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渡魚

中文名稱 北渡魚

產 地 重慶綦江

菜 系 川菜,重慶江湖采

吃 法 一魚三吃

味 型 麻辣、酸菜、番茄三種味型

北渡魚起源於綦江縣北渡鄉,它講求的是一魚三吃,有麻辣魚、酸菜魚、番茄魚三種味型,屬於重慶江湖菜。

目錄

關於「北渡魚」

說到吃魚,重慶出名的魚不少,吃法也很多,特色更是不勝枚舉。到過綦江的人都知道,從綦江高速路口下道,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招牌菜——「北渡魚」了。

北渡魚酸菜味

沿着主幹道兩旁數下來,少說也有五六家北渡魚餐館。大家都打出了不一樣的招牌,力證着自己是最老牌、最正宗、第一家什麼的,以求博得食客的青睞。

其實,當地人也說不清哪家更好,都只是憑着個人口味選出心中的「正宗」罷了,頗有點「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味道。

而如今路邊這些響噹噹,頗有些名頭的北渡魚,並不是一開始就出現在這裡,而是出自綦江城邊一個叫北渡的渡口,最先做北渡魚的是一位名叫吳雲文的漁夫。

北渡,也許從現在的地圖上很難找到它的蹤影。綦江人習慣把綦江與江津交接的地方,描述為「北渡」。這裡原來是一個鄉,與城區近在咫尺,綦江河從這裡流過,有一個繁忙的渡口,對岸就是210國道,又是渝黔鐵路的綦江北站,所以這裡十分繁華。

很久以前,這裡的一些人靠打漁為生,又根據當地「重」口味的愛好,將現剮的野生青魚放入鍋中,往鍋中撒上大把辣椒、花椒、大蒜和一些特有調料,再淋上沸油。做出後的魚,不僅肉質鮮嫩,而且很入味。吃過的食客都說,北渡魚麻辣得嘴皮打架,硬是過癮。

於是,此種做法在當地得到了推廣。後經一些來此經商的客人或者過路的司機廣為宣傳後,北渡魚逐漸有了名氣。

除了這道江湖菜外,在綦江區博物館內還有一件保存完好的魚化石,被考古專家稱作北渡魚的祖宗。它始於侏羅紀時期,到白堊紀時,就演變成真骨魚種類之一的鯉魚化石。而正因為它的出土地點,恰恰是現在綦江城邊北渡,更是肯定了此種說法。

不管歷史的真相如何,現今,北渡魚已經成了綦江的招牌,深受着各地食客的喜愛。當然,好吃不過北渡魚,如果你還沒有吃過,那麼你就不能說你到過綦江了。

一魚三種吃法

北渡魚,之所以和其他特色魚有所區別,是因為它並不僅只有重慶人特愛的麻辣味,而是講求一魚三吃。

顧名思義,這裡的一魚三吃講的是三種口味,分別是麻辣、酸菜、番茄三種味型,由不同的主廚操刀,從做法到吃法都各有講究。

北渡魚麻辣味

北渡魚形成三種主打味型後,便無一例外地都是分由三個廚師各司其職。以下是三種主要味型的具體製作方法:

麻辣魚

魚治淨後嶄塊,以白酒、鹽醃2分鐘,清水淘淨後,倒入炒好料汁的鍋中燒片刻,加水煮,大火猛攻4至5分鐘,盛缽。另起鍋,煉純菜油,下辣椒麵、花椒麵、蒜粒爆香後,澆魚上。( 注1.制料汁法:煉純菜油,下自製豆辯、老薑粒、蒜粒、鹽、味精,炒香後撈渣,成料汁。注2. 與翠雲水煮魚的不同之處:一是不用白水煮,二是不切片,三是不用辣椒節子與花椒粒。)

酸菜魚

魚治淨後切片,再以清水反覆洗淨血水,用紗布包裹魚片,擠去水分。碼鹽、雞蛋清與芡粉。酸菜用混合油炒好備用。下色拉油入鍋中,放酸菜、姜米、胡椒翻炒,加水煮開後,放鹽、雞精、味精少許。撈酸菜入盆,下魚片,不超過3分鐘即撈起,蓋在酸菜之上。另起鍋,下純豬油,煉化後放泡辣椒、泡姜、蒜米、芝麻和香蔥略炒,澆於魚上即成。

蕃茄魚

魚治淨後切片,再以清水反覆洗淨血水,用紗布包裹魚片,擠去水分。鍋中下純豬油,炒蕃茄片刻後,放入少量番茄醬,再炒後加水燒開,放少量鹽、味精、雞精,再下魚片,不超過3分鐘即盛缽。另起鍋,下純豬油,煉化後放姜米、芝麻和香蔥略炒,澆於魚上即成。

配菜的講究

吃魚送幾個小菜,似乎成了習慣了。吃北渡魚,配菜可以說是精心配製。常見的下酒菜有油酥花生米、豌豆米,加上下飯菜鹽蛋、鹵耳朵、涼藕丁、糖水蒜頭,這樣的組合已經很完美了。再加上樸實的小饅頭,就極其實在了。

試想一下,餐桌中間放上麻辣、酸菜、番茄三大主味魚,周圍擺滿了下酒菜和下飯菜,滿足了一家老小每個人對味蕾的各種挑剔。口味重的,麻辣魚完全符合他的胃口;喜歡清淡的,番茄魚剛剛滿足他的要求;喝酒聊天的,花生米和豌豆都是再合適不過的;需要吃飯的孩子,鹽蛋和糖水蒜頭都是很好的配菜。

除此之外,還有一樣配菜可謂是老少皆宜,這就是魚湯抄手。魚湯抄手,不算是一魚三吃中的任何一種,而是用魚骨頭加上酸蘿蔔熬湯煮成的抄手。遵義跑長途的師傅張輝每次都會特意來綦江吃北渡魚,對這個魚湯抄手更是讚不絕口:「這個抄手,只有在這才有這個鮮爽!」

原料

北渡魚,眾所周知最早的魚兒來自綦河。當時的綦河還沒什麼污染,野魚的種類與數量都較多,如草魚、鲶魚、鯉魚、鯽魚、黃辣丁。河裡的魚,自然生長,魚肉鮮美絕倫。如今,綦江的北渡魚來源沒有統一的地方,但為了保住北渡魚這塊招牌,各家都儘量採購野生魚。

「只有野生魚,才能保證魚肉嫩、滑、鮮美。」望江北渡魚老闆吳文友告訴記者,「再過10年,北渡魚肯定首選野生魚。這是老規矩,不能丟!」

影響

北渡,在綦江的地圖上也許很難找。但,如果來綦江不吃北渡魚,你就白來了。北渡魚,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北渡大橋邊小店開始,發展到今天在綦江城區已經有多家北渡魚酒樓,甚至分店開到了重慶等地。

「走,去綦江吃北渡魚去。」這句話在南來北往食客口中極為流行。每年一到節假日,各大北渡魚餐館生意都會極為火爆。有人等不急了,寧願和別人拼桌也要一飽口福;有人吃了,意猶未盡喊:「老闆,再做一條,打包打走!」有人開了100公里的車,就為吃一頓北渡魚……貴州、雲南、湖南的食客們,不管能不能適應江湖味勁爆的感覺,都在品嘗後紛紛伸出大拇指。更有甚者,雲南商人出重金請望江北渡魚的老師傅去雲南技術指導開店。

幾年來,國家級、市級大小媒體都對北渡魚進行了全方位探秘。如今,北渡魚已經成為綦江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