、个体工商户2143户,新增注册资金3.13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税4.25亿元,同比增长20.4%,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1.2%;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4.4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91%。截至2006年,全区累计私营企业3925家、个体工商户7367户,注册资金23.9亿元。
商贸物流
南城充分发挥东莞新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着力引进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效益好的商贸物流企业,全区商贸物流业取得了全面快速发展。目前,已在市中心广场周边,聚集了鸿福广场、华凯大厦等一批高档写字楼,以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及平安保险等五大金融机构东莞总部,汇聚了会展酒店、宏远酒店、银城酒店等星级酒店,以及第一国际、SPAR等大型商业,使这一片区成为集行政、文化、金融、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商业板块,并且与南城富民商业步行街、银丰路中华风味食街和云集了近50家车行的莞太路汽贸一条街,以及包括华美乐建材超市、东莞家居装饰城、东莞五金机电广场、宏成国际五金模具城等的建材市场一起,筑牢了南城作为全市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与此同时,全区房地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共有楼盘近50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吸引了大批较高层次的人才到南城居住,从而聚集了人气,带动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科技工作
自从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决策以来,该区建立了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加强对建设科技强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则,长期不懈地狠抓落实,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大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为“两自”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良好平台,形成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我区科技水平,为实施科技东莞工程提供强大的动力。
截至2006年7月,我区拥有1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各镇区中位列第四(长安20家,城区19家,东城18家),其中电子信息类9家、关机电类1家、新能源类2家、新材料类1家、生物制药类1家、先进制造类1家、其他类2家。
“十五”期间,我区拥有91家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在各镇区中位列第三。在2006年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暨第十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全市共有66个现场签约项目,其中该区有6个,项目数为各镇区之首。“十五”期间,全市组织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50多项,被列入计划的有238项,国家级计划有43项。其中我区有国家级计划项目8项,占全市18.6%。
2005年,我区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专利申请数183件。其中,东莞市福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的偏转线圈或色纯会聚磁组件的紧固装置、广东科旺电源设备有限公司的全智能脉宽调制净化电源,同时获得2005年专利优秀奖;广东南方宏明南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广东省专利优势企业。[6]
城市建设
近年来,南城坚持以城市建设为龙头,按照市提出的“建城、修路、整山、治水”的八字方针,把打好城市牌,构筑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推动南城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升级,努力将南城打造成为适宜创业、适宜居住、适宜休闲的新城市,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
基础建设
自2002年开始,南城在城市建设领域投入资金五十多亿元,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近100项。中心区板块基本形成,14个社区的居民公寓全面启动,新建、扩建、改造道路总长度累计近150公里,以“四纵十横”为主干架构的道路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全面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随着水濂山森林公园、水濂湖公园、南城文化广场、南城体育公园、蚝岗博物馆以及阳光系列小学新校等一系列精品工程的建成,城市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从2006开始,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央生活区和总投资20亿元的文化之都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历史性地提升了南城的城市化水平,将对全区城市升级,打造现代新城和商贸之城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高更优的平台,
近几年,南城以中心区周边、水濂片区和莞太路两旁为重点,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共拆迁房屋近5000间,拆迁面积近8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大力实施“穿衣戴帽”工程,美化城市形象,涉及建筑物近200栋,投资6000多万元。此外,南城将居民公寓建设作为推进旧村改造和落实民心工程的重要抓手,以新基、蛤地、水濂、雅园四个社区为示范点,全面加快公寓建设进程。截至2006年10月,全区规划建设居民公寓建筑面积85.86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的居民公寓建筑面积25.53万平方米,已安置居民1334户;正在建设的居民公寓建筑面积28.83万平方米,可安置居民1788户。在市政管理运作方式上,南城着力进行改革,全区市政道路的环卫、绿化、灯光工程,都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并推进市场化管理向社区一级延伸,使全区市政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通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脏、乱、差”产生的根源,具体包括开展“四清理”行动,对违法搭建、违法用地、畜禽养殖业污染和无证照经营进行彻底的清理;开展维护群众权益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黑烟囱”和电镀、漂染等6大行业的污染企业进行整治;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对非粤S摩托车、小四轮、“泥头车”污染以及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报废车等重点车辆进行整治。与此同时,南城还大力实施水濂山“绿肺”工程、公园广场绿色景观工程和道路网络绿色长廊工程等绿化工程,见缝插绿,有效地改善了投资和居住环境。
