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豆根 原圖鏈接

北豆根 北豆根別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馬串鈴、狗骨頭、野豆根、山豆根、黃根、黃條香苦豆根、山豆秧根、蝙蝠藤、磨石頭根、黃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葉根。呈細長圓柱形,彎曲,有分枝,長可達50cm,直徑0.3~0.8cm。質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纖維細,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氣微,味苦。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祛風止痛。用於咽喉腫痛、腸炎痢疾、風濕痹痛。[1]

目錄

形態特徵

北豆根多年生纏繞草本。長達10米以上,全體近無毛。根莖多橫生,細長。莖基部稍木質,小枝綠色,有細縱條紋。葉互生,圓腎形或卵圓形,葉柄盾狀着生,長3~12厘米,被稀短毛;葉片圓腎形或卵圓形,長、寬為5~15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葉緣近全緣或5~7淺裂,裂片近三角形,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具掌狀脈5~7條,葉柄盾狀着生。北豆根花序腋生,短圓錐狀,花小,單性異株,花序短圓錐狀;雄花序總花梗長3~7厘米,花梗長5~7毫米,基部具小苞片1,線狀披針形,雄花萼片5,窄倒卵形,花瓣6~9,黃綠色,卵圓形,較花萼小,雄蕊10~20枚,花葯球形,雌花通常具3心皮,分離,花柱短。北豆根果實核果狀,熟時黑紫色。種子l粒,馬蹄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2]

生境分布

北豆根生于山坡林緣、灌叢中、田邊、路旁及石礫灘地,或攀援於岩石上。石山腳下或岩縫中。喜溫暖、涼爽的環境,25~30℃最適宜生長。不耐寒,絕對低溫5℃時生長停滯。一般土壤均能種植。忌積水。北豆根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寧夏、甘肅、山東等地。[3]

功效與作用

北豆根消腫止痛;利濕;主咽喉腫痛;治慢性扁桃體炎:肺熱咳嗽;腸炎;痄腮;瀉痢;治牙痛風濕痹痛;痔瘡腫痛;治濕熱黃疸:蛇蟲咬傷。[4]

繁殖

北豆根播種方法:選地與整地: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腳疏林下的壤土或礫土為宜。全墾,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施入底肥,做寬2米的畦,開排水溝,畦長不限。北豆根秋播或春播,以秋播較好,隨采隨播,發芽率高。直接將種子均勻撒播於苗床內,覆蓋草皮泥或細土2厘米,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氣溫25℃以上時,10天左右出苗。播種量每畝1250~1500克。苗高3~4厘米時,間去細弱和過密的小苗。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株行距50厘米X60厘米移栽。[5]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