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柳謇之傳
原文
柳謇之字公正。謇之身長七尺五寸,儀容甚偉,風神爽亮,進止可觀。為童兒時,周齊王憲嘗遇謇之於途,異而與語,大奇之。因奏入國子,以明經擢第,拜宗師中士,轉守廟下士。武帝嘗有事太廟,謇之讀祝文,音韻清雅,觀者屬目。帝善之,擢為宣納上士。及高祖作相,引為田曹參軍,仍諮典簽事。
開皇初,拜通事舍人,尋遷內史舍人,歷兵部、司勛二曹侍郎。朝廷以謇之有雅望,善談謔,又飲酒至一石不亂,由是每梁、陳使至,輒令謇之接對。後遷光祿少卿。出入十餘年,每參掌敷奏。會吐谷渾來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騎常侍,送公主於西域。俄而突厥啟民可汗求和親,復令謇之送義成公主於突厥。謇之前後奉使,得二國所贈馬千餘匹,雜物稱是,皆散之宗族,家無餘財。仁壽中,出為肅州刺史,尋轉息州刺史,俱有惠政。後二歲,以母憂去職。
煬帝踐阼,復拜光祿少卿。大業初,啟民可汗自以內附,遂畜牧於定襄、馬邑間,帝使謇之諭令出塞。及還,奏事稱旨,拜黃門侍郎。
時元德太子初薨,朝野注望,皆以齊王當立。帝方重王府之選,大業三年,車駕還京師,拜為齊王長史。帝法服臨軒,備儀衛,命齊王立於西朝堂之前,北面。遣吏部尚書牛弘、內史令楊約、左衛大將軍宇文述等,從殿廷引謇之詣齊王所,西面立。牛弘宣敕謂齊王曰:「先帝立我於西朝堂,從內送王子相於我。於時誡我曰:』以汝幼沖今令子相作輔於汝事無大小皆可委之無得昵近小人疏遠子相若從我言者有益於社稷。』吾受敕,奉以周旋,不敢失墜。微子相之力,吾無今日矣。若與謇之從事,一如子相也。「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輔於齊,善思匡救之理,副朕所望。「時齊王正擅寵,左右放縱,喬令則之徒,深見昵狎。謇之雖知其罪失,不能匡正。及王得罪,謇之竟坐除名。
卒於洭口,時年六十。
譯文
柳謇之,字公正,父親蔡年,北周順州刺史。謇之身高七尺五寸,儀容出色,風度神采清爽明亮,舉止可觀。為兒童時,北周齊王宇文憲在路上碰上了他,感到很驚異,就和他說話,對他大感驚奇,於是保奏送入國子監。考中明經科,任宗師中士,轉任守廟下士。周武帝到太廟祭祀祖先,謇之讀祝文,氣韻高雅,觀看的人都注視着他。。皇帝認為很好,提升任宣納上士。等高祖做丞相後,任用他為田曹參軍,並參議典簽職事。
開皇初年,任通事舍人,不久調任內史舍人。歷任兵部、司勛二曹侍郎。朝廷因為柳謇之素有聲望,善於談笑取樂,又飲酒到一石都不亂性,,因此,每次梁、陳有使者來,總是讓柳謇之接待應對。後升任光祿少卿。出入宮廷十多年,常參與處理臣下的陳事奏章。恰逢吐谷渾前來投降,朝廷把宗室女 兒光化公主嫁給他,任命謇之兼任散騎常侍,送公主到西域。等到突厥啟民可汗請求和親,又命謇之護送義成公主到突厥。謇之前後使兩個國家,得到兩國贈送的馬二千多匹,其他物品也與此數量相當,他都分發給同宗族人,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仁壽年間,離京出任為肅、息二州刺史,在任上都有惠民政舉。
隋煬帝即位,又拜為光祿少卿。大業初年,啟民可汗自恃已經歸順朝廷,於是在定襄、馬邑之間放牧,皇帝派謇之宣皇命命令他們到塞外放牧。回來後,奏復此事稱合君心,拜任黃門侍郎。
當時元德太子剛去世,在朝與在野之人非常關注與期望,都認為齊王將會繼位。皇帝當時正重視王府的佐僚人選,大業三年,帝駕出巡迴京後,拜任柳謇之為齊王長史。皇帝身着正服蒞臨殿階之上,盛設儀仗衛隊,命令齊王站立在西朝堂前面,面向北,派人從龍廷正殿導引謇之來到到齊王身邊,面向西站立。侍臣宣讀對齊王的敕命說:「過去先帝命我站立在西朝堂,又派人從殿廷內送王子相給我。當時告誡我說:『因為你年幼童稚,現派子相為你輔佐,事務不論大小,都可以託付子相。不得親近小人,疏遠子相。如果聽從我的話,將有利於國家。』我受命之後,恭敬地依禮敬奉,不敢偏離。如果沒有子相的功勞,我幾乎沒有今天,你與柳謇之相處,完全像我對子相一樣。」又敕命謇之說:「現在你是齊王輔相,當好好思量匡扶補正的道理,不負我的希望。」當時齊王正獨受恩寵,喬令則這類人,深受親近,柳謇之雖然知道他有過失,卻不能規正。齊王獲罪後,謇之也最終因此被除名。在洭口去世,享年六十歲。[2]
作者簡介
李延壽,唐代史學家,相州(今河南安陽)人。貞觀年間,做過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士,後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璽郎,兼修國史。李延壽曾參加過官修的《隋書》、《五代史志》(即《經籍志》)、《晉書》及當朝國史的修撰。《南史》與《北史》為姊妹篇,是由李大師及其子李延壽兩代人編撰完成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