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郡
千乘郡(乘,音剩,漢語拼音:Shèng),中國漢代郡、國名。西漢初年屬齊郡。漢武帝時分齊郡置千乘郡,郡治在千乘縣(今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北),屬青州刺史部。其地位於今山東省淄博市西北、濱州市中東部及東營市西部一帶。東漢置千乘國,後改為樂安國。
郡治遺址在今山東省濱州市青田街道樊家村西南500米處。該處有古漯水河道。
目錄
郡名起源
千乘郡得名於齊國城邑千乘。東周時一車四馬為一乘,大國有車千乘,號稱「千乘之國」。春秋時,齊景公有馬千乘,畋獵於青田之地,遂得名「千乘」[1]。千乘城有南北二城,古漯水穿城而過。西漢初年置千乘縣,縣東為漯水入海處。
建置沿革
漢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次子齊王劉閎薨,齊國除為郡。約在此後,武帝分齊郡置千乘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千乘郡領十五縣:千乘、東鄒、濕沃、平安、博昌、蓼城、建信、狄、琅槐、樂安、被陽、高昌、繁安、高宛、延鄉。其地大致相當於今山東省高青縣、濱州市濱城區、博興縣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利津縣、霑化縣與桓台縣的一部分。漢平帝元始二年(2年),千乘郡有116727戶,490720人。
王莽改千乘為建信[2]。東漢建武五年(29年),占據青州、徐州的張步降漢。東鄒、濕沃、平安、建信、琅槐、被陽、高昌、繁安、延鄉九縣於東漢初年省並。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封皇子劉建為千乘王,置千乘國,次年劉建薨,國除為郡。又以齊國利縣置利侯國(今廣饒縣)、由北海國分出壽光侯國、益侯國(今壽光市一帶),劃入千乘郡。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封皇子劉伉為千乘王,復置千乘國。漢和帝永元七年(95年),改千乘國為樂安國。漢質帝本初元年(146年)樂安國除為樂安郡。
視頻
千乘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千乘樂安福地 《尚書》傳承重鎮】之千乘歐陽八博士故里考,騰訊網,2018-10-01
- ↑ 東營,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搜狐,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