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應真圖(宋.李公麟)
宋 李公麟《十六應真圖》
《十六應真圖》是李公麟一幅非常傑出的佛像畫,描繪的正是十六位羅漢在傳法和生活的情景。 應真是佛教中的羅漢,十六應真均是釋迦牟尼的弟子, 佛經上說他們常駐人間,受供養又為世人謀福音。 畫面上的十六位羅漢形態逼真, 各具神采,他們有的經禪祐坐, 有的淨髮挑耳,憨態可掬的笑容, 怡然自得的神態,整幅畫面寧靜祥和, 特別是羅漢自在超然的氣質神韻躍然紙上。
天價國寶--《十六應真圖》詳解
元朝大德年間的一個深秋,江南一座大宅院的書房裡,著名畫家趙孟頫緩緩的打開一幅長畫卷,仔細端詳一陣後,心中那些煩悶似乎被一掃而光,那麼這幅能讓人心思平靜的古畫,到底畫着什麼內容能有這樣的魔力呢?
這幅讓趙孟頫讚不絕口的畫正是北宋李公麟的《十六應真圖》。
應真,指的是佛教中的羅漢。 相傳,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受了佛祖的囑咐,不入涅槃,永住世間守護正法,廣種福田,是受到人天供養的真人,所以也被稱為十六應真。
這幅《十六應真圖》長894厘米,寬31.5厘米,是一幅洋洋灑灑的鴻篇巨製,描繪的正是十六位羅漢在傳法和生活的情景。
畫卷一開始,就是一個雲霧繚繞的奇妙場景,只見一尊羅漢坐於孔雀翎羽的蒲團之上,右手拿着一個法物在震懾神龍,神態肅然; 波濤洶湧的海面上,神龍呈驚慌奔逃之態,卻又受法力所制無法飛升。
再往後看,進入平地丘陵,一尊羅漢蒼髮慈顏,神態祥和,正在為前來求法的人傳說秘要,該人為蠻夷裝束,高鼻深目,跪在羅漢面前,雙手合十,神態謙恭之極。而松虬枝下的巨石上,另一位羅漢雙目如炬,正以目力為前面的眾生解脫其苦。
畫卷再往前展,只見四位羅漢坐於仙山石窟,談禪說道,手執法杖比劃指點,連一旁的小鹿也聚精會神聽得入迷。這時有土地神手執笏板,稟報說龍王前來請齋。此時,另一位羅漢正禪坐於淙淙溪流邊上,浴足寧心,怡然自得。在溪流邊上,還有三位羅漢神態祥和,慈顏微笑,似乎在靜觀那肩挑荷花采荷歸來之人傳說方外之事。
這時,在山澗溪流旁,一位羅漢在岩石上雙目圓睜,正以心法解除邪魔,降服猛虎,那隻猛虎神色畏懼,好像剛剛在一場爭鬥中吃虧落了下風。小溪對面,一位羅漢坐視這驚險的一幕,卻依然挑發淨耳,神態可愛。
還有那得到解脫之人,正欲舉缽供奉羅漢,其神貌專注而虔誠。樹上機靈的小猴唯恐漏掉它的一份,從樹上伸爪來取食,在一旁觀看的羅漢,不由會意一笑。在其右側,一位有侍童相伴的羅漢深目髯虬,正手持法物逗弄眼前的麒麟,情景交融,歡樂祥和。
畫卷末端,一位護法天王手持捲軸,衣衫飄拂,腳下塵土飛揚,似乎剛從雲端落定。樹下一位慈顏善目的羅漢正在專心致志地捧讀經書。整幅圖畫在吉祥如意的美好祝願中圓滿結束。
《十六應真圖》是李公麟一幅非常傑出的佛像畫。畫面上的十六位羅漢形態逼真,各具神采,他們有的經禪祐坐,有的淨髮挑耳,憨態可掬的笑容,怡然自得的神態,整幅畫面寧靜祥和,特別是羅漢自在超然的氣質神韻躍然紙上,將一切凡塵俗事都置之度外,使得欣賞者也能將一切煩拋諸腦後,得到片刻的安寧、平靜。 [1]
參考文獻
- ↑ 十六應真圖(宋.李公麟) 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19-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