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字石
刻字石 |
刻字石以奇秀、浑圆、皱瘦、浑厚、挺拔、秀丽为特征。属景观石、园林石的一种,是镌刻诗文、题写碑额的重要载体。石的天然质朴的外形、质感和汉字书法富有动感画意的线条的有机结合,本身就寓意了人力和自然的统一。
目录
简介
我国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风,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认的石痴;苏东坡也有爱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无法比喻,遂刻石铭“岂多言”;米芾更被后世奉为赏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后主珍爱的奇石形砚台“宝晋庵研山”;宋徽宗更是从众多巧夺天工的奇石中精选出65只,依其形质,亲躬御题,定名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则把米芾后裔米万钟因运资匮乏而放弃的一块重达百吨的奇石青芝岫视为国宝,运到颐和园,不仅三题石铭,还题诗数首,汉代石刻的雄劲、简练,唐代石刻的精美、圆润,都表现了中华民族进取、向上的气派和精神,在我国雕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评价
石刻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它脱离不了自然、社会、思维的基本规律。没有哲学,石刻形成不了自己完整的体系。它贯穿在整个石刻实践中,并自始至终影响和制约着石刻的创作,包括创作思想、方法和审美观等。所以,成功的艺术家,其思想必定深入到哲学中去,由此明了世界的本源、艺术的本源、书法石刻的本源。理解了中国哲学,可以对石刻艺术从更深层的规律上把握。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掌握,将使石刻艺术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宏观的层次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