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極狐
美麗而堅韌的北極狐
(夏天為青灰色毛皮,冬天則變成雪白色)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pixnet

北極狐學名Alopex lagopus)別名雪狐白狐,在寒冷的北極凍原地區是常見的小型食肉目(Carnivora)犬科(Canidae)動物,但由於其毛皮是市場上的高檔貨,因此成了人們競相獵捕的目標。

單獨或結群活動。食物主要為旅鼠,也吃魚、鳥、鳥蛋、貝類、北極兔和漿果等。為珍貴毛皮獸,已人工繁殖,稱藍狐、白狐等,突變品種如影狐、北極珍珠狐、北極藍寶石狐、北極白金狐和白色北極狐等,統稱為彩色北極狐。

目錄

形態特徵

北極狐額面狹,部很尖,耳短而圓,頰後部生長毛,腳底部也密生長毛,所以適於在冰雪地上行走,尾毛蓬鬆,尖端白色,身體略小於赤狐。北極狐毛皮既長又軟且厚,所以北極狐可忍受嚴寒。冬天毛色為純雪白色,僅無毛的鼻尖和尾端黑色,自春天至夏天逐漸轉變為青灰色,特稱「青狐」。

雄性北極狐體長約55厘米,尾長31厘米,體重3.8公斤;雌性53厘米,30厘米,3.1公斤。肩高在25-30厘米之間。

分布範圍

食物

北極狐的食物包括旅鼠鳥類與鳥漿果北極兔,有時也會漫遊海岸捕捉貝類,但北極狐主食還是旅鼠。當北極狐聞到在旅鼠窩的氣味或聽到旅鼠窩裡旅鼠的尖叫聲時,它會迅速地挖掘位於雪下面的旅鼠窩,當扒得差不多時,北極狐會高高跳起,借着躍起的力量,用腿將旅鼠窩壓塌,然後將窩裡的旅鼠一網打盡。在極度飢餓的情況下,北極狐會自相攻擊。

棲息環境

北極狐分布於北冰洋的沿岸地帶及一些島嶼上的苔原地帶,能在零下70°環境下,北極狐喜歡在丘陵地帶築巢,而北極狐的巢有幾個出入口,當遇到暴風雪時,北極狐可以呆在窩裡一連幾天不出來。北極狐年年都為它的巢穴進行一些維修和擴展,以便能長期居住。夏天,當食物豐富時,北極狐會把部分食物儲存在它的巢穴中。冬天,當巢穴中所儲存的食物被消耗殆盡時,白狐會跟蹤北極熊,揀食北極熊所吃剩的殘羹剩飯。所以冬天裡北極熊身後總會有2到3隻白狐在悄悄地跟蹤。但當北極熊非常飢餓時,它也會攻擊北極狐。

家庭

成年的北極狐交配後,會組成一個家庭,由公北極狐去找食物,而北極狐被飢餓的北極熊攻擊時,失去公狐狸的家庭會另尋居住地或投靠別的北極狐,不少北極狐幼仔往往在這時候凍死。

亞種分化

北極狐共有4個亞種,除此之外,按其毛色還可將北極狐分成兩類,其他還有人工養殖的一些品種。

亞種

品種

  • 變色狐:在夏天,具有比較稀少的銀灰色脊背毛,面部、脊背的兩側和過渡到腹部的毛則為灰白色;在肩部有黑色和灰色的花紋向下延伸至腳部,形成不明顯的十字圖形。而一到冬天,全身的毛均呈白色,和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
  • 藍色狐:一年四季全身均呈藍灰色,這是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結果,因為,天藍北極狐的主要活動場所在北冰洋的沿岸,藍灰色的皮毛正好和藍色的海水相應,起到了保護色的作用。從隱性等位基因的色彩效果,藍色狐的父母可以同時擁有白色和藍色幼崽。白色狐的父母,只有白色的幼崽和混具有混合色的幼崽。不過,變色北極狐和藍色狐並無嚴格種族上的界限,有時它們會在一起混居,若二者交配,生出的後代可能全是白色或是藍灰色或兼而有之。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1] 2016年 ver 3.1——無危(LC)。

參考文獻

  1. Alopex lagop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06.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2004 [11 May 200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