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華亭市是甘肅省平涼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以境內皇甫山麓有華尖山亭而得名。位於甘肅省東部、關山東麓,東臨崇信縣,西連莊浪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南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和陝西省隴縣,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轄5個鎮、5個鄉(2民族鄉)、1個街道、1個省級工業園區,101個行政村,27個社區;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人口19.44萬(2013年)。

華亭素有"煤城瓷都"之稱,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甘肅省煤、電、化、運一體化綜合產業開發的核心區和工業重鎮,是全國十三個產煤基地、西北三大產煤基地之一,也是隴東重要的能源供應與貨運集散基地。華亭是甘肅省唯一進入中國西部百強縣的縣市。華亭曲子戲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明朝安口鎮的安口窯以"隴上窯"之名列入全國名窯。

2018年8月,經報請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華亭縣,設立縣級華亭市。[1]

目錄

歷史沿革

華亭境內出土文物證明,原始社會就有人群在華亭生息繁衍。華亭歷史悠久,北魏普泰二年立華亭鎮,因皇甫麓有華尖山亭而得名。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置華亭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置華亭縣。1958年12月撤縣併入平涼市。1962年恢復華亭縣至今。

商朝末年(約公元前11世紀),今華亭南部為芮國,後並於周。

周朝:周孝王時屬於秦(汧邑)後被戎侵,周平王八年(公元前763),秦復控制。今華亭北部,商末為盧國,後為戎那地,屬義渠。周郝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秦滅義渠,置北地郡,在戎那邑置朝那縣,華亭縣北部屬之。

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華亭南部屬汧,隸內史;北部屬朝那,隸北地郡。

漢朝:西漢景帝(約公元前156~前141)時,廣設牧馬苑,在今華亭建呼池苑。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析朝那縣東南置涇陽縣,華亭北部屬之。東漢並涇陽入朝那,華亭北部仍屬朝那。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發生災荒,罷呼池苑,設安民縣,安置流民,東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廢。華亭南部仍屬汧,隸右扶風。

三國:今華亭屬魏,北部屬安定郡朝那縣(曾一度歸蜀,後復歸魏),南部屬扶風郡汧縣。

西晉未變。

東晉十六國:前秦、後秦(公元351年-417年),在今華亭縣西部設平涼郡。

南北朝:北魏移鶉陰縣於今華亭縣西部,為平涼郡。普泰二年(公元532年),築城置華亭鎮,屬東秦州。北周,廢鶉陰縣。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置華亭縣,屬安定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華亭縣屬隴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更名亭川縣(《新唐書》載為華川縣);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復故名。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華亭陷於吐蕃,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收復。大曆八年(公元773年),在華亭置義寧軍。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並華亭入汧源縣,為神策軍地,仍屬隴州。

五代十國: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原華亭地置義州。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復置華亭縣,為義州治。

宋:初華亭縣屬義州,隸秦鳳路。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析華亭縣西北部置安化縣。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避宋太宗趙光義諱,改義州為儀州。淳化中(公元992年前後),劃鳳翔府的崇信縣屬儀州。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廢儀州,華亭、安化、,崇信三縣屬渭州,仍隸秦鳳路。金改渭州為平涼府,華亭縣屬平涼府,隸鳳翔路。

元:並化平(原安化)入華亭縣,屬平涼府,隸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華亭屬平涼府,隸陝西布政使司。

清:初華亭隨平涼府陝西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陝西右布政使為鞏昌布政使,康熙七年(公元1668)又改為甘肅布政使司。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華亭縣屬甘肅省隴東道,旋改涇原道,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為涇原行政區,未久撤行政區,直屬省。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屬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7月29日華亭縣解放,屬平涼區,1955年屬平涼專區。

