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前門街道

中文名 :前門街道

所屬地區:北京市

前門街道位於東城區中部,毗鄰天安門廣場,轄區面積1.09平方公里。東起祈年大街,西到前門大街,南起珠市口東大街(大都市街),北至前門東大街。轄區面積1.09平方公里,下設9個社區。現戶籍人口2.3萬人,常住人口12924人(2010年) 。基層黨組織17個,黨員1045人。[1]

目錄

地理位置

前門街道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中部。東起祈年大街,西到前門大街,南起珠市口東大街(大都 市街),北至前門東大街。

歷史沿革

明屬南城正東坊,清乾隆15年(1750)屬外城中城及南城。

宣統年間屬外左一區和外左5區。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滅亡。次年改成民國。北京內外城行政區劃依舊,均直屬京師警察廳。1930年北平特別市改為北平市後,轄區城一至六區和外城一至五區及近郊四區。先前門地區歸屬外一區。

1937年日軍發動了"七·七"盧溝橋事變。次年偽臨時政府決定北平改為北京,市區行政區劃未變。其管轄體制為京城設區,每區下設若干坊。據1945年1月統計,上述時期,現前門地區曾設11個坊,即: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三坊。

1945年日本投降。改北京為北平後,廢"坊"建"保",保下設甲。外一區共設16個保,其中在現前門轄域的就有13個保,即一至十三保。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同年2月市軍管會接收偽政權,4月7日葉劍英市長召集郊區區長會議,決定廢除封建保甲制度,建立街鄉人民政權。北京市城區劃分十二個區。區下設街、街下社閭。現前門地區隸屬第八區。第八區共設8個街436個閭。僅在現前門地區的就有6個街318個閭。街政府設街長、副街長及民政、戶政、財政委員數名。

1949年9月取消街政府,實行街(政府)派(出所)合一,在公安派出所內設若干民政幹事,負責轄域的民事行政工作。

1952年9月轄域歸屬前門區。1954年10月前門區人民政府正式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提出關於建立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的計劃一件,得到市政府的批覆後,開始組建辦事處和居委會。至1954年底前門區共建立16個街道辦事處。前門大街以西建立8個辦事處:施家胡同、博興胡同、西河沿、琉璃廠、李鐵拐斜街、麻線胡同、椿樹胡同、香爐營。

前門大街以東建立8個街道辦事處:打磨廠、前門大街、西湖營、蘆草園、草廠八條、薛家灣、巾帽胡同、茶食胡同。

現前門地區為當時的5個辦事處分別管轄,即:打磨廠街道辦事處、前門大街街道辦事處、西湖營街道辦事處、蘆草園街道辦事處、草廠八條街道辦事處,另包括奮章大院、東打磨廠、下東河沿及南河岸等西部的一小段。

1956年,經前門區人民政府批准,合併街道辦事處。將原16個街道辦事處合併為8個。

前門大街以西:博興辦事處、西河沿辦事處、李鐵拐辦事處、椿樹辦事處。

前門大街以東:打磨廠辦事處、西湖營辦事處、薛家灣辦事處、巾帽辦事處。

現前門地區為當時的打磨廠街道辦事處,西湖營街道辦事處和薛家灣街道辦事處的一部分,另包括奮章大院和東打磨廠、下東河沿、南河岸等西部一小段。

1958年6月1日前門區撤銷。前門大街以西的4各街道辦事處劃歸宣武區,前門大街以東的4個街道辦事處劃歸崇文區。

1958年9月19日,崇文區人民委員會決定決定將全區的18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合併為7個街道辦事處。西湖營街道辦事處全部轄域和薛家灣、巾帽辦事處的部分轄域併入打磨廠街道辦事處管轄,同時打磨廠街道辦事處易名為前門街道辦事處。

1996年,面積1.1平方千米,人口5萬人,轄草廠第一、草廠第二、草廠第三、草廠第四、薛家灣、西打麼廠第一、西打麼廠第二、西打麼廠第三、珠市口東大街第一、珠市口東大街第二、珠市口東大第三、蘆草園、北曉順、前門東大街第一、前門東大街第二、青雲、新革路、西興隆街、長巷第一、長巷第二、鑾慶、鮮魚口、肉市、大江、布巷子、冰窖、西湖營、得豐28個居委會。

2010年崇文區撤銷後,前門街道劃歸東城區管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