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韓麒麟傳
原文
韓麒麟,昌黎棘城人。自雲漢大司馬增之後也。父瑚,秀容、平原二郡太守。麒麟幼而好學,美姿容,善騎射。景穆監國,為東曹主書。文成即位,賜爵漁陽男。後參征南慕容白曜軍事。進攻升城,師人多傷。及城潰,白曜將坑之。麒麟諫曰:「今方圖進趣,宜示寬厚,勍敵在前,而便坑其眾,恐三齊未易圖也。」白曜從之,皆令復業,齊人大悅。後白曜表麒麟與房法壽為冀州刺史。
孝文時,拜齊州刺史,假魏昌侯。在官寡於刑罰,從事劉普慶說麒麟曰:「明公仗節方夏,無所斬戮,何以示威?」麒麟曰:「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須斬斷以立威名,當以卿應之。」普慶慚懼而退。麒麟以親附之人,未階台官,士人沈抑,乃表請守宰有闕,宜推用豪望,增置吏員,廣延賢哲,則華族蒙榮,良才獲敘,懷德安土,庶或在茲。朝議從之。
太和十一年,京都大飢,麒麟表陳時務曰:
伏惟陛下天縱欽明,道高三五,上垂覆載之澤,下有凍餒之人,皆由有司不為其制,長吏不恤其本。自承平日久,豐穰積年,競相矜誇,浸成侈俗。故令耕者日少,田者日荒。谷帛罄於府庫,寶貨盈於市里,衣食匱於室,麗服溢於路。饑寒之本,實在於斯。愚謂凡珍玩之物,皆宜禁斷。吉凶之禮備為格式令貴賤有別人歸樸素制天下男女計口受田宰司四時巡行台使歲一案檢勤相勸課嚴加賞罰。數年之中,必有盈贍,雖遇凶災,免於流亡矣。 卒官,遺敕其子,殯以素棺,事從儉約。
麒麟立性恭慎,恆置律令於坐傍。臨終之日,唯有俸絹數十疋,其清貧如此。贈散騎常侍、燕郡公,諡曰康。
譯文
韓麒麟,昌黎棘城人,自稱是漢朝大司馬韓增的後代。父親韓瑚,曾任秀容、平原二郡太守。他年幼時就喜愛學習,儀表俊美,善於騎馬射箭。景穆監理朝政,任他為東曹主書。文成帝即位,賜給他漁陽男的爵號。後來參加征南將軍慕容白曜率領的征討,攻打升城,軍中有很多人受傷。等到攻破城池,慕容白曜準備把抓到的俘虜全部活埋。韓麒麟勸告說:「現在我們謀圖向南進取,應顯示寬厚仁愛。強敵在前,尚未打敗,卻坑殺許多人,恐怕南齊不容易圖取呀。」白曜聽從了他的勸告,下令將俘虜全部釋放,讓他們恢複本業。南齊人十分高興。後來,慕容白曜上表請求朝廷任韓麒麟與房法壽任冀州刺史。
孝文帝時,他任齊州刺史,封為魏昌侯。做官時很少用刑罰。從事劉普慶勸他:「您受朝廷之命治理中原時,沒有殺戮什麼人,憑什麼樹立威信?」他回答說:「人們不觸犯刑律,我為什麼要殺戮?如果必須靠殺人來樹立威信,當用你來試試。」劉普慶滿面慚愧地退下。韓麒麟因新歸降的人沒有能進身官府,讀書人頗受壓抑,便上表請求朝廷應該任用歸附的豪門望族,增加官吏數額,廣泛延納賢士哲人。這樣,使大族蒙受恩榮,人才獲得進取的機會,人人懷念朝廷恩德,使地方安穩寧靜,或許根本就在於此。朝廷會議,同意了他的意見。
太和十一年(487),京都一帶發生大饑荒,韓麒麟上表陳述時務,說:陛下您天資聰明英縱,德望高於三王五霸。儘管上面有您覆天載地的恩澤,下面卻仍有挨餓受凍的百姓,都是因為有關的部司不制定出獎勵農耕的制度,官吏不體恤農民,不把農耕作為根本。自從長久昇平,多年豐收,官吏競相誇耀,漸漸養成奢侈的風氣。由此使得種田的人越來越少,土地荒蕪的越來越多;府庫里的糧食布帛幾乎用完,集市上的東西卻很充盈;家裡衣食匱乏,道路上行走的人卻盛裝艷服,忍飢受寒的根本原因,實在由此引起。我認為凡是珍奇玩好,都應該禁絕;婚喪嫁娶的禮儀,都應該制定一定的格式。讓富貴和貧賤的有所區別,人人歸於樸素。根據天下男女數量,按人口多少分給田地,下級官吏四時到鄉村巡行督促,上級官吏,一年檢查一次,多勸農夫耕田,根據耕田情況,嚴加獎勵和處罰。數年之內,一定會有豐余,再遇到災荒,可避免流離死亡。
韓麒麟性情恭敬謹慎,經常將國家的律令放在座位旁邊。臨去世的時候,家中惟有數十匹作為俸祿的絲絹。他的清貧就是這樣。 [2]
作者簡介
李延壽,唐代史學家,相州(今河南安陽)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李延壽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