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溪鄉
劍溪鄉在武夷山西側余脈位置,位於尋烏縣城的東部,東面緊連福建省武平縣的民主鄉和東北面的東留鄉;西連我縣澄江鎮的周田村和牛欄背;西北連漁溪村;西南連我縣吉潭鎮的滋溪村;北面是羅塘鄉;南面接本縣的項山鄉。[1]
目錄
歷史源流
江西省尋烏縣劍溪村形成於明朝時期,為客屬地區。劍溪村的開基祖為劉氏富一公,系廣東興寧劉氏客屬大始祖開七公孫巨河公一脈,為福建武平東留鄉銀坑村劉氏開基祖太一郎公的長子,明朝時從福建武平縣東留鄉的銀坑村遷居至劍溪開基,村里全部為富一公的劉氏子孫,至今衍脈有二、三千人。
地理位置
鄉政府駐地在劍溪村竹架山葫蘆墩,為劍溪八景之一的"案前筆架"中。地理位置東經115'度47';北緯250';距離尋烏縣城25公里。版圖面積大約九十平方公里。
行政人口
劍溪村又曾名為"十四堡",原屬吉潭鎮管轄。 解放後建立了劍溪人民公社,改革之後建立了劍溪鄉黨委、人民政府。轄九個村民委員會,五十六個村民小組,三十五個自然村,有一千零五戶人家,共五千二百零八人。劍溪撤鄉重新併入吉潭鎮後改成劍溪區,設立一個辦事處,原來鄉里的居委會仍歸辦事處管轄,並且把原來吉潭鎮的滋溪村、上車村等幾個村劃入了劍溪區。
地勢河流
劍溪的地勢東高西低,除部分丘陵外,大部分屬于山區,最高點為白花崬,主峰海拔1263米,最低點為劍溪村,海拔300米。主要河流有劍溪河,發源於白花崬,向西南流去貫穿全鄉,流入吉潭河後注入廣東東江;另有禮畲河和下元畲、葉畲河稱"三畲水",流人羅塘珊貝後注入贛江水系。
氣候環境
劍溪鄉的氣候溫和宜人,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8.3C'度,一月份平均溫度為8.7'C度,七月份平均溫度26.'C度,大於或等於.5'C的積溫6584.5度,大於或等於10'.C度的積溫5753.7'C度。無霜期約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4毫米。
農副作物
劍溪經濟以農業為主,耕地面積6800畝,主種水稻,兼種薯、豆類經濟作物。林業和副業生產的項目有:原木、松脂、紫膠及部分竹木製品,還盛產香菇、木耳、冬筍、藥材、水果、蜂蜜等。劍溪撤鄉重新併入吉潭鎮後,人們開始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在山上大規模地種橙子。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主要有吉潭至劍溪的公路直通境內。每天有客車一趟往返縣城。此外還有鄉政府至樟下、漁溪、禮畲的簡易公路三條。
能源開發
能源上有劍溪上峰水電站,始建於1977年10月以後。
文化教育
有鄉級中心學校劍溪中學、劍溪小學和幼兒園各一所,其它村的小學和幼兒園也各有一所,如篁竹湖小學、漢地小學、纂坑小學等等。古時修讀舊地萬安書院也修復完好。
風景名勝
劍溪西面有《尋烏縣誌》記載的"尋烏八大名山"中名列第二、僅居雲蓋崬之後的萬安石佛禪旅遊聖地,旁邊還緊連着"尋烏八大名山"之一的仙人橋佛禪旅遊風景區。萬安石神崮上有明朝創立的萬安禪院,開山祖師為瞭然大和尚,山東施主是劍溪村的仲玉公。傳說瞭然和尚雲遊至劍溪萬安石時看見山形左鍾右鼓,是難得的修禪寶地,故結束了雲遊的修禪生涯,放下苦行缽盂創起萬安禪院,進行禪、淨雙修,並且結合萬松行秀"儒釋融合"的習禪方法傳授道徒。期間香客眾多,爐火鼎盛,是我縣居雲蓋崬外最有名的佛教聖地。內有萬安書院一所,是為紀念"儒釋融合"的得道高僧瞭然祖師的。瞭然曾寫下《蟬語》詩詞感悟數冊,今留有一首《萬安春雨》---"禪院無塵沐甘雨,白雲有色着彩虹。一春嫩葉染江山,百萬松針渥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