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到了該醒醒的時候(陳玉霞)

到了該醒醒的時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到了該醒醒的時候》中國當代作家陳玉霞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到了該醒醒的時候

2020年春節,中國、新冠肺炎、病毒、武漢、疫情,這些字眼每天都衝擊着我們的視覺神經,中國正面臨着巨大的災難,中華民族正在打響全民保衛戰。

可是,就在政府已經啟動了「國家一級響應」的時候,延長春節長假的時候,各級政府機關一再下達疫情防護指令的時候,官媒、自媒體天天宣傳防護的時候,還有一些人對疫情不以為然,自以為是,甚至是麻木不仁。

據新浪新聞報道,2月2日,福建晉江市英林鎮,一男子明知自己來自武漢,卻謊稱來自菲律賓,不但未按規定居家隔離,而且多次參加宴請、婚宴,造成4000餘人被隔離,7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2月2日18時許,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區分局接報警:在九堡街道某小區門口,有一女子拒不配合體溫檢測,並毆打、辱罵志願者。

2月2日10時30分許,鄭州市公安局解放路分局接群眾舉報,在鄭州市二七區銘功路120號院門口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點,一名男子強行闖卡,並對該疫情防控點的志願者進行毆打……

每當看到這樣的消息,憤怒、痛心、無語等各種情緒交織上升,禁不住要大聲高喊:人們啊,該醒醒了!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你們竟還如此胡作非為,這到底是無知的愚昧?還是盲目的自信?

讓我們來科普一下什麼是「國家一級響應」。所謂「國家一級響應」就是只有當國家面臨戰爭和重大災難時才啟動的最高級別的緊急應對措施。大家所熟知的2003年非典,政府沒有啟動「國家一級響應」;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了十幾萬人也沒有啟動「國家一級響應」。今天政府啟動了「國家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的嚴重性嗎?

要知道,歷史上歷次世界性的重大災難,都跟瘟疫有關。中世紀歐洲爆發的「世紀大瘟疫」,也就是號稱「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從1347年一直到1353年,在長達七年的時間裡,奪走了歐洲2500萬—5000萬人的生命,占當時整個歐洲總人口的1|3。1/3啊!說明什麼?說明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死去。而人們所熟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中死去的總人數只占總人口的5%。

1885—1900年始於中國雲南的鼠疫,導致世界性大流行。這次瘟疫流行速度之快、流傳之廣,甚至超出了前兩次的世界大瘟疫。10年間傳到了77個港口60多個國家。還有1665年—1666年的倫敦大瘟疫,西班牙的流感,亞洲的霍亂,印度的天花……那一次瘟疫不是死傷無數,滿目荒涼?

歷史告訴我們,細菌、病毒是最可怕的。它與戰爭不同,幾乎殺人於無形。它看不見、摸不着,卻又無處不在,令你防不勝防、逃無可逃。

2020,新型冠狀肺炎的病毒出現在了中國,它的感染之強,危害之大,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國家三令五申,各級政府下達了那麼多的防疫指令,可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配合呢?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心存僥倖、自以為是、麻木不仁呢?

發生在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如果不是掉以輕心,就不會演變成全國性的災難。如果不是掉以輕心,人人都積極主動配合防疫,就不會有這麼多人被感染。配合一下體溫檢測,怎麼啦?繞行幾步有那麼難嗎?你可知道防疫人員也是人,他們回到家,也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他們冒着被感染的可能,在寒風裡站立、堅持。試問,如果是你的孩子,你的父母站在那裡,別人也如你這般對待他們,你會作何感想呢?

還有那些明明從武漢回來,不但隱瞞真相,還到處參加宴會的人。你到底想幹什麼?是想把你所有的親朋好友全部送向死亡線嗎?你還有做人的基本道德嗎?

網上流傳着這樣一段話:100個人裡面80個人嚴防死守,18個人無所謂,2個人到處作死。這2個人就會通過18個人讓80個人的努力白費。這話,話糙理不糙。

病毒看不見,摸不着。很多人被感染了,都不知道是怎麼被感染的,又是在哪裡被感染的。那些潛在未知的危險源,就好像定時炸彈,隨時隨地會發生爆發,讓更多的人感染,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目前疫情的程度,與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大瘟疫相比,真的不算什麼。但是,由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人口的巨大流動性,如果防護不到位,就會讓疫情的擴散速度達到歷史之最。這是國難,人人都難以獨善其身。

一旦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幾乎沒有什麼特效藥,靠的就是每個人自身的免疫力。而通過這次疫情,相信大部分人都明白了健康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但是健康,不僅是指擁有健康的體魄,還指擁有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那些明知疫情逃逸的、罵人的、隱瞞不報的、闖關闖卡的,不但會受到法律的懲罰,也必將受到世人的唾棄。

人在社會中生活,只有遵守社會規則和秩序,擁有健康的道德,才不會在巨大的災難面前遭世人唾棄,只有同時擁有身心健康和道德健康,你才會在所有的風波里安然無恙。[1]

作者簡介

陳玉霞,。別名陳依依,紫氣微揚。自寫作以來,多次在《散文選刊.下半月》《河南文學》《連雲港文學》等刊物上發表散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