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三和弦
副三和弦 |
中文名稱;副三和弦 根音;上主音、中音、下中音、導音 定義;大、小調自然音體系的和聲 |
副三和弦:定義為大、小調自然音體系的和聲,除了Ⅰ、Ⅳ、Ⅴ三個正三和弦外,在調式Ⅱ、Ⅲ、Ⅵ、Ⅶ四個副音級上構成的三和弦稱為副三和弦。本章重點講述副三和弦的功能特點以及常用的和聲手法。[1]
目錄
特點功能
⑴ 副三和弦的結構相對於正三和弦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大調中Ⅱ、Ⅲ、Ⅵ級為小三和弦,Ⅶ級為減三和弦,與三個正三和弦大三的結構形成色彩上的對比;小調的Ⅱ、Ⅶ級為減三的結構,Ⅲ級為增三的結構,Ⅵ級為大三的結構,與三個正三和弦的小三結構形成色彩上的對比。因此,副三和弦的運用可以形成和聲色彩上的調劑作用。
⑵ 大、小調功能體系的和聲是由主、下屬、屬三種功能組成,Ⅱ、Ⅲ、Ⅵ、Ⅶ級四個副三和弦分別歸屬於三種功能。其中Ⅱ級由於和Ⅳ級有兩個共同音而屬於下屬功能和弦;Ⅶ級和Ⅴ級有兩個共同音,而屬於屬功能和弦;Ⅲ級與Ⅰ級、Ⅴ級各有兩個共同音,而具有主、屬兩種功能性,因其中有導音存在,屬功能占優勢;Ⅵ級與Ⅰ級、Ⅳ級各有兩個共同音,而具有主、下屬兩種功能性,因其中有主音存在,主功能占有優勢。副三和弦充實了每個功能組,改變了原來完全由正三和弦進行和聲寫作的單調局面。
⑶ 副三和弦的運用豐富了和弦的根音關係,在低音部可以形成平穩流暢的旋律線條,加強了低音部的流動感。
一般應用方法
⑴ 功能代替:每個副三和弦都可以用來代替同功能的正三和弦,使正三和弦與副三和弦交替使用,形成和聲色彩上的對比。
⑵ 功能延伸:副三和弦還可以放在同功能正三和弦之後,形成功能內緊張度及不穩定性的遞增。
⑶ 功能交替:副三和弦的根音向上方四度或下方五度關係和弦進行,可以形成類似於屬到主進行的效果,形成功能交替。
二、下屬功能組副三和弦的使用
下屬功能組中最重要的一個副三和弦為Ⅱ級三和弦,它在某些作品中的運用甚至比Ⅳ級和弦還要多,是副三和弦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標記為Ⅱ、Ⅱ 。
和弦特性
Ⅱ級三和弦(C大調Dm和弦)
Ⅱ級三和弦的特性
⑴ Ⅱ級三和弦與Ⅳ級三和弦有兩個共同音(Ⅳ級的根音與三音),具有明顯的下屬功能性,並且常以六和弦的形式出現(某些理論家稱之為加六音的下屬和弦),使下屬音在和聲基礎聲部低音部出現,其下屬功能性更加明顯。 ⑵ Ⅱ級三和弦在自然大調中為小三的結構,在和聲大調與小調中為減三的結構。這兩種結構有別於Ⅳ級和弦的音響,可以加強下屬功能組與其它功能組和弦間的色彩對比。
⑶ Ⅱ級三和弦和Ⅴ級三和弦有一個共同音(音階Ⅱ級),使下屬功能組和屬功能組有了相互聯繫的紐帶;另一方面,Ⅱ級三和弦和Ⅰ級三和弦沒有共同音,穩定感較差,要求解決的動力比Ⅳ級和弦強烈。
Ⅱ級三和弦的和聲手法
(1) Ⅱ級三和弦因其功能上的特點,主要用六和弦的形式,在大調中原位也常用,小調Ⅱ級原位是減三的結構,有着極不穩定的性質,故不常用。
⑵ Ⅱ級小三和弦在四部和聲寫作中主要重複三音,也可重複根音和五音;Ⅱ級減三和弦主要重複三音,構成減五度音程的根音與五音一般不重複。
⑶ Ⅱ級三和弦前面用主和聲作預備,採用旋律連接法,也可用同功能的Ⅳ級作預備,用和聲連接法,條件是Ⅳ級和弦要放在比Ⅱ級和弦強的節拍位置上。
⑷ Ⅱ級三和弦經常作為預備和弦放在終止四六和弦前,採用旋律連接法連接。
⑸ 進行到Ⅴ級和Ⅴ 和弦採用和聲連接法或旋律連接法均可;進行到Ⅴ 和弦及其轉位
主要用和聲連接法,Ⅱ 級的三音作同音保持,形成有預備的七音。