1958年4月崇信縣併入華亭縣,12月華亭縣併入平涼市。

1961年12月恢復華亭縣,仍屬平涼專區。

1969年屬平涼地區。

2002年6月,平涼地區撤地設市,華亭縣遂入地級平涼市。

行政區劃

截止2018年,華亭市轄7個鎮、3個鄉(2個民族鄉)、1個街道、1個省級工業園區。

自然地理

華亭縣位於甘肅省東部、關山東麓,地處甘肅、陝西、寧夏三省(區)交匯處,東臨崇信縣,西連莊浪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南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和陝西省隴縣,北依平涼市崆峒區。華亭縣南北寬40公里,東西長46公里,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6°21′-106°53′,北緯35°1′-35°24′。

地貌地形

華亭縣位於甘肅省東部、關山東麓,地處六盤山褶皺帶及東部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為中高山區和黃土丘陵溝壑區所組成,境內梁峁起伏,群山逶迤,平均海拔1300米。

氣候

華亭氣候溫潤,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溫帶半濕潤性氣候,多年年平均氣溫7.90C,年均降雨量607毫米。

2010年度,華亭縣全年日照2122.2小時,降雨量845.7毫米,其中汛期降雨量701.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35.6毫米,無霜期163天,平均氣溫8.5℃,其中最高氣溫33.1℃,最低氣溫-17.9℃,平均風速1.8米/秒,最大風速10.4米/秒,平均氣壓852.7百帕,平均水氣壓8.9百帕,平均相對濕度71.0%。

水文

華亭境內有汭河、黑河、汘河3大水系,南北汭河、策底河、南川河、上關河、神峪河、麻庵河7條河流,總長172.2公里。汭河境內全長113.2公里,經崇信、涇川縣流入涇河。黑河在該縣境內主要為神峪河,境內全長26公里,由上關鄉的陳家河與秋林河在神峪鄉下關匯合而成,東經神峪鄉柳家河出境入崇信。汘河在該縣境內為上關河和麻庵河,境內全長33公里,屬渭河支流,向南匯入汘河。

自然資源

華亭主要礦藏有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儲量33.74億噸(2010年),占甘肅省煤炭儲量的40.2%。

華亭境內林草豐茂,植被良好,植物種類達400多種,有核桃、中藥材、大豆、大麻、黑木耳、蕨菜等農副產品多達318種。境內有野生中藥材208種,規模種植的大黃、獨活、當歸、黨參、柴胡等道地中藥材50餘種。天然林和人工林地12.9萬畝,草場38萬畝,森林覆蓋率37.7%,是隴東優質肉牛、核桃和中藥材生產基地。

人口民族

2011年底,全縣總人口18.67萬,62026戶,其中非農業人口9.13萬,20675戶。總面積1183平方公里。

截止2013年,華亭縣常住人口19.44萬人,比2012年末增加0.01萬人,其中從業人員12.0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95萬人。出生率11.17%,死亡率5.32%,人口自然增長率5.85%。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2.82萬人(貧困線以2300元為標準),當年脫貧人口為0.8萬人,貧困面為21.4%。

華亭縣是漢族聚居、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地區。華亭縣有漢族、回族、滿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侗族、蒙古族、錫伯族、白族、黎族、朝鮮族、布依族等13個民族。[2]

經濟發展

2013年華亭縣實現生產總值66.8097億元,比2012年增長10.0%。按常住人口計算,華亭縣人均生產總值3.4367萬元,較2012年增長10.0%。

第一產業增加值6.4506億元,較2012年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50.9760億元,較2012年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9.3831億元,較2012年增長10.8%。三大產業結構比為9.66:76.30:14.04,與2012年相比,第一、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分別增加1.55、2.8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減少4.37個百分點。

華亭東城區夜景

2013年,華亭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6.95億元,比2012年增長31.9%。按屬性看:省屬項目投資完成233962萬元,市、縣屬項目投資完成835538萬元;按行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44720萬元,第二產業完成投資841123萬元,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83657萬元。實施500萬元以上各類建設項目203個,完成投資1028729萬元,比2012年增長31.4%;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0771萬元,比2012年增長47.3%。

