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刻字石

刻字石以奇秀、渾圓、皺瘦、渾厚、挺拔、秀麗為特徵。屬景觀石、園林石的一種,是鐫刻詩文、題寫碑額的重要載體。石的天然質樸的外形、質感和漢字書法富有動感畫意的線條的有機結合,本身就寓意了人力和自然的統一。

目錄

簡介

我國自古有珍藏奇石之風,藏石大家不乏其人。唐代名相牛僧儒、李德裕在玩石上是公認的石痴;蘇東坡也有愛石雅好,因深感一石之美無法比喻,遂刻石銘「豈多言」;米芾更被後世奉為賞石的盟主,曾收藏南唐李後主珍愛的奇石形硯台「寶晉庵研山」;宋徽宗更是從眾多巧奪天工的奇石中精選出65隻,依其形質,親躬御題,定名為「宣和六十五石」;清乾隆則把米芾後裔米萬鍾因運資匱乏而放棄的一塊重達百噸的奇石青芝岫視為國寶,運到頤和園,不僅三題石銘,還題詩數首,漢代石刻的雄勁、簡練,唐代石刻的精美、圓潤,都表現了中華民族進取、向上的氣派和精神,在我國雕刻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評價

石刻雖然有其特殊性,但它脫離不了自然、社會、思維的基本規律。沒有哲學,石刻形成不了自己完整的體系。它貫穿在整個石刻實踐中,並自始至終影響和制約着石刻的創作,包括創作思想、方法和審美觀等。所以,成功的藝術家,其思想必定深入到哲學中去,由此明了世界的本源、藝術的本源、書法石刻的本源。理解了中國哲學,可以對石刻藝術從更深層的規律上把握。而對於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掌握,將使石刻藝術研究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宏觀的層次上。[1]

參考文獻

  1. 刻字石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