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漢語文字)
利(漢語文字) |
利(拼音:lì)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利的古字形用刀割禾來反襯刀的鋒利,本義指刀、劍鋒利。
刀口鋒利切割速度就快,由這一點又可引申為速度快。對於刀,自然是越鋒利越好,故引申為順利、便利。事情順利就有好處,故又引申指利益、好處、利潤等義。由順利、吉利又可引申為「對……有利」。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利
拼 音;lì
部 首;禾、刂
五 筆;TJH
倉 頡;HDLN鄭 碼MFKD
筆 順;撇、橫、豎、撇、點、豎、豎鈎
字 級;一級(0763)平水韻去聲四寘 注音字母ㄌㄧˋ筆畫數5+2、2+5四角號碼2290₀ 統一碼CJK統一漢字-5229
造字法會意字
結 構;合體字,左右結構異體字𥝢、𥝤會意字。
甲骨文的「利」字有兩種形體:一類左部是禾,其字形像成熟的莊稼;右部為「勿」字,其字形是在「刀」字的基礎上再加幾點,勿是「刎」的初文,有割的意思。兩相會意,就是用刀割莊稼,說明刀的鋒利(圖1)。也有人將甲骨文理解為,用刀收割莊稼,穀粒紛紛落下,但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這一類字形就是《說文解字》古文從勿的來源。另一類左部是禾,右部為刀,兩種字形表意相同。都是表示刀的鋒利。戰國文字保留兩種字形,到了小篆幾乎都變為從刀從禾的形體(圖7)。楷書將「刀」字寫作立刀旁「刂」。 、 刀口鋒利砍切速度就快,干起活來就方便、效率高,所以「利」就有了快以及順利、便利的意思。由砍切速度快引申為一般的行動速度快,「利」就有了辦事敏捷的意思,如:利索,利落,麻利。辦事敏捷的人顯得精明能幹,所以精明能幹也叫「利索、利落」。利索的人做事井井有條,不拖泥帶水,所以「利索」「利落」等詞也用來形容乾淨整齊的樣子。乾淨了就是沒留下東西、沒了、完了,所以「利索」「利落」都有「完畢」的意思。「事情利索了」就是「事情完了」。
事情順利就有好處,所以「利」又引申出了好處的意思,如「見利忘義」「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利於……」就是對什麼有好處。如「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由於存款、放債可以得到利錢,利錢是本錢以外的好處,所以也叫「利」或「利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