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加里·斯耐德

加里·斯奈德 Gary Snyder, (1930年 - )出生於舊金山,美國著名詩人、散文家、翻譯家、禪宗信徒、環保主義者、BG代表人物之一。斯奈德是是“垮掉派”目前少數僅存的碩果之一,也是這個流派中詩歌成就較大的詩人。[1]

1951年,畢業於裏德學院,獲得文學和人類學學位,後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大學攻讀東方語言文學。

目录

垮掉的一代

1954年,麥卡錫主義盛行時期,斯奈德在此參加垮掉派詩歌運動。

斯奈德選擇在森林中做一名伐木工,這段經歷促成了一系列相關詩歌及關於神話和森林的文章。斯奈德著迷於禪宗和東方文化,受到埃茲拉·龐德的影響後開始學習中文。[2]

東渡日本

1955年,他選擇成為一名佛教徒。

1956年,前往日本修行禪宗文化,對中國禪宗唐詩也極有研究,《寒山詩》便是他將唐代僧人寒山子的詩歌進行轉譯的作品。

於京都出家三年為僧,醉心於研習禪宗。[3]

1969年,回到美國後,與他的日本妻子定居於加利福尼亞北部山區,過着非常簡樸的生活。

1975年,《龜島》獲得了度普利策詩歌獎。

訪問中國

1984年,加里·斯奈德與美國著名詩人艾倫·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作為美國作家代表團的成員一起至中國訪問。終於一圓他30年來的夢想。加里·斯奈德曾說,中國文化、文學對他的影響,在五六十年代是百分之八十。

1985年,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同時繼續廣泛地遊歷、閱讀和講學,并致力於環境保護。

2003年,他當選為美國詩人學院院士,先後出版有十六卷詩文集,

中譯作品

2009年之前,加里·斯奈德的中譯單行本只有台灣聯合文學出版社的一本詩文合集《山即是心》。

2009年之後,光詩集就出版了《水面波紋》、《蓋瑞·斯奈德詩選》、《山河無盡》,散文集有《禪定荒野》。後又有《砌石與寒山詩》、《斧柄集》。這兩本,可以視為加里·斯奈德的原點與巔峰之作。

《砌石與寒山詩》簡介

斯奈德二十多歲寫的《砌石與寒山詩》,他已經展現出超越當時一般的東方美學愛好者的大格局。可視為斯奈德的處女作詩集。其中「砌石」部分是詩人自己的創作,既有在美國寫的詩,也有在日本寫的詩;「寒山詩」部分收錄的是斯奈德英譯中國唐代詩僧寒山的詩作。[4]

《砌石》用詞極簡,與中國古詩相通,寒山詩作三百首,斯奈德選出二十四首,譯詩在美國風行一時,引發了歐美的「寒山熱」。

斯奈德是走進中國古詩的一個西方詩人,他的禪宗是唐之禪,慧能、寒山那樣的。

《禪定荒野》簡介

是一部散文集,主題涉及荒野對人們的意義,以及人類回歸荒野的可能性。

源於詩人的敏感,斯奈德對“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進行了語源、語義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國的荒野,對當地與自然相和諧的土著文化進行了廣泛的田野調查,并結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禪宗學習經歷,探討了現代社會如何從文化上接納荒野的問題。

經典語錄

鯨落海底,哺暗界眾生十五年 ——加裏·斯奈德 《禪定荒野》[5]

世上有可行之路,也有不可行之路。後者不能稱之為“路”,只是“荒野”,因為那只是一整片可“去”,卻無人前往、無目的地的曠野。 ——加裏·斯奈德 《禪定荒野》

真正有經驗的人,有修養的人,也能從平凡之事中體驗出一份快樂。這樣的人會把在家裏或辦公室裏枯燥的工作想象得和登山一樣,充滿挑戰和樂趣。 ——加裏·斯奈德 《禪定荒野》

其實,這就是我們的道。當然,道也可自行完成,因為當一個人自性圓滿,身處於一個完美現實、完全虛幻的境界時,誰會願意用開悟之心去交換蒙蔽之心呢?誠如道元禪師喜歡的說法:“行即道”。當我們明白,“完美之路”井非是引領大家通往易辨之地,從而抵達某一目標的勝利終點之“道”時,這就更容易理解了。登山運動員攀登頂峰的目的就是領略壯觀之景,體驗合作之情,經歷艱險之苦。然而,在很大程度上,是“道”引領你抵達山頂,讓你親臨未知,邂逅驚喜。 ——加裏·斯奈德《禪定荒野

詩作

松樹冠

藍色的夜裡

霜霧,天空上

月亮發光

松樹冠

雪藍色地彎曲,隱退

入天空,霜,星光。

靴子的吱嘎聲。

兔跡,鹿跡,

我們知道什麼。

獲獎與榮譽

美國國家圖書獎

博林根詩歌獎

萊文森獎

古根海姆基金獎

普利策詩歌獎等。

作品

詩集

《礫石與寒山詩集》

《神話與文本》

《山河無盡》

《僻壤之鄉》

《觀浪》

《龜島》

《斧柄》

《留在雨中:新詩1947–1986》

《此時此刻:新詩》

散文集

《禪定荒野》

《天地一隅:倫理、美學和流域》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