2013年,華亭縣大口徑財政收入為151548萬元,比2012年下降15.9%。地方財政收入為59552萬元,比2012年下降14.0%。其中增值稅18998萬元,比2012年下降10.4%;營業稅8276萬元,比2012年下降7.5%;企業所得稅3994萬元,比2012年下降52.5%;個人所得稅3326萬元,比2012年增長92.6%;資源稅4868萬元,比2012年下降16.0%;非稅收入7777萬元,比2012年下降25.5%。全年地方財政支出129332萬元,比2012年下降5.3%。

第一產業

現有耕地41.5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盛產核桃、大黃、獨活,是全省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重點開發區域之一,被列為甘肅優質肉牛生產基地和中藥材、乾果生產基地。「華亭大黃」、「華亭獨活」、「華亭核桃」地理商標通過國家核准註冊,建成了全國核桃種植標準化示範縣,進入了全省養牛大縣、藥材種植大縣和蔬菜大縣行列。全縣核桃、藥材、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22.3萬畝、7.8萬畝和6萬畝,牛飼養量達到16.54萬頭,出欄6萬頭。

2013年,華亭縣完成農業總產值101315.34萬元,比2012年增長6.5%。完成農業增加值64506萬元,比2012年增長5.6%。糧食播種面積35.24萬畝,比2012年減少0.27萬畝,下降0.8%;蔬菜種植面積7.57萬畝,比2012年增加0.56萬畝,增長8.0%。肉類總產量完成11451.68噸,比2012年增加285.49噸,增長2.6%。油料種植面積3.01萬畝,比2012年減少0.02萬畝,下降0.7%;藥材種植面積9.2萬畝,比2012年增加1.13萬畝,增長14.0%。

2013年,華亭縣糧食產量達到90224.43噸,比2012年下降0.02%;蔬菜產量86185噸,比2012年增長12.2%;油料產量4252噸,比2012年增長2.5%;藥材產量27350噸,比2012年增長18.0%。大牲畜存欄11.23萬頭,比2012年增長1.5%,其中牛存欄10.83萬頭,比2012年增長1.7%。牛出欄6.1萬頭,比2012年增長2.5%。豬存欄4.36萬頭,比2012年增長3.6%,豬出欄6.7萬頭,比2012年增長2.9%。羊存欄2.53萬隻,比2012年增長2.4%,羊出欄2.88萬隻,比2012年增長4.0%。2013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7339.5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497台,配套農機具2624部。拖拉機及配套機械2491台。

第二產業

緊緊圍繞打造隴東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區和循環經濟示範區目標,着力優化結構,促進轉型。中煦公司6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正式投產,20萬噸聚丙烯、山寨煤礦100萬噸選煤廠擴建項目開工建設,安源公司30萬套LED大功率半導體節能燈生產線等項目進展順利。以華亭工業園區為龍頭,以石堡子高新技術產業園、東華煤炭產業園、西華電力產業園、策底建材產業園、安口陶瓷產業園為支撐的「一區五園」建設工作全面啟動,以煤電、煤化工為龍頭,建材、化工、陶瓷、電瓷、機械製造等多業並舉、規模優勢突出的地方工業體系牢固確立。2011年原煤產量1447.71萬噸,甲醇20.68萬噸,發電量15.5億千瓦時,全部工業經濟上繳稅金15.86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循環經濟發展取得良好開局,華亭工業園區被列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安口鎮被列為全省循環經濟發展示範鎮。

2013年華亭縣(轄區內)全部工業完成增加值49.02億元,比2012年增長1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8.0015億元,比2012年增長3.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按行業分:煤炭企業完成增加值428540.8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9.3%;火電企業完成增加值16043.8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3%;冶煉企業完成增加值19315.4萬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0%。按類型分,公有制企業完成增加值427583萬元,非公有制企業完成增加值52432萬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9.1%和10.9%。華亭縣(轄區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95080.1萬元,比2012年下降5.7%;實現利稅146123.7萬元,比2012年下降20.8%;利潤總額50905.2萬元,比2012年下降37.0%。

華亭縣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4戶,實現總產值61818萬元,完成增加值19560萬元,上繳稅金73.5萬元,施工房屋面積39.7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旅遊業:2013年共接待各類遊客94.2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25.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41億元,比2012年增長25.6%。

