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成本
製造成本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製造成本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根據「生產成本」會計科目本年借方累計發生額,並按「產品製造成本跟着產值走」原則調整後填報。
製造成本賬務處理
製造成本常見的會計分錄如下:
生產經營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貸:原材料
生產工人工資分配:
借:生產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
結轉製造費用: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完工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製造成本主要內容
直接材料消耗指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生產並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包裝物、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備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直接材料消耗價值量按不含進項稅的購進價格計算。購進價格由下列各項組成: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庫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整理挑選費用(包括整理挑選中發生工、費支出和必要的損耗,並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購入材料負擔的稅金(指進項稅以外的其他應負擔的稅金);外匯價差和其他費用。
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直接從事產品的生產的工人的工資、津貼、補貼和福利費以及社保等。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企業生產部門(如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損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停工損失、為生產產品發生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借款費用、產品生產用的自行開發或外購的無形資產攤銷等。(注意:車間固定資產的修理費)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