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使館區
北京使館區是外國駐華大使館集中的區域,主要分為三大塊,分別是第一使館區、第二使館區和第三使館區。三大使館區都在北京市朝陽區境內,其中第一使館區位於朝陽區建國門附近,建外街道、朝外街道一帶;第二使館區位於朝陽區三里屯附近;第三使館區位於亮馬橋附近。
俄羅斯聯邦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和盧森堡公國駐華大使館在東城區轄區內。俄羅斯駐華大使館位於東直門附近,盧森堡大使館建落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與北京二中的孩子們為鄰。[1]
第一使館區於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開發,70年代初建設完成,西至東二環,東至秀水街,南至建國門外大街,北至日壇北路。
目錄
第二使館區
第二使館區於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開發,80年代建設完成,西至東直門外大街,東至東三環北路,南至工人體育場北路,北至亮馬河南路。
第三使館區
第三使館區於1987年獲得建設用地許可,西至燕莎橋,東至亮馬橋東街,南至亮馬橋路,北至萊太花卉市場。
清朝時縱然奉行閉關守國政策,但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國門還是被列強的堅船利炮轟開,英、法、德、俄、美、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蘭等帝國主義國家爭相在東江米巷一帶開設使館,形成了比較集中且初具規模的外國使館區。為追求地名的審美效果,東江米巷也就根據諧音改為東交民巷。但東交民巷被正式劃為使館區,文字記載還是見諸義和團運動失敗後清政府簽訂的屈辱的《辛丑條約》,明文規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並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准在界內居住,亦可自行防守。」於是這一區域的清政府各衙署及土著居民全部拆遷,各國使館還建立了駐紮本國軍隊的兵營,並構築了耀武揚威的炮壘與界牆。這是中國大地上最早出現的「華人與狗不得擅入」的禁區。
據說義和團運動時各國就以保護使館為名,抽調大量兵力入京,在東交民巷各路口張貼「往來居民,切勿過境,如有不遵,槍斃爾命」的布告,並無辜槍殺過路百姓。這導致了義和團攻打使館達56天的戰鬥。東交民巷也就在《清史》里留下醒目的一筆。
建國之後
直至1949年北京解放,東交民巷才真正地收歸國有。新中國成立後,世界各國陸續與之建立新的外交關係。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新的使館區在建國門附近的雅寶路建成,後來稱為第一使館區。隨着建交國家增多,我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九十年代分別在三里屯、亮馬橋兩地再建使館區。最初,三里屯的使館區以第三世界國家居多數,美國等發達國家使館都駐設在建國門雅寶路一帶。但隨着使館工作人員增多,原先在第一使館區的國家漸漸在第三使館區另闢新址,例如美國就在亮馬橋附近開設新館,在原址僅保留大使官邸。
未來規劃
北京朝陽區東壩北區三岔河村,將建設成為未來的北京第四使館區,總占地面積約83.62公頃。該區將以壩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大主要功能區。第四使館區東至首都機場第二高速、南至壩河北濱河路,西至北小河東路,北至規劃路,正處於開發建設階段。
配套設施
為方便外國駐華外交官,我國在使館區周邊增設了很多外交公寓,包括第一使館區旁的DRC齊家園外交公寓、建國門外交公寓;第二使館區的三里屯外交公寓、塔園外交公寓;以及第三使館區的亮馬橋外交公寓等等。。
視頻
北京使館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20帶你了解北京旅遊景點:使館區,錢市胡同,天寧寺塔,禪村,搜狐 ,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