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元善
南元善(1487—1541),字元善,號瑞泉,陝西渭南人。明代著名學者,陽明門生,性豪宕,雄於文。
目錄
生平簡介
正德六年進士,歷戶部郎中,出任紹興府知府,嘉靖五年大計罷歸。尚友講學,師從王守仁。有《瑞泉集》。[1]
嘉靖二年(1523),南元善出任紹興知府,往複數次拜訪陽明,殷勤問學,深得「致良知」之教。元善刻《傳習錄》中卷,修稽山書院,服膺陽明心學,為朝廷所忌。
嘉靖五年(1526),元善在彙報政務,覲見時被罷官歸鄉。在元善回鄉途中,兩位先生書信論學。
【王陽明書信:1526年,答南元善書】
原文收錄於《全集》上冊第二三四頁。
別去忽逾三月,居嘗思念,輒與諸生私相慨嘆。計歸程之所及,此時當到家久矣。太夫人康強,貴眷無恙,渭南風景,當與柴桑無異,而元善之識見興趣,則又有出於元亮之上者矣。近得中途寄來書,讀之恍然如接顏色。勤勤懇懇,惟以得聞道為喜,急問學為事,恐卒不得為聖人為憂,亹亹千數百言,略無一字及於得喪榮辱之間,此非真有朝聞夕死之志者,未易以涉斯境也。浣慰何如!諸生遞觀傳誦,相與嘆仰歆服,因而興起者多矣。
世之高抗通脫之士,捐富貴,輕利害,棄爵錄,決然長往而不顧者,亦皆有之。彼其或從好於外道詭異之說,投情於詩酒山水技藝之樂,又或奮發於意氣,感激於憤悱,牽溺於嗜好,有待於物以相勝,是以去彼取此而後能。及其所之既倦,意衡心鬱,情隨事移,則憂愁悲苦隨之而作。果能捐富貴,輕利害,棄爵錄,快然終身,無人而不自得已乎?
夫惟有道之士,真有以見其良知之昭明靈覺,圓融洞澈,廓然與太虛而同體。太虛之中,何物不有?而無一物能為太虛之障礙。蓋吾良知之體,本自聰明睿知,本自寬裕溫柔,本自發強剛毅,本自齊莊中正文理密察,本自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本無富貴之可慕,本無貧賤之可憂,本無得喪之可欣戚,愛憎之可取捨。 蓋吾之耳而非良知,則不能以聽矣,又何有於聰?目而非良知,則不能以視矣,又何有於明?心而非良知,則不能以思與覺矣,又何有於睿知?然則,又何有於寬裕溫柔乎?又何有於發強剛毅乎?又何有於齊莊中正文理密察乎?又何有於溥博淵泉而時出之乎?故凡慕富貴,憂貧賤,欣戚得喪,愛憎取捨之類,皆足以蔽吾聰明睿知之體,而窒吾淵泉時出之用。 若此者,如明目之中而翳之以塵沙,聰耳之中而塞之以木楔也。其疾痛鬱逆,將必速去之為快,而何能忍於時刻乎?故凡有道之士,其於慕富貴,憂貧賤,欣戚得喪而取捨愛憎也,若洗目中之塵而拔耳中之楔。其於富貴、貧賤、得喪、愛憎之相,值若飄風浮靄之往來變化於太虛,而太虛之體,固常廓然其無礙也。 元善今日之所造,其殆庶幾於是矣乎!是豈有待於物以相勝而去彼取此?激昂於一時之意氣者所能強?而聲音笑貌以為之乎?元善自愛!元善自愛!
關中自古多豪傑,其忠信沈毅之質,明達英偉之器,四方之士,吾見亦多矣,未有如關中之盛者也。然自橫渠之後,此學不講,或亦與四方無異矣。自此關中之士有所振發興起,進其文藝於道德之歸,變其氣節為聖賢之學,將必自吾元善昆季始也。今日之歸,謂天為無意乎?謂天為無意乎?
元貞以病,不及別簡,蓋心同道同而學同,吾所以告之亦不能有他說也。亮之亮之!
主要作品
和馬仲房出塞
虜騎還南下,王師復北征。
旗翻滄海日,道出白登城。
朔馬鳴新壘,胡姬指舊營。
玉京雙鳳闕,空宿羽林兵。
《前巡幸歌(二首)》
翠華搖曳轉龍荒,宣府離宮面面長。
代馬繁纓懸廣室,胡姬妝鏡掛連房。
3、《前巡幸歌(二首)》
鐵柱旌旗白晝懸,潯陽煙火上薰天。
羽書夜報鷹房裡,駿馬朝鳴虎帳前。
4、《閒居(二首)》
落落新榆宅,深深細柳村。
出門逢鳥雀,歸院見雞豚。
5、《閒居(二首)》
碧窗紅藥砌,青簡綠牙籤。
花落鶯啼樹,風回燕入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