貿易業:2013年,華亭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9897.5萬元,比2012年增長14.1%。分行業看,批發銷售額41057萬元,比2012年增長36.5%;零售業銷售額259036萬元,比2012年增長15.4%;住宿業營業額24207萬元,比2012年增長18.7%;餐飲業營業額26581萬元,比2012年增長13.1%。

郵電業:2013年完成郵政電信通訊業務總量13068萬元,比2012年下降3.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947萬元,比2012年增長7.7%;郵政業務總量534萬元,比2012年增長28.4%;移動業務總量8297萬元,比2012年下降9.1%;聯通業務總量1290萬元,比2012年下降1.5%。固定電話用戶17780戶,移動電話用戶165274戶,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9218戶。

金融業:2013年末,華亭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826648萬元,比2012年增長9.8%。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89537萬元,比2012年增長13.4%;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02637萬元,比2012年下降0.6%。華亭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19000萬元,比2012年增長26.2%。其中短期貸款185355萬元,比2012年增長68.3%;中長期貸款332881萬元,比2012年下降1.5%。

保險業:2013年保費收入11087萬元,比2012年增長13.8%。其中壽險保費收入4014萬元,比2012年增長12.4%;財險保費收入7073萬元,比2012年增長14.5%。全年賠付額3790萬元,比2012年多賠付881萬元,比2012年增長30.3%。其中壽險賠付額130萬元,比2012年下降6.3%;財險賠付額3660萬元,比2012年增長32.1%。[3]

交通

華亭北距平涼市(崆峒區)55公里,西至蘭州395公里,南到咸陽國際機場290公里。寶中鐵路、省道203線、304線及已經開工建設的天(水)平(涼)鐵路和即將開工的寶(雞)平(涼)高速、天(水)平(涼)高速橫穿境內,縣鄉公路總里程達584.4公里。有年吞吐量1000萬噸的煤炭鐵路專用線和140萬噸的鐵路集運站。

2013年,華亭縣年完成客運量289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7.0%;旅客周轉量15599萬人公里,比2012年增長14.8%;全年完成貨運量486萬噸,比2012年增長43.8%;貨物周轉量127458萬噸公里,比2012年增長46.6%。華亭縣共有道路運輸企業28戶,其中,貨運企業14家,客運企業2家,出租企業4家,公交企業1家,二類維修企業4戶,汽車客運站2個,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1家。運營車輛3259輛,其中:貨運車輛2946輛,班線客車53輛,出租車216輛,村村通44輛,開通客運班線23條。

社會事業

科學教育

2013年共組織申報省科技項目10個,其中立項1個;縣級科技進步獎21項,市級5項。2013年華亭縣參加普通高考考生1523人,上線1508人,上線率99%。其中:本科上線716人,比2012年增加62人,上線率47.0%。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0%,17周歲人口義務教育完成率98.0%。

魅力華亭

截止2013年,華亭縣共有各類學校137所,其中普通中學11所,教學班240個,在校學生10824人,當年畢業生3930人,教職工總數1257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1546人,當年畢業生525人,教職工總數147人;普通小學94所,教學班630個,在校學生14440人,當年畢業生2493人,教職工總數1317人;幼兒園31所,教學班181個,在園幼兒6299人,教職工458人。

文體事業

截止2013年,華亭縣從事文化產業的企事業單位64個,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6158萬元,增長38.4%。華亭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紀念館1個,檔案館1個。縣圖書館圖書報刊總藏量10萬冊,博物館藏品1016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藏品一級16件、二級23件。

2013年,華亭縣參加市級以上各類體育競賽,榮獲個人獎牌37枚,其中金牌17枚,銀牌7枚,銅牌13枚。

廣電事業

截至2013年,華亭縣有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調頻轉播發射機5部,電視發射機3部。華亭縣有線電視用戶14000戶,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5%,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6.5%。

醫療衛生

2013年末,華亭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37個,其中,縣級醫院2個,衛生院11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0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96個,村衛生室114個。衛生技術人員124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38人,註冊護士336人。實有病床數1332張,其中醫院、衛生院病床數1322張。105643名農民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9.3%。[4]

