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劉畈鄉隸屬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地處太湖縣縣域西部,東鄰天華鎮,南與宿松縣、湖北省蘄春縣交界,西連彌陀鎮,北與牛鎮鎮毗鄰。 行政區域總面積11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劉畈鄉戶籍人口21670人。

1961年,分屬牛鎮區劉畈公社、彌陀區九田公社。1984年,公社改稱鄉。2004年,區劃調整,建劉畈鄉。截至2020年6月,劉畈鄉轄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劉村。

2019年,劉畈鄉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1]

目錄

鄉鎮概況

劉畈鄉距太湖縣縣城50公里,轄7個行政村,254個村民小組,人口2.13萬,鄉總面積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總面積8710畝,山場面積141450畝。劉畈鄉交通便捷,太北公路、劉南公路交叉貫穿全境,太北路與赤北線的交匯於此。針對劉畈的區位優勢,鄉黨委政府加強了小城鎮建設和集鎮規劃,努力使劉畈成為山區交通樞紐及商貿經濟的集散地。 劉畈樂