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别来忽忆君(单昌学)

别来忽忆君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别来忽忆君》中国当代作家单昌学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别来忽忆君

2016年,徐州徐悲鸿艺术研究会要做一个纪念徐悲鸿的专题片,徐雷会长和本地画马名家徐朝庭邀我和摄影师杨梅生一起,前往天津和北京搞一个寻访活动,寻访的主要对象是徐悲鸿的学生、亲朋和廖静文的北大同学。著名画家、徐悲鸿嫡传女弟子周国瑾就是此行主要受访者之一。在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刘名女士的引荐下,我们得以和周国瑾老师相见。

那天是10月22日,下午在天津结束采访,我们就匆匆登上通往北京的城际列车,前去拜访周国瑾老师。

周老师住在府学胡同内一个普通的四合院,我们到她家时,天已经黑了。周老师的女儿于小红女士领我们来到位于堂屋东侧的画室。一进门,周老师忙热情地起身给我们打招呼。

来时的路上,从刘名女士口中得知,周老师已经八十四岁了,近期腰和腿又出了点问题,所以行动颇有些不便,外出参加活动还得坐轮椅。

刘名女士和徐雷会长和周老师比较熟悉,他们见面就谈起了之前在一些活动上的趣事。听说我们专程从徐州赶来,为传承悲鸿精神做采访,周老师非常感动,连说:不容易,不容易,为艺术做实事非常难得,特别还是一个民间小组织,又没有赞助。

回忆起六十多年前在中央美术学院跟徐悲鸿学画的情景,周老师的那份崇拜和感激之情依然溢于言表。毕业后,周老师就到了北京幻灯制片厂,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恩师突然离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和昔日的同窗一直处于悲痛之中。

一边工作,一边坚持美术创作,周国瑾老师在生活的历练下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中,终成为画坛名家,特别是她的写意花卉,简洁高雅,独树一帜。

因为周老师身体不适,需要休息,所以我们只与她作了简单交流。临走时,她拿起画笔,为我们题写了“弘扬悲鸿艺术,学习悲鸿精神”几个字,然后又坚持要留我们在她家吃饭,我们不想太打扰她,所以在拍摄了一些她的画作资料后,就匆匆告辞了。

合影,握别。周老师说:下次再来,我请你们吃火锅。

2016年10月的那次寻访活动,我们一共采访了与徐悲鸿关系亲密的6位长者。结合采访内容,我们利用半年的时间,做出了那个纪念徐悲鸿的专题片。为了向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征求修改意见,同时为了搜集更多的相关素材,第二年的清明节,我们再一次来到北京。

在八宝山公墓祭扫完徐悲鸿墓之后,我们又去拜访了周国瑾老师。事先听说我们要来,她真的在家准备好了火锅。

我们送给周老师一张记录片的光盘,然后又用电脑播放给她看。

周老师看后,赞不绝口,笑着对我们说:你看,你们这么用心,多好啊!我说过的,请你们吃火锅,一会咱就吃,料都备好了的。

于小红女士也对我们说:昨天刘名电话里说你们要来,我妈上午就让我们买好火锅料了。

盛情难却——今晚,我们在周国瑾老师家吃火锅。

餐厅内,大家围桌而坐。

吃火锅的时候,看周老师笑着和大家边吃边聊,我想到之前看到的资料上对她作品的评价,说她的那些画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尽显其豁达豪爽的性格。

周老师虽是从无锡走出来的江南女子,但通过与她接触,我们领略到的却是“脱尽脂粉气,难得丈夫风”的风采。

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周老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她说:我是爱交朋友的,朋友来了,我就喜欢留他们在我家吃饭,一般不去外面,在家里多方便多随意啊。

我们知道周老师一直热心于中外文化交流事业,有一百余名外籍学生跟她学过画。席间,谈及这个话题,周老师说:我的那些洋学生,多数都是驻华使节的夫人,她们跟我学画,也经常在我家吃饭,就是在我们现在吃火锅的地方。

那些来自各地的艺术家和领导,也有好多在我家吃过饭。于小红女士补充道。

北京的春夜依然很冷,但吃着火锅的我们,感受到的却是温暖和愉悦。

吃完饭后,徐雷会长邀请周老师抽时间去徐州做客,周老师愉快地答应了。

画家杨先让先生和周国瑾老师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同班同学,虽然都已是耄耋老人了,但一见面两人还是像在学生时代似的,毫无顾忌地互相打趣,引得周围人笑声不断。

杨先让先生非常感性,2016年7月,在宜兴龙墅公墓举行的廖静文衣冠冢落成仪式上,他的一番饱含深情的讲话让在场的嘉宾无不动容。

2017年4月的北京寻访,我们当然也见到了杨先让先生,短暂的交流,让我们收获颇多。当时邀请周国瑾老师来徐州做客,采访杨先让先生时,我们也真诚邀请了他。

当年的11月初,周国瑾老师和杨先让先生践约来徐,陪同前来的还有吕惠媛老师、蓝华教授、刘名女士和她的儿子姜浩宇、周老师的女儿于小红和杨先让先生的孙女杨天浩。

那晚,徐雷会长在徐州市区的一家酒店招待周国瑾老师一行。席宴开始前,看着亮堂宽敞的房间和一桌子饭菜,周国瑾老师和杨先让先生连连摇头,说这样太浪费了,根本没必要。

徐雷会长说:你们是北京来的贵客,我们也只是表表心意。

周老师说:什么贵客,就是朋友!

杨先让先生皱着眉说:这多浪费呀,真是!

周老师一行此番来徐州,一是想看看徐州徐悲鸿艺术研究会的工作开展情况,二是想了解一下徐州的汉文化和风土人情。因为只能在徐州逗留两天时间,所以行程安排很紧,第一天参观了楚王陵、汉画像石博物馆、户部山民居,第二天游览了微山岛风景区后,他们就返京了。

因为行走不便,周老师在整个行程中,多数时间都是坐在轮椅上,但自始至终她都非常高兴,并不时地向徐雷会长和我们本地的其他陪同人员表示感谢。

“真好!真好!”在每一个参观点,我总听到周老师不停地这样赞叹。

这次会面,周老师还给徐州徐悲鸿艺术研究会送了份珍贵的礼物——她来前亲自创作的一幅花卉水墨画。

2018年5月20日,“为有暗香来——周国瑾书画艺术作品展”在无锡市周怀民藏画馆开展。开幕式结束后,周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前来观展的她的几位法国学生,还特意给我们每人留了一份本次画展的纪念品——一把雨伞,伞面上的图案是她绘制的墨荷。

五个月后,我们又到北京,再次见到了周国瑾老师。

周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热情,在她的画室里,她像邻家长者一样跟我们聊自己的创作经历,聊关于恩师徐悲鸿的往事,聊那些跟她学过画的学生们,聊她的父亲周怀民创作和捐画之事,聊她跟杨先让先生开过的那些玩笑。

不仅谈了心,周老师再次留我们吃了饭,这次吃的是面。

说的话是知心话,吃的面是正宗北京炸酱面。

与这样一位知名画家,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聊天、吃饭,让你感受到的是那种艺术熏陶下的纯粹,一样的俗世,但却让你感觉离世俗很远。

那次与周国瑾老师分别后,我又回归到了自己原来的庸常生活。几次相见,虽然我并未和周老师说上几句话,但静下来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她,想起她的笑,她的画,她家的火锅和炸酱面,也会想起她画室墙上的那副对联:

“相见亦无事,别来忽忆君”。[1]

作者简介

单昌学,徐州作家协会会员,简书签约作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