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羅伯特·勃萊(Robert Bly)

羅伯特·勃萊
原文名 Robert Bly
出生 1926年
明尼蘇達州
教育程度 哈佛大學

1926年生於明尼蘇達州,畢業於哈佛大學,第二次大戰時曾在美海軍服役,一生中長期住在明尼蘇達西部的農村,以投稿、經營出版刊物、朗誦詩的收入為生。他有意放棄了許多美國詩人樂意追求的大學教書的機會,認為只有在艱苦的農村生活才能夠接近群眾、接近大自然,才能給詩歌創作帶來豐富的生活素材。從50年代開始,他主編的刊物"五十年代"(後改名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在美國詩歌界有相當大的影響。60年代中期,勃萊積極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倡議成立了"美國作家反對越南戰爭聯盟",並且創作了許多反戰的詩篇,在全國各地的群眾集會上朗誦。

目錄

基本信息

​曾被認為是"過去二十五年中美國詩歌的主要力量"之一。一九五八年他創辦《五十年代》雜誌(後來依次改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成為反學院派的一個集合點。他戰後定居於明尼蘇達州的一個農場,主要靠詩歌朗誦和翻譯謀生,迄今已出版了十多部詩集(其中《身體周圍的光》首獲美國全國圖書獎),三十多本譯詩集,其中包括我國古代大詩人陶淵明和白居易的作品。

勃萊是美國六、七十年代"新超現實主義"(又稱為"深度意象詩派")的主要推動者和代表性詩人。他力圖擺脫理性和學院派傳統的鉗制,通過引進中國古典詩、拉美詩歌和歐洲超現實主義詩歌而給美國詩壇帶來新的活力。他在執意地"尋找美國的詩神"。其詩在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深入中別開生面、富有靈性。評論家稱他的詩為"奔流在中西部大平原下層深部的、突然長出來的樹幹和鮮花"。

這裡所選的《從兩個世界愛一個女人》是勃萊的最新作品,它由五十首詩組成。出版後引起詩界紛紜的評論。有不少論者認為它顯示了美國詩歌新的趨向。[1]

文獻參考

  1. 勃萊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