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崔暹傳
原文
崔暹,字季倫,博陵安平人。暹少為書生,避地渤海,趙郡公琛鎮定州,闢為開府諮議。隨琛往晉陽,高祖與語說之,以兼丞相長史。高祖舉兵將入洛,留暹佐琛知後事,謂之曰:「丈夫相知,豈在新舊?軍戎事重,留守任切,家弟年少,未閒事宜,凡百後事。一以相屬。」握手殷勤,至於三四。暹親遇日隆,好薦人士。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機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見親重。言論之際,邵遂毀暹。世宗不悅謂暹曰卿說子才之長子才專言卿短此痴人也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說子才長皆是實事不為嫌也。
武定初,遷御史中尉。暹前後表彈尚書令司馬子如及尚書元羨、雍州刺史慕容獻,又彈太師咸陽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罪狀極筆,並免官。其餘死黜者甚眾。高祖書與鄴下諸貴曰:「崔暹始居憲台,乃爾糾劾。咸陽王、司馬令並是吾對門布衣之舊,尊貴親昵,無過二人,同時獲罪,吾不能救,諸君其慎之。」高祖如京師,群官迎於紫陌。高祖握暹手而勞之曰:「往前朝廷豈無法官,而天下貪婪,莫肯糾劾。中尉盡心為國,不避豪強,遂使遠邇肅清,群公奉法。衝鋒陷陣,大有其人,當官正色,今始見之。」賜暹良馬,使騎之以從,且行且語。暹下拜,馬驚走,高祖為擁之而授轡。
高祖崩,未發喪,世宗以暹為度支尚書,兼僕射,委以心腹之寄。暹憂國如家,以天下為己任。世宗車服過度,誅戮變常,言談進止,或有虧失,暹每厲色極言,世宗亦為之止。有囚數百,世宗盡欲誅之,每催文帳。暹故緩之,不以時進,世宗意釋,竟以獲免。顯祖初嗣霸業,司馬子如等挾舊怨,言暹罪重,謂宜罰之。顯祖從之。及踐祚,譖毀之者猶不息。帝乃令都督陳山提等搜暹家,甚貧匱,唯得高祖、世宗與暹書千餘紙,多論軍國大事。帝嗟賞之。尋遷太常卿。帝謂群臣曰:「崔太常清正,天下無雙,卿等不及。」
【注】文中的「高祖」指東魏權臣高歡,他的次子(即文中的「顯祖」,世宗之弟)篡位建立北齊後,追尊他為高祖神武皇帝。
譯文
崔暹,字季倫,是博陵安平人。崔暹年少時為讀書人,避地到渤海,趙郡公高琛鎮守定州,徵召他做開府諮議。他跟隨高琛前往晉陽,高祖(高歡)和他談話,對此感到很高興,任命他兼任丞相長史。高祖起兵將入洛陽,把崔暹留下來輔佐高琛主持後方的事務,對他說:「大丈夫相知,難道在於新舊?軍隊的事情重大,留守的責任也緊迫,我弟弟年輕,不熟悉事宜,後方的所有工作,我就把它們一概都託付給你了。」和崔暹懇切地握手,直到握了三四次。
崔暹受到信任厚待一天比一天深厚,他喜歡推薦人才。他說邢邵適合擔任府僚,還可以兼管機密之事。世宗因而徵用了邢邵,很受親信器重。可言談之際,邢邵卻說崔暹的不是。世宗不高興,對崔暹說:「你說子才的長處,子才卻專講你的短處,這真是個平庸之人啊。」崔暹說:「子才說我崔暹的短處,我崔暹說子才的長處,(說的)都是事實,我也不會因此產生嫌怨。」
武定初年,升任御史中尉。崔暹先後上表彈劾尚書令司馬子如以及尚書元羨、雍州刺史慕容獻,又彈劾太師咸陽王元坦、并州刺史可朱渾道元,罪狀寫得極為詳盡,他們都被免去官職。此外被處死貶黜的還有很多。高祖給鄴下諸位權貴寫信說:「崔暹剛剛任職御史台,就能如此檢舉彈劾。咸陽王、司馬令都是我做平民時門對門的老朋友,如果講尊貴親近,誰也不會超過這二人,可他們卻同時獲罪,我也不能相救,你們諸位還是小心謹慎為好。」高祖到京城去,群官到紫陌去迎接。高祖握着崔暹的手慰勞說:「以前朝廷難道無法官,而天下人都貪婪,沒有人肯去檢舉彈劾。中尉您盡心為國,不怕豪強,於是使遠近肅清,諸位王公守法。衝鋒陷陣,大有這樣的人,做官的本色,今天我才見到。」高祖賞賜崔暹好馬,讓他騎上來跟着走,邊走邊交談。崔暹下馬拜謝,馬受驚要跑,高祖為他攔住馬並親自把韁繩遞給他。
高祖駕崩,還沒有發喪,世宗(高歡長子高澄)就任命崔暹為度支尚書,兼任尚書僕射,把心腹重任寄托在他身上。崔暹操心國事猶如家事,以天下為己任。世宗車服超過規定的制度,誅殺無常,言談舉止,也時有過失,崔暹常常神色嚴厲地直言規勸,世宗也因此而改正。有囚徒幾百名,世宗想把他們全部處死,常常催促公文案卷。崔暹故意拖延這件事,不按時進呈,世宗心情寬解後,囚徒們終於因此獲得赦免。
顯祖(高歡次子高洋)開始繼承霸業,司馬子如等人心懷舊怨,說崔暹犯罪嚴重,應該懲罰他。顯祖聽從了他們的意見。到登基時,中傷詆毀的人還不停止。皇帝就命令都督陳山提等人搜查崔暹家,發現他家非常貧乏,只找到高祖、世宗給崔暹的書信千餘件,大多談論軍旅和國家的大事。皇帝感嘆讚賞他。不久轉任太常卿。皇帝對群臣說:「崔太常清廉正直,天下無雙,你們都比不上他。」[2]
作者簡介
李百藥(565--648),字重規,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史學家、詩人。 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內史令,預修國史,撰有《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後歸唐,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諫唐太宗取消諸侯,為太宗採納。曾受命修訂五禮、律令。[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