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勞亭歌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勞勞亭歌①
金陵勞勞送客堂,蔓草離離生道旁②。
古情不盡東流水,此地悲風愁白楊③。
我乘素舸同康樂④,朗詠清川飛夜霜⑤。
昔聞牛渚吟五章⑥,今來何謝袁家郎⑦。
苦竹寒聲動秋月⑧,獨宿空簾歸夢長⑨。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勞勞亭:在江寧縣南五十里,古送別之所,一名臨滄觀。
②離離:草盛貌。
③悲風愁白楊:《古詩》:「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④素舸:不加裝飾的船。南朝宋謝靈運《東陽溪中贈答》詩之二:「可憐誰家郎,緣流乘素舸。」康樂:即謝靈運,以其襲封康樂公,故世稱謝康樂。
⑤朗:聲音清晰響亮。川:指長江。
⑥牛渚:即今安徽馬鞍山采石磯。五章:五首詩。
⑦袁家郎:指袁宏,字虎。晉人。《世說·文學篇注》:續晉陽秋曰:「(袁)虎少有逸才,文章絕麗,曾有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少孤而貧,以運租為業。鎮西謝尚時鎮牛渚,乘秋佳風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虎在運租船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非尚所曾聞,遂往聽之。乃遣聞訊,答曰: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佳其率而有興致,即遣要迎,談話申旦,自此名譽日茂。」
⑧苦竹:王云:竹有淡竹苦竹二種,其莖葉不異,其筍味有別,以其筍味之苦淡而名。
⑨簾:指船窗簾。
白話譯文
金陵之南有一座送客的勞勞亭,亭邊道旁長滿了離離的野草。
自古以來,別情不如長江東流之水,再加上此地的白楊悲風,更傷人情。
我像謝靈運一樣緣流乘素舸,清霜之夜在長江的清流上朗詠。
曾聞昔日的袁虎在牛渚之下詠詩,被謝尚寵遇,而今我之詩才不在袁家郎之下。
而今所遇唯有苦竹寒聲動秋月而已,可惜沒有知音,只好空船獨宿寄情于歸夢之中。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八載(公元749年)李白游金陵時。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勞勞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約十五里左右,是沿長江順流而下的必經之地。宋本此詩題下注云:「在江寧縣南十里,古送別之所,一名臨滄觀。」送別之人常在此駐足,目送行人漸行漸遠。後來,勞勞亭便成了離別感傷的代名詞。詩中李白自比於謝靈運,自矜其才不減於袁宏,寄情于歸夢而已。而嘆時無謝尚,無人賞識、只有獨宿空船。
名家點評
《唐詩鏡》:不必他奇,氣格聲調高視一世。
《昭昧詹言》:「昔聞」以下發興。收句歸宿。
《李太白詩醇》:蕭士贇曰:此詩意乃太白自比於靈運,而又自嘆其才不減袁宏,而無謝尚之見知。「獨宿空簾」,寄情歸夢,亦可哀矣。[2]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天寶元年(742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着平亂的志願,於至德元載(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