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华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目录
名词解释
天空有薄云存在时,透过云层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由云中水滴或冰晶衍射而形成的彩色(内紫外红)光环。
华是一种天气现象,当太阳或月亮的光线为薄云(高积云、高层云)遮蔽,光线透过薄云时产生衍射现象而形成的彩色光环,其色彩排序为内紫外红,最多可重复出现3次。
当太阳或月亮被薄云遮挡时,其周围又一圈特别亮的光环叫华盖,华的内侧呈白色或青白色,中间是黄色,外缘呈红褐色。其角半径通常小于5° ,一般只包含华盖部分,然而发展完善的华,其角半径可达10°
原理
华主要是由日光或月光杯半径极小的水滴或冰晶衍射而产生的现象日光或月光透过由半径很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薄云时产生衍射现象而出现彩色光环。水滴或冰晶的直径越小,光环越大;云层内水滴或冰晶的大小越均匀,光环的色彩越鲜明。如果云同时存在几种不同半径的水滴和冰晶,就可以出现几道光环。
光线发生衍射时,光的波长与偏向角成正比,波长越长,偏向角越大,反之也偏向角越小。紫色光波长最短,偏向角最小;红色光波长最长,偏向角最大,所以华光环的颜色呈内紫外红 。
火山爆发后,空中悬浮大量和光波波长大小相近的火山灰,当它们飘浮在太阳或月亮光盘之下时,因衍射作用也能生成类似于华的彩色光环,角半径约22°,称为毕旭甫光环。华是一种地方性的天气预兆,如果从晕变到华,而且华张角又在减小,则表示云中水滴增大,云层变厚,因而有降水的可能。
参考文献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 ↑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