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

華亭曲子戲是流傳於甘肅省華亭縣的民間傳統戲劇的一種,因流傳地域不同,又稱小曲子、"笑攤"、"地攤子"、"信子腔"等,具有元曲雜劇的歷史遺留痕跡,唱腔屬於聯腔體,即由眾多的曲牌連綴而成,常用曲調有100個左右,以《前月調》、《背宮》曲牌開頭,《月調尾》收場,其劇目全部是小折戲,它在劇終唱詞中報"劇名"的特殊表演方式,在其它地方小戲中是絕無僅有的,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美食特產

美食:酸湯麵、地皮菜素包子、糝飯、洋芋攪團、豬頭壓五花肉等

特產:蕨菜、苜蓿芽、薺薺菜、五爪子、刺椿頭、蒲公英、蕨菜、香椿、地軟、核桃、甘蘭、紋黨參、大麻、大黃、雲木香、肉獨活、西芎​等

自然景觀

華亭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環境優美,人文古蹟甚多。古人類遺址、古墓葬群、石窟石雕、古城堡遺址、名勝景地和古動物化石點達106處之多,館藏珍貴文物30餘件。國家級森林公園蓮花台、風光綺麗的五台山、規模宏大的石佛群和石拱寺、神奇的海龍洞、藥王洞、仙姑山等景點,風景秀麗,交通便捷,是旅遊度假的好去處。利用采空塌陷區建設的占地10萬平方米的人民廣場,成為人文品位頗高的休閒娛樂場所。秀美如畫、景色宜人的蓮花湖公園、米家溝生態園和雙鳳山公園先後通過國家3A級旅遊景區驗收命名,雷神山生態園正在申報之中。蓮花台、玄鳳山景區開發工程進展良好。全縣正在圍繞以華亭縣城為核心,以省道304線為軸線,以西部關山生態旅遊和東部綠色工業旅遊為兩翼的「一心一軸兩翼」旅遊產業發展布局,全力打造關山休閒避暑旅遊區。[4]

北魏名窟石拱寺

石拱寺始建於北魏晚期(公元386-534年),距今已經1600多年。2013年國務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亭縣的上關石拱寺石窟赫然列入國寶名錄,窟群坐北向南,開鑿於北魏延昌元年(公元512),依崖開窟,窟釋分布於東西約120米長的沙質石崖上,現存窟龕14個。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有一座高四米,長三十六米的水泥棧道,供遊人登極參觀。開鑿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時期的華亭石拱寺石窟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精美的佛教造像藝術飲譽隴上乃至大西北,堪稱歷史考古和文化旅遊的一朵奇葩。

關山

關山風景旅遊區,是省級重點自然保護區。關山,亦名"隴山"。就是《山海經》稱之為"高山"的"六盤山"系的南段。其中又被麻庵峽谷分為東西兩支,西為大隴山,東靠華亭境的就是"小隴山"。小隴山北起華亭與寧夏涇源之交的中嘴梁,南至上關鄉海龍山地茭坡。在華亭縣境者,長32.8公里,海拔1500-2500餘米之間,最高峰五台山為2748米。唐代,為防止吐番入侵,沿山設關隘把守;宋代依關隘抵禦西夏,也曾為戰略要地。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名"關山"。

蓮花台

蓮花台在華亭縣馬峽鄉境內,距縣城西40公里,景區範圍118.8平方公里。這裡群山巍峨,森林茂密,物種繁多,文化遺蹟豐富,山既有北方雄,又有南方之秀;水既有江南之柔,又有北方之美,山與水構成了奇、險、峻、秀、妙等獨特的自然景觀。蓮花台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

安口古瓷窯

安口窯陶瓷燒造業興起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宋元時以燒制黑瓷"鐵鏽花"和青瓷為主,技術逐漸成熟。至明代以煉製頗負盛名的青花瓷為標誌,實現了技術上質的飛躍,從而攜"隴上窯"之名躋身全國名窯之列,達到鼎盛期。[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