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賣報歌

中文名:賣報歌

填詞:安娥[1]

譜曲:聶耳[2]

音樂風格:兒童歌曲

歌曲語言:漢語

《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3]

樂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曲調明快、流暢,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

目錄

歌曲歌詞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報,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聞真正好,七個銅板就買兩份報。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大風大雨里滿街跑,走不好,滑一跤,滿身的泥水惹人笑,飢餓寒冷只有我知道。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耐飢耐寒地滿街跑,吃不飽,睡不好,痛苦的生活向誰告,總有一天光明會來到。

創作背景

1933年聶耳在上海聯華影片公司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名叫"小毛頭"的賣報女孩,""賣報童"的原型便是她。這名小女孩姓楊,十歲,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學名,人們都叫他"小毛頭" 。有一天"小毛頭"餓得頭昏眼花,搖搖晃晃的時候,一輛電車靠站,一批人從電車上涌下來,"小毛頭"被撞倒在地,頭上起了血泡,手上的報紙散亂一地,"小毛頭"坐在地上大哭起來。這時一個陌生的叔叔幫她拾起了報紙,還扶她起來,把弄髒的報紙都買走了--這人就是聶耳。

聶耳在創作上最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大家都會唱的《賣報歌》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個傍晚,他約朋友周伯勛出去走走,他邊走邊對朋友說:這條路上有一位賣報的小姑娘("小毛頭"),賣報時喊的名字很動聽,想讓周伯勛也聽一聽。當他們走到呂班路 (上海重慶南路)口時,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來走去,匆忙地賣着晚報,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着報名和價錢。聶耳走過去買了幾份報,同時跟她聊了起來,知道她父親有病,家庭生活困難。在回家的路上聶耳沉重地說:"很想把賣報兒童的悲慘生活寫出來,要請田漢或者安娥寫詞"。過了幾天,安娥把詞寫好了,聶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詞念給她聽,然後問她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說:"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銅板兒能買幾份報的話也寫在裡邊,我就可以邊唱邊賣了。"聶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詞中添上了"七個銅板能買兩份報"的句子。後來那位小姑娘真的一邊唱一邊賣,她的歌聲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來。

樂曲賞析

樂曲採用了民族調式中的"525"的四度上下行的典型音樂形式,在第一句歌詞"啦啦啦"的旋律上,重複強調了民族調式中的"徽"音的反覆使用,後又採用"35653235"的音符構成了整個樂句的音樂形式,將歌詞"我是賣報的小行家"表現的淋漓盡致。第二句的創作獨具匠心,並沒有採用常用的"重複樂句"的手段,而是直接進入了發展樂句的創作,把第一句的音符"35"反過來變成"53"來再進行發展變化,因此的第二句歌詞"不等明天去等派報"用上了"53532132"的變化發展旋律。緊接着的創作更有新意,在歌詞的"一面走"上用上了"322"的音符,"一面叫"用上了"612"的音符,好像是在呼應歌曲開始的"啦啦啦,啦啦啦"的旋律,又好像是歌曲發展的變化形式。如果是創作中的呼應,曲作者巧妙的將第一樂句的開始與第二樂句的結尾進行斜角對稱的呼應,即第一樂句的開始部分和對應第二樂句的結尾部分,這在歌曲創作中獨樹一幟,令人耳目一新。歌曲創作中的第三樂句是最難寫作的旋律,一般創作中都要在第三樂句用上最高潮的變化發展旋律。《賣報歌》這一樂句的寫作上水到渠成,完美地寫出了非常連貫動聽而又有高潮的旋律樂句,並且用在了歌詞"今天的新聞真正好"的詞句上,和前兩樂句型式完全不一樣,旋律的創作是舒暢,完整,連貫的寫作形式。因此,《賣報歌》第三樂句的創作與前連貫樂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構成了全曲中最精彩的旋律。由於第三句的出色完成,第四句則採用了作曲技巧里的"模仿重複"手段,曲作者把第三句歌詞中"真正"二字的旋律(5323)用到了第四樂句的開始部分,並進行了重複兩小節的模仿,用在了歌詞"七個銅板"和"就買"的歌詞上,再加上歌詞"兩份報"的語言似的創作旋律演唱式的結束句的寫作,使整個歌曲完美動聽。

作者簡介

曲作者

聶耳(1912~1935)中國音樂家。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原籍雲南玉溪。聶耳在他短暫的一生創作了無數首激人奮進的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準確地塑造了工人、歌女、報童等勞動群眾的音樂形象。在抗日救亡運動中,聶耳的這些歌曲,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有《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碼頭工人》、《新女性》、《畢業歌》、《飛花歌》、《鐵蹄下的歌女》、《賣報歌》、《梅娘曲》等。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他的音樂創作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明確了方向,樹立了榜樣。

詞作者

安娥(1905~1976),原名張式沅,曾用名何平、張菊生,地下工作化名張瑛。河北省獲鹿縣范談村(今石家莊市長安區)人。中國著名劇作家、作詞家、詩人、記者、翻譯家、社會活動家。其丈夫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在百代唱片公司(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工作期間和著名作曲家聶耳為同事,和聶耳合作創作出了《賣報歌》,還和與作曲家任光合作創作了大量旋律悅耳、意境優美的歌曲。建國後,安娥先後在中共中央統戰部、保衛部工作。後調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實驗話劇院、中國戲劇家協會任創作員。抗美援朝時期曾赴前線訪問。1956年在河南訪問期間突然中風、半身不遂,雖失去工作能力,但臥床期間仍潛心文學創作。1976年8月18日病逝 。2008年,其作品經過編輯整理出版成書,名為《安娥文集》。

社會影響

1934年年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公演時,特請小毛頭本人扮演劇中報童,在舞台上首次公開演唱作為場曲的《賣報歌》,從此傳唱開來,深受兒童喜愛。這首歌短小精悍的兒童歌曲以跳躍的節奏,活潑的音調,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天真活潑的報童形象。音樂的情緒樂觀向上,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賣報歌》影響了一代代的中國人,,至今仍得到少年朋友們的喜愛,它為人們展現了解放前貧窮兒童的苦難生活,教育大家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帶有着對光明未來的期盼。聶耳的創作源於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他從生活中尋找創作源泉, 提煉音樂形象, 並把自己的音樂創作同生活在社會最底 層的勞苦大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藝工作者。

視頻

經典兒歌《 賣報歌》超級好聽!

貝瓦兒歌——賣報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