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利海棗
加拿利海棗 |
拉丁學名: Phoenix canariensis 科: 棕櫚科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初生目 別稱: 長葉刺葵、加拿利刺葵、檳榔竹 界: 植物界 屬: 刺葵屬 分布區域: 原產於非洲加拿利群島,中國。 |
加拿利海棗,是一種多年生的棕櫚科刺葵屬常綠喬木,原產於非洲西海岸的加那利群島。加拿利海棗為常綠喬木,高約8-18米,有時可達20米以上,樹幹直徑可達90-140毫米;樹幹直立,不分枝,樹幹上分布着緊密排列的菱形葉痕。加拿利海棗是雌雄異株植物,果實為球形的肉質漿果,成熟時橙黃色;種子橢圓形,中間有深溝,灰褐色;果肉可食用,但太薄,不具食用價值。加拿利海棗是很具觀賞性的植物,現已廣泛種植世界各地,特別是地中海型氣候和亞熱帶地區。
目錄
形態特點
加拿利海棗為干單生,其上覆以不規則的老葉柄基部。葉大型,長可達4~6米,呈弓狀彎曲,集生於莖端。單葉,羽狀全裂,成樹葉片的小葉有150~200對,形窄而剛直,端尖,上部小葉不等距對生,中部小葉等距對生,下部小葉每2~3片簇生,基部小葉成針刺狀。葉柄短,基部肥厚,黃褐色。葉柄基部的葉鞘殘存在干莖上,形成稀疏的纖維狀棕片。5~7月開花,肉穗花序從葉間抽出,多分枝。果期8~9月,果實卵狀球形,先端微突,成熟時橙黃色,有光澤。種子橢圓形,中央具深溝,灰褐色。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喜光又耐陰,抗寒、抗旱。生長適溫20~30℃,越冬溫度-5~-10℃,但有在更低溫度下生存的記錄。熱帶亞熱帶地區可露地栽培,在長江流域冬季需稍加遮蓋,黃淮地區則需室內保溫越冬。
栽培技術
栽培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最佳。栽時需施足基肥,栽後應定期追肥,有機肥、無機肥均可。加拿利海棗幼株生長較緩慢,宜用袋栽培育,可適當遮蔭,並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植株生長;大苗生長較快,肥水需求更大,且要有充足陽光,才能生長健壯。成株移栽需帶完整土球,並適量剪取基部葉片,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栽後根系再生,植株恢復生長。加拿利海棗抗逆性較強,但偶有致死黃化病發生,應注意及時防治。
種子播種繁殖,但發芽時間較長,出苗也不整齊。因此,播前除進行消毒處理外,還需進行催芽處理,且以沙藏層積法催芽效果較好,待種子破芽後再挑出盆播或袋播,每盆(袋)一株,蓋土育苗。[1]
地理分布
原產於非洲加拿利群島,我國早在19世紀就有零星引種,近些年在南方地區廣泛栽培。
觀賞價值
加拿利海棗植株高大雄偉,形態優美,耐寒耐旱,可孤植作景觀樹,或列植為行道樹,也可三五株群植造景,乃街道綠化與庭園造景的常用樹種,深受人們喜愛。幼株可盆栽或桶栽觀賞,用於布置節日花壇,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