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則(拼音:zé)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古字形從刀從鼎,會用刀刻畫鼎紋之義。刀刻"鼎"文具有穩定性,故用以作為準則。則的基本義是規範、準則。由準則引申為規章,再由規章條文的分項引申作量詞。"則"用為動詞表示以……為準則、為標準。用作連詞,表示時間上的相承或因果聯繫,也錶轉折,又在兩個相同的詞之間表讓步。"則"作副詞,用於表示肯定的判斷。"則"用在序數詞後,表示列舉原因或理由。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則

拼音; zé,zhí

注音; ㄗㄜˊ,ㄓ

平水韻部; 入聲十三職

部首; 貝、刂

總筆畫; 4+2、2+4

造字法; 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五筆; MJH

四角碼; 7280₀

統一碼; 5219

筆順編號; 253422

倉頡; BOLN

鄭碼; LOK

字級; 一級(編號:0440)

異體字; ࠞ�、ࠟ�、ࠟ�、ࠟ�、ࣉ�

文字源流

會意字。在圖1的金文中,左為"鼎"右為"刀",表示用"刀"在"鼎"上刻畫。部分金文左為兩個"鼎"(圖2),孫常敘對此字形解釋是:"西周金文'則'字從兩鼎一刀,化一般為具體,以鼎代器。上一鼎是所比照的器樣,下一鼎是比照器樣傲制出來的模型母胎,從刀,表示對它照樣進行整形雕飾。把古'則'字字形結構所反映的詞義特點和《說文》所記'等畫物'的'則'字古義統起來,可以使我們在商周青銅器鑄造工藝程序上又看到一道工序。""《說文》所的'等畫物'就是比照樣子刻畫器物--照樣子作東西。" 成批地製作器物,必須首先設立標準,然後按照同一標準生產,長短、寬窄、大小就會相等,形狀也相同,而且,在上古人們多將刑書、律法鑄於大鼎,作為人們行動的準則,所以"則"有標準、準則的含義。

圖3為春秋金文,圖5是戰國簡牘文字,圖6是戰國金文,均沿襲西周金文。小篆(圖7)將金文的"鼎"訛變為"貝",隸書(圖8、9)、楷書由小篆體演變而來。

由法則、準則的意思,"則"又能泛指普遍遵守的規定,如:原則,規則。準則、法則是學習的標準,"則"字引申為榜樣、模範。成語"以身作則"也正是這個意思。"則"從法典規章又引申為遵守、效法,用作動詞,如《論語·泰伯》:"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兩句話大意是:只有上天才是偉大的,而只有堯才能效法上天。凡法典規章,其內容都不止一項,須分別款,一一開列,所以法典規章的一條一款一項,就稱為一則。這樣"則"又引申為量詞,現代漢語多用於計量篇幅短小的文章,如兩則新聞,三則寓言等。

此外,"則"還是一個文言虛詞,主要用作連詞,多表示條件或因果,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就""那麼",如成語"不平則鳴","水至清則無魚"。"則"作為虛詞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也經常使用。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刀部】子德切(zé)

等畫物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

߻,古文則。

ދ,亦古文則。

߭,籀文則,從鼎。

說文解字注

等畫物也。

段注:等畫物者,定其差等而各為介畫也,今俗雲"科則"是也。介畫之,故從刀。引伸之為法則,假借之為語詞。

從刀貝。貝,古之物貨也。

段注:說從貝之意。物貨有貴賤之差,故從刀介畫之。子德切,一部。

߻,古文則。

段注:重貝者,定其等差之意。

߭,籀文則,從鼎。

段注:鼎部曰:"籀文以鼎為貝",故員作ꔅ,㜏作ᤀ,霣作䨶,則作߭。

廣韻

子德切,入德精 ‖則聲職部(zé)

則法則。子德切。三。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 則·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7

古文:߻、߭、ދ、ߔ

《唐韻》《正韻》子德切。《集韻》《韻會》即德切。並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從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製之也。

又《玉篇》:法也。《爾雅·釋詁》: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以八則治都鄙。鄭注:則,法也。

又《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

又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

又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於觀,於逸,於游,于田。注: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效。

又《周禮》五命賜則注:地未成國之名。

又夷則,七月律名。《前漢·律曆志》:則,法也。言陽氣法度,而使陰氣夷當傷之物。

又《韻會》:助辭,又然後之辭。《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考證:"《周禮》五命賜注:'則,地未成國之名。'"謹照原文注改則。則改注。[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