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包拉溫都蒙古族鄉

包拉溫都蒙古族鄉,屬于吉林省白城市 面積1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61人(2017年)。鄉政府駐糜子荒。轄4個村。 由原行政村駐地包拉溫都而得名。包拉溫都系蒙古語,意為紫色的高原。清代屬蒙王地。光緒末年開始耕耘,歸醴泉縣所轄。民國四年,屬瞻榆管轄。

中文名稱 包拉溫都蒙古族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白城市

地理位置 吉林省通榆縣的西南部

面 積 156.7平方公里

人 口 4461人(2017年)

目錄

自然資源

通榆縣城西南約100公里的地方,有個包拉溫都蒙古族鄉,包拉溫都蒙古族鄉有個半拉格森村。「包拉溫都」和「半拉格森」都是蒙古語,前者的意思是「紫色的山崗」,後者的意思是「杏密」。你別說,這「名」和「實」還挺相符,在包拉溫都鄉半拉格森村一帶,還真有綿延數十里的山崗,崗上還真長滿密密的杏樹林。這就是通榆縣境內的山杏林帶自然景觀。通榆縣野生木本植物共有30多種,在這裡除山楊、蒙古柳、家榆、蒙古黃榆外,還有山杏(野杏、蒙古杏)、榆、歐李等。每年的三四月份,杏樹開花時節,落英繽紛,如彩虹鋪地。據專家說,這是國內僅有的自然景觀,很有開發價值。

特色產業

[1] 通榆縣包拉溫都蒙古族鄉地處科爾沁草原深處,過去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很多農民習慣的種植「老三樣」:玉米、穀子、高粱,結果是「鼓了糧袋子、空了錢袋子」,結果是增產不增收。全鄉青年農民通過學習十七大精神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創效益型農業為發展目標,紛紛轉變了種植觀念,決定種植紅干椒,全鄉很快興起了種紅干椒熱。鄉政府領導很重視這項工作,通過多方聯繫,請來了洮南的高級農藝師現場傳授科學種植紅干椒技術,來學習的青年農民有上百名。之後洮南市金塔集團還提供了紅干椒產品的銷售信息。青年農民滿懷信心和希望,紛紛整地、積肥,全力投入到種植紅干椒的前期備耕中。科技促發展,效益轉變了觀念,因地制宜改變種植結構,很快全鄉青年農民安排50多公頃種植紅干椒地,是2007年全鄉種植5公頃的10倍。相信新一代農村人的生活會向紅辣椒一樣紅紅火火。

傳說

傳說在明朝大小興安嶺的北部居住着一些少數民族,他們每年都把當地的一些名貴土特產做為貢品交納到朝廷,什麼海東青、黑狐皮、貂鼠、鯨鬚等,年年進貢。那時,包拉溫都在奴爾干都司的一個「衛」通往京城的驛道上。有一年秋天,一隊人帶着北疆土特產品去京城進貢,路過這裡時正趕上天黑了,他們只好就地安營紮寨。午夜,突然狂風大作,漫天飛沙,押運貢品的官兵在睡夢中被驚醒,一個個趴在地上誰也不敢抬頭,誰也不敢睜眼。那個帶隊的頭兒,不知不覺地連人帶帳篷被狂風颳到了空中,他只覺得耳畔嗚嗚風響,心中突突亂跳。風不知颳了多長時間,帶隊的頭也不知被刮到了哪裡,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驚呆了。這裡繁花似錦,鮮果飄香。正在疑惑間,只見一位童顏鶴髮、長須似雪的老者站在面前:「將軍一路辛苦了,老夫今天請你來,有一事相托,請勿推卻。」這個頭領見老者和顏悅色,絕無惡意,就一口應承下來。老者隨即從身後取出一個袋子,遞給他說:「這是一袋杏核請將軍拿着一直向西北走,去找你的部下,路上若遇有風,就撒一把杏核,切記切記!」說來也怪,他剛剛答應一聲,就聽耳旁風響,又連人帶帳篷騰空而起。他記着老者囑咐的話,把隨身帶來的杏核,一把一把地撒向下面。說來也巧,口袋中的杏核撒光了,風也停了,他又落回地面,睜眼一看,他已回到了原來的地方,見部下們像剛睡醒似的,一個個從地上爬起來。他清點了人數和貢品,一人不缺,一物不少,就又帶着這些人上路了。這個將軍征戰又來到這裡,使他大為驚訝的是,地方還是這個地方,怎麼漫山遍野長滿了杏樹?林間微風輕拂,枝條婆娑起舞,杏花爭芳鬥豔,簡直就是一座大花園。他猛然醒悟,這不是那位老者的功勞嗎?於是他訪遍周圍百里,就是找不到那位老人,將軍怏怏不快,這時他看到株株杏樹在向他點頭致意,心中感到欣慰。戰馬一聲長鳴,他們一隊人馬又踏上了征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