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北宋寇丁之争的始末

北宋寇丁

来自网络的图片

北宋寇丁之争的始末寇丁之争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年间寇准与丁渭两派之间的政治斗争,他们二人的关系变化,直接影响着这场争斗。两人本来是朋友,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寇准和丁谓就走向了对立面,随后就发生了寇丁之争。北宋寇丁之争的始末是什么?[1]

目录

起因

澶渊之盟:1004年,经过25年战争之后,北宋和辽国在宋真宗时期终于迎来了停战议和,并缔结了澶渊之盟。事后,主战派寇准遭到丁谓、王钦若等人弹劾,由此开始了一场南北方派系之间的争斗。

后果

景祐党争:宋真宗时期发生的寇丁之争开启了北宋党争的先河,致使随后的仁宗朝在景祐年间发生了范仲淹与吕夷简之间的景祐党争。

详细过程

一、“寇丁之争”

1020年,宋真宗去世的两年前,宰相寇准为防止刘皇后专权、压制丁谓等南方一党,密谋立太子废刘氏,罢黜丁谓。可结果行动泄露,寇准被罢免。两年后,丁谓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崖州。

这件事看似是一场权力之争,其实是南方士大夫寇准和北方士大夫丁谓的分化和冲突,史称“寇丁之争”。它以双方被贬,刘后顺利夺权为结局,标志着北宋朝廷从廷争向党争的转变,更为后世开启以言论风评罢免宰相的党争模式,让北宋王朝陷入朋党之争的恶局。

二、“寇丁之争”是如何开始?

这来源于自古就有的地域偏见。宋太祖时期,就有“南人不得为相”的遗训,所谓南人确切地是指江西、福建等江南地区人才。北宋建国的前50年,竟没有一个南方人担任过宰相。

尤其是陕西人寇准极力排斥南方人,甚至称他们为“南方下国”之人。13年前,真宗想提拔江西的神童晏殊,就是被寇准以“江外人”为由横加阻拦了。

整个真宗朝就有南北两个派系集团:一个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一同中进士的寇准、王旦等北方士大夫,他们这一榜有四人做到了宰相位置,所以被称为“龙虎榜”;另一派是以丁谓、王钦若为代表南方派,人称“五鬼”。

此时,宋真宗重病在床,危在旦夕。于是,龙虎榜和五鬼之间的争斗也从地域文化之别转向了王位继承权的争夺上来。

有一天,身为宰相的寇准偷偷让专门起草诏书的杨亿,草拟了一份太子监国的诏令,准备辅佐太子上位,防止皇权落入刘皇后之手。

可不幸的是,寇准遇到了一个“猪队友”:杨亿的小舅子酒后泄露了这一秘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向与寇准不和的“五鬼”之首丁谓选择与皇后站在了一起。丁谓立刻上书真宗,攻击寇准,甚至以自己遭遇行刺为由,诬告寇准参与了密谋。

于是,在刘皇后和丁谓的联手施压下,真宗最终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职。虽然没有被问罪,但寇准却被彻底逐出京城,客死他乡了。而丁谓也如愿坐上了宰相之位。

寇准虽倒,可南北之争并没有结束。仁宗即位之后,昔日的刘皇后成为了刘太后,掌握实权。于是,寇准一党的继任者王曾联合刘太后,抓住丁谓盗权谋私的风评言论,也不做详细调查,就立刻罢黜了丁谓。这就为后来的新旧党争打开了以言论来罢免宰相的不良先河。寇准与丁谓的党争至此画上了句号,双方都未能笑到最后。

三、两人矛盾纯粹与性格有关

而如今我们再来分析两人的矛盾时,会发现除了南北派别之争外,与两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一向耿直的寇准看不惯丁谓阿谀逢迎的一面。理财能力很强的丁谓最初想投到寇准门下,可在一次吃饭的时候,丁谓看到寇准的胡须被汤汁弄脏了。于是丁谓主动伸手给寇准擦拭。寇准就当众讥笑丁谓只会拍马屁,说他当官的本事,就是“为长官拂须也”。从此,两人结下了梁子,并最终导致“寇丁之争”。

天禧三年(1019),寇准与丁谓双双回朝,同入中书,而他们两人的关系,就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从朋友变为敌人,各自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互相倾轧,中间又卷入了他们各自的阵营,而争斗的焦点又牵涉了复杂的皇权斗争。一场风云变幻的宰执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