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碚區石壩鎮

北碚區石壩鎮位於北碚區境內東南部,幅員面積24.75平方公里,距城區約39公里。東靠華鎣山支脈東山,與渝北區興隆鎮接壤,南鄰三聖,西連靜觀,北鄰柳蔭。全鎮以丘陵為主,東高西低,一 山西嶺西槽,呈南北走向。境內有三條小河穿過,匯於黑水灘河。[1]

中文名稱: 石壩鎮

地理位置: 重慶市北碚區

面 積: 24.75平方公里

人 口: 15992人

目錄

歷史沿革

清乾隆初己置石壩場,後曾更名德勝場。民國18年置石壩鎮,民國30年撤鎮建鄉。解放後仍沿襲舊制建鄉。1958年改為石壩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為石壩鄉。1995年劃歸北碚區管轄。2000年5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石壩鄉設立石壩鎮。全鎮轄12個行政村,89個社,1個居委會。2002年末總人口15992人,場鎮人口近3000人,場鎮面積約14公頃。

礦產資源

在石壩鎮境內離鎮政府駐地約2公里的衛東村,蘊藏有儲量約10億噸的特大型石膏礦藏,礦石質量優良,一般含CaSO4在80%以上,最佳塊段含硬石膏95%,含SO3>56%,含MgO<0.9% ,可保證長年開採,被重慶市列為西部大開發的項目之一對外招商引資。其開發項目有生產超高強α 石膏和石膏砌塊以及天然硬石膏粉刷材料等,市場前景樂觀,投資回報率高。

經濟發展

1996年以來,在位於華鎣山支脈的東山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現已建成了近千畝高品質的伏季水果基地,並向上規模、上檔次方向發展。

通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當今的石壩鎮各項基礎設施完備,機構設置齊全,經濟不斷發展:財政收入從1994年的不足30萬元增加2002年的92萬元(本級);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4年的920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8元;1994年的鄉鎮企業面臨倒閉,但到2002年實現產值4150萬元。場鎮面貌煥然一新。2003年,鎮黨委、政府提出實施退耕還林2500畝規劃;並啟動場鎮第二輪建設。

交通區位

1997年,石壩籌資200萬元建成了7公里長的「大鹿公路」,途經6個行政村,涉及五座橋樑,使近7000人受益。從「大鹿公路」開始,石壩掀起了一一個又一個的修路熱潮,公路里程達到35公里,是1994年末的10倍,全鎮已實現公路村村通。全鎮固定電話裝機容量近300門,並建有移動、聯通機站各一個。

文教事業

1996年籌資40萬元完成中心校改建。1998年籌資150萬元,將中學搬遷到石壩場鎮。現設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老年教育等,基礎教育設施完備,完成普六普九任務。

城鎮建設

1999年9月,石壩農村居民新村建設及小城鎮建設啟動,僅半年時間,投資超過千萬元的一條新街拔地而起。2000年,全面完成新街混凝土硬化。鎮衛生院於1999年實現全面改建,各項醫療設施基本完善,醫療隊伍素質逐步提高。2000年建成300立方米自來水廠一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