特别是2006年以来,南城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全面铺开“五整治”工作,在全区推广石鼓社区的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在文化内涵和制度保证上下功夫,在各社区进行有效整治,把社区建设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设施配套、卫生整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为全市的整治工作提供经验。2004年,南城被评为“广东省卫生镇”,胜和等7个社区也被评为广东省卫生社区。
城市规划
南城积极以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为指南,抓住机遇并结合自身实际,把“创新”和“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制定了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龙头,以城市现代化建设为龙头,以发展房地产、商贸物流、科技产业以及金融、文化、教育、旅游等为突破口,全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工作目标。南城区高标准的城市建设和高起点的城市规划起于2002年,当时区委、区办事处根据全市“一网两区三张牌”的城市化战略,结合全区的实际提出了“一园二区四纵十横”的规划策略,营造设施完善的市政环境、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使南城朝着适宜创业、发展、安居的现代化城市窗口不断迈进。“一园”指水濂山生态旅游、文化主题公园园区,含水濂山郊野公园、水濂湖公园、绿色世界城市公园和规划中的文化之都主题公园。其中水濂山郊野公园和水濂湖公园是东莞水濂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市区“绿肺”的功能。“二区”是以莞太大道为中轴,按东、西方向根据用地现状和规划功能分为新区和旧区。新区以房地产、商贸物流、大型专业市场、高档写字楼为主,以宏成五金机电广场、中央生活区、世纪城、生态居住区(森林湖)为重点项目;旧区通过旧城和旧村改造,改建、扩建连接沿河路和莞太大道的十条横路,扩充城市绿地,使其成为现代化的居住、商业和文化服务休闲中心,以银丰路中华美食街、西三环商业街、富民步行街为代表。“四纵”指贯穿南城的四条纵向道路。一是东莞大道,以第一国际为龙头,在其两旁建设南城房地产板块和商业专业市场。二是南城科技路(宏图路),从鸿福路市行政文化中心向南一直通到广深高速石鼓立交处,在其两旁建设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汽车客运总站和区行政办事服务机构。三是莞太大道,通过拆除改造旧民房和厂房,将其建设成为一条以商业、服务业、金融和汽车销售为特色的干道,对此还提出了“东莞莞太路,上海淮海路”建设目标。四是沿河景观路,将沿河路宏远桥至白马大道路段建设成为景色优美的景观路。“十横”是指建设路、银丰路、鸿福路、宏远路、南城步行街、新基大道、育才路、周溪大道、白马大道、水濂山大道等10条横路,“四纵十横”道路网络的建成,使南城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经过5年的发展,今天的南城已初步成为一个“城市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社会治安良好”的城市新区。2007年,南城充分发挥作为东莞中心城区的优势,又进一步确立了“五大板块”的城市建设发展大计:即全面建设旧城改造板块、中央生活区板块、生态居住区板块、科技创新板块和水濂山文化休闲板块,努力实现 “东莞看新城,新城在南城”的宏图,争当全市最大的亮点[7]
居民生活
2005年南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352元,比2004年增长7.7%;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6.517亿元,自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60.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自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34.88%,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2006年,南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6元,比2005年增长7%;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2.27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亿元,增长30%,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社会集体经济
南城从发展资金、用地指标、经济项目等方面切实加大对社区集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社区建设厂房、商铺等物业,夯实经济发展的平台,引进“造血型”生产性项目,使社区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加快社区集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狠抓社区协调发展,全面加大对西平、元美等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社区的帮扶力度。2005年,社区本级可支配收入3.42亿元,自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14.4%;集体总资产30.13亿元,自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16.52%;全区14个有经济实体的社区的年总收入全部超千万元。2006年,村组两级工业总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30.4%;可支配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17.4%;集体总资产43亿元,同比增长10.2%。
人民生活水平
2005年南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9352元,比2004年增长7.7%;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6.517亿元,自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60.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自2002年以来年均增长34.88%,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
2006年,南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0006元,比2005年增长7%;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2.27亿元,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亿元,增长30%,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
