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五國
北歐五國 |
北歐五國是位於北歐的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和冰島及其附屬領土如法羅群島、格陵蘭、揚馬延島、斯瓦爾巴群島和奧蘭的統稱。這五國都是世界上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福利體系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
北歐相較於歐洲其他地區地域較為廣大,人類發展指數極高,資源較為豐富,加之先進的科技水平,發展潛力巨大。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北歐五國
外文名; The five Nordic countries
相關國家; 挪威、瑞典、丹麥、芬蘭、冰島
組織機構; 北歐理事會
所屬大洲; 歐洲、北美洲
氣候類型; 溫帶海洋性氣候、極地氣候
面積; 3,486,718km²(含格陵蘭島)
人口; 約2659.3萬人(2015年)
人口密度; 約7.627人/km²
主要城市; 奧斯陸、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雷克雅未克等
語言; 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等
主要宗教; 基督教 路德宗教
簡介
北歐五國及三個自治地區的歷史背景緊密連繫,社會和政治制度也相近。政治上,雖然它們不是共同體,但都參與北歐理事會;語言上,北歐地區有三種語系和七種語言,分別為印歐語系-北日耳曼語族的(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冰島語、法羅語)、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的(芬蘭語、薩米語),以及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的格陵蘭語。北歐五國共占地350萬平方公里(格陵蘭占其中60%的土地),人口約2500萬。
普遍被歸類為波羅的海三國的愛沙尼亞爭取躋身成為北歐國家一員。該國的確在語言、種族和文化上與芬蘭有關聯,在文化上與瑞典和丹麥有相似的地方,而北歐五國也是愛沙尼亞重要的投資和貿易夥伴。
歷史
北歐五國有共同的歷史,在社會和文化上關係密切。在黑暗時代,現時挪威、瑞典、丹麥和冰島一帶有着相似的文化、語言(古諾爾斯語)和宗教(北歐神話)。基督教於1000年傳入後,本土化使丹麥、瑞典、挪威形成三個獨立王國。由12世紀起,現時是芬蘭的地區(語言上屬芬蘭-烏戈爾語族)開始融入瑞典,形成了瑞典王國;而冰島、法羅群島、設德蘭群島、奧克尼群島、格陵蘭和大部分蘇格蘭和愛爾蘭則屬於挪威。所有北歐五國跟隨宗教改革並接納路德宗。
14世紀,丹麥、挪威(連同冰島)和瑞典(連同芬蘭)組成卡爾馬聯盟,由同一君主統治。丹麥很快主導了聯盟,但在16世紀初期,瑞典重新成立獨立王國;而丹麥對挪威的支配,直至1814年被迫將挪威割讓予瑞典國王才完結;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仍屬丹麥。17世紀,瑞典躋身成為歐洲大國之一,但其後逐一失去領土,甚至到1809年失去芬蘭;芬蘭成為附庸俄羅斯沙皇的自治芬蘭大公國。
1905年,瑞典與挪威自19世紀開始的聯盟隨着挪威不滿而瓦解。與此同時,斯堪的那維亞主義在斯堪的那維亞冒起,旨在統一瑞、挪、丹三國,但成效不大。一戰及俄國十月革命期間,芬蘭成為獨立國家,組成北歐國家共同體的想法開始出現。二戰期間的1944年,冰島由丹麥獨立出來,至此,其後在1962年3月21日組成的北歐理事會的成員才全部成立。
二戰後,北歐五國的政策有共同的特色,如所有北歐國家都有由稅收支付的龐大公共福利體系,以及社會民主主義的立法政體,主要由在兩戰期間上台的社會民主主義者主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