⑹ Ⅱ級和弦經常以低音下行四度的方式直接進行到主和弦,成為變格進行的一種。
Ⅲ級三和弦(C大調Em和弦)
Ⅲ級三和弦的結構及功能特點
Ⅲ級三和弦是建立在中音上的和弦,在大調中的結構為小三和弦,在小調中為增三和弦(較少使用)。因其位於主和弦與屬和弦中間,且與二者各有兩個共同音,所以具有主、屬兩種功能屬性,其中屬功能占有優勢(含有屬音及導音)。
Ⅲ級三和弦的和聲手法
⑴ Ⅲ級三和弦在大調中為協和和弦,在四部和聲寫作中各音均可重複,以重複根音和三音為主,導音的重複要慎用。小調的Ⅲ級三和弦為不協和和弦,可重複三音及根音,導音不重複。
⑵ 大調中的Ⅲ可作為主功能和弦放在Ⅳ三和弦前,構成Ⅲ—Ⅳ或Ⅰ—Ⅲ—Ⅳ的進行,其中後一種用法更為常見。Ⅲ在這裡起到了延伸主功能的作用,在旋律聲部出現由主音經過導音下行至六級音時可採用這種配置方法。
⑶ 大調中Ⅲ和弦可以作為屬功能和弦放在屬和弦之前,構成Ⅲ—Ⅰ或Ⅲ —Ⅰ的進行,用以代替Ⅴ—Ⅰ。Ⅲ—Ⅰ的進行功能力度較弱而色彩性強,Ⅲ —Ⅰ的連接因低音部有屬音到主音的四、五度的進行,所以功能性較強,被一些理論家稱為「加六音的屬和弦」。
⑷ 大調Ⅲ和弦可放在Ⅵ三和弦之前,構成Ⅲ—Ⅵ的進行,具有平行自然小調Ⅴ—Ⅰ的性質,因此具有交替功能的特點。自然音模進中還可使用Ⅶ—Ⅲ的交替功能進行。
⑸ 小調Ⅲ和弦因是增三的結構,缺乏獨立性與穩定性,一般只用其第一轉位,構成「加六音的屬和弦」,放在屬和弦前。
Ⅵ級三和弦(C大調Am和弦)
Ⅵ級三和弦的結構及功能特點
Ⅵ級三和弦為下中音和弦,在大調中為小三和弦的結構,在小調中為大三和弦的結構,因其位於主和弦與下屬和弦的中間,且與二者各有兩個共同音,所以具有主與下屬兩種功能屬性,其中主功能占有優勢(含有主和弦的根音及三音)。
Ⅵ級三和弦的和聲手法
⑴ Ⅵ級三和弦用原位比較多,在四部和聲寫作中,一般重複三音,因為三音的重複可以加強它的主功能優勢(Ⅵ級的三音為調式主音),並且可以避免與前後的和弦連接中可能出現的平行五、八度進行及小調中增音程進行等不良聲部連接。
⑵ Ⅵ級三和弦經常作為主功能和弦放在屬和聲後面,構成Ⅴ —Ⅵ的阻礙進行(結構內部)或阻礙終止(終止式中),用以代替原來的Ⅴ —Ⅰ的進行。
⑶ Ⅵ級三和弦可作為下屬功能和弦放在屬功能和弦或 K 之前用以代替原來的Ⅳ級三和弦。
⑷ 作為交替功能的和弦放在Ⅱ級三和弦之前,低音呈四度或五度的強功能進行。另外,Ⅵ級和弦也可進行到Ⅱ 和弦。
⑸ 作為過渡性質的和弦放在主和弦與下屬和弦之間,構成Ⅰ—Ⅵ—Ⅳ的連續下行三度進行,在音響上有逐漸下沉的效果。
Ⅶ級三和弦(C大調Bdim和弦)
Ⅶ級三和弦的結構及功能特點
⑴ 結構特點:Ⅶ級三和弦在大調及小調中均為減三和弦,並且它是屬功能組中唯一不含屬音的和弦。
⑵ 功能特點:由於Ⅶ級三和弦建立在導音上,全部的和弦音均為不穩定音級,並且又是減三和弦的不協和結構,因此具有高度的緊張性與不穩定性,對主和弦有着強烈的傾向性與支持性。
Ⅶ級三和弦的和聲手法
(1) Ⅶ級三和弦因其獨特的不協和音響,在寫作中一般只用其第一轉位Ⅶ 和弦,原位及第二轉位基本不用。
⑵ 在四部和聲寫作中,Ⅶ級三和弦一般重複三音,導音的重複會導致不協和音響太突出,一般不用,構成減五度音程的五音一般也不重複。
⑶ Ⅶ 可以用來代替經過的Ⅴ 和弦放在Ⅰ—Ⅰ 或Ⅰ —Ⅰ之間。
⑷ Ⅶ 和弦可以解決到Ⅰ級原位和弦,也可以解決到Ⅰ 和弦。聲部進行方法:低音下行或上行級進;導音與五音上行級進;重複音(三音)與低音呈反行。
⑸ 高聲部中出現由音階六級音上行級進,經七級音進入主音的旋律進行,可選配Ⅳ—Ⅶ — Ⅰ的和聲進行,具有良好的和聲效果。但在小調中為了避免增二度進行,Ⅵ級音要升高變化半音,構成旋律小調進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