南城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养老、工伤、失业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2005年,全区参加各种社会保险人数达21.94万人次,全年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8370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金2753万元。
群众就业
南城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就业创业模式,深入细化工作思路,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居民就业创业的措施,推动了全区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2005年5月成立了南城区劳动就业办公室指导社区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以及帮助居民解决就业问题。
2006年,南城大力实施“创业东莞”工程,不断完善长效帮扶机制,成立了南城区居民培训学校,全区14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劳动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全年共为1669名本地居民解决了就业问题。[8]
教育文卫
教育强区
蓬勃发展的南城教育
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区委、区办事处历来十分重视教育,确立“科教兴区”的战略思想和现代化教育观念,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2004年底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而今正朝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目前全区有小学8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在各类学校中,有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学校4所。全区中小学教职工1223人,中小学生16756人。另有幼儿园20所,其中市一级幼儿园2所,幼儿教职工656人,在园幼儿4560人。我区已经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一个不断完善、充满活力的大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南城区的教育已凸现出三个优势——地域优势、投入优势、人才优势,呈现出“名校带动”、“名师治校”、“特色扬校”三个亮点。
名校带动,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南城区委、区办事处高瞻远瞩,在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办学资源方面采取大动作,并把它与改造薄弱学校、创建等级学校扭合在一起,实施“名校带动”战略。阳光中心小学在我市有一定知名度,区办事处利用联合办学之机,将合并后的学校以“阳光系列”学校命名,极力打造“阳光教育”品牌。近年来,先后投入3亿多元,按省、市一级学校标准新建4所小学,改建扩建4所小学,把原有15所村办小学合并为8所充满现代气息的,硬件设施达到省市一级标准的优质学校。2006年3月,投入7000多万元的阳光二小落成启用,标志着南城区教育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阳光教育”的品牌正在打响,“学在南城”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
名师治校,办学质量全面提高
近几年,南城区一直在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启动“名校长工程”和“名教师工程”,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一方面,高起点、高薪酬引进人才,精挑了多位高学历、专家型的优秀校长,还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近百人。另一方面,加大校长、教师培训力度,近几年共安排十几位校长和后备干部参加各级校长培训班学习,推荐了多位校长参加市级“名校长”培训,安排各小学校长到阳光中心小学挂职。校长队伍素质的提高,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近几年,小学升中学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96%,普通高考连续实现六年递增,高职考试成绩斐然,一直名列非国重、省重前茅。
特色扬校,学校个性全面张显
近年来,南城区在推广阳光中心小学“办规范+特色学校”,“培胜任+特点教师”、“育合格+特长学生”的办学思路中,以体艺教学为突破口,极力彰显学校与学生的个性,走“特色扬校”之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阳光品牌”。不少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南中的足球,职中的科技,阳光中心信息技术教育、体育、艺术,阳光一小的校园文化,阳光三小的书香校园,宏远外国语学校的英语,阳光幼儿园的体操等在省市都有一定的影响。南城中学向国少队输送多名足球运动员,阳光中心小学合唱节目代表省参加首届全国艺术展演获金奖。在省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比赛的6个东莞市节目中,南城区2个节目全部获金奖。阳光幼儿园的体操连续六年获全国幼儿基本体操比赛冠军。
文化
近年来,南城积极推进文化高地建设,深入实施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文化广场之城工程,通过文化建设打造现代城市灵魂,着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全区加大投入,对清代著名学者张伯桢的故居度香亭和棣甫张公祠进行了修复;对被考古界誉为“珠三角第一村”和“东莞历史文化基石”的蚝岗贝丘遗址进行了发掘,并修建了遗址博物馆;对东莞市区内现存规模较大的宗祠——苏氏宗祠进行了修复重建;对始建于宋代的水濂西山寺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建设西山寺博物馆;以东起苏氏宗祠,西至蚝岗贝丘遗址,规划兴建一条长约1000米的南城文化街。南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城市中心的现代都市风采在文化新城建设进程中得到完美结合。
全区积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东莞精神,深入开展“三现代”、“三有序”主题教育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开展“感知南城、感受南城、感动南城”、“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美好家园”等系列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截至2006年10月,全区有文明单位10个、文明社区8个,文明户率达95%。2004年被市评为文化建设达标镇(区),2006年被评为市文明镇(区)。随着教育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文明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全区围绕打造文化名区的目标,全面加强文化建设。以南城文化广场为主阵地,成功举办了文化高地直播车、文化体育艺术节、企业文化艺术节、广东画院丙戌展、曲艺大赛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了篁溪书画艺术馆、东莞市第一个社区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御花苑分馆等一批文艺场馆,夯实了文化活动平台。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的体育文化强区的目标,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了体育公园等一批体育场馆,目前全区共有200多个体育场地、馆所,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位居全市各镇区前列;大力扶持南城地产足球队和宏远男篮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南城地产足球队先后参加了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和全国乙级联赛,取得了良好成绩,宏远男篮更连续三年获得了CBA总冠军;举办了每年一度的南城文化体育节和社区篮球赛等系列大型的群众体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2004年,南城区被评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目前,南城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积极发展文艺创作事业,创作了文学、书法、摄影、美术、音乐等一批作品,出版了反映南城历史发展的《南城古今》。全区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卫生
南城积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以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民营及社会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使群众能在15分钟内步行到卫生站,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在区医院就诊。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长效的打击非法行医的监管机制,确保就医安全。加大对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力度,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看病难”问题。
南城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延伸,由医院直接管理。,2003年起,南城医院先后在原南城医院第一门诊(位于西平社区)、第二门诊(位于沙苑市场)增设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新设立南城医院新城区门诊部、南城医院新基社区门诊部、南城医院水濂澎峒门诊部、南城医院南博社区门诊部。南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具备“医疗、妇保、儿保、老年康复、慢性病防治、卫生宣教”六大功能设立,内设全科诊疗、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儿童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口腔保健、卫生宣教等科室及配套的检验、药剂、治疗和资料室。为居民提供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卫生服务。根据《南城区基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南城医院将在2010年前继续在各个社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南城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站、集体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个体诊所组成,全区共有39间,其中南城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有7间,农村卫生站有24间、集体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有5间、个体诊所有3间。南城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卫生站承担着村居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卫生防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等任务,为居民诊治一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急重病例进行初步处理并转诊护送急、重、疑难病例到上级医院。目前,各个社区均有一间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满足村居民和外来人员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需求。[9]
社会安定
安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南城围绕构建“平安南城”的目标,自始自至终将社会治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逐年加大治安经费投入,不断健全和完善治安防控机制,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安宁。特别是2006年以来,为确保实现市委提出的年内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目标,南城全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加强出租屋管理。全面实施出租屋物业式管理,在2006年7月底前全区各社区实现物业式管理全覆盖,提升了出租屋管理水平,促进了社区治安的好转。同时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出租屋进行大规模清查整治,有效压缩了犯罪空间。二是全面开展摩托车和黑网吧整治行动。在2006年5月份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非粤S摩托车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以坚决的态度,务实的作风,落实过硬的措施,进一步推进摩托车“风暴”系列行动和黑网吧整治,从源头上控制街头“两抢”案件的发生,消除治安乱源。三是强化硬件建设。大力推进电子监控系统建设,投入1700多万元安装的600多个电子探头已全部投入使用,确保对重点地段和部位实施有效监控;将价值数千万元的原宏图工业区办公楼17亩土地连带附属建筑物划拨给南城公安分局,作为分局特警中队、治安巡警大队的办公、训练场所,拨专款进行修缮,同时增加拨款购置警用装备和器械,夯实治安工作基础。四是在区财政拨专款300万元设立见义勇为资金的基础上,深入发动企业、群众、单位、社区捐款,使见义勇为资金总额超过了1370万元。
2006年,我区刑事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取得了杀人、绑架、贩毒等大要案全破的好成绩。10月份共立刑事案件85宗,比去年同期下降28.6%;11月份共立刑事案件83宗,下降40%;12月份共立刑事案件80宗,下降44.4%;特别是“两抢一盗”案件,10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2.43%、58.6%和56.3%,而且11月份的发案数创下了近两年来单月发案数的新低值。
此外,南城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防范机制,经常性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整治。2006年,全区无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制造业安全生产死亡事故继续保持零纪录,道路交通事故死亡28人,同比下降15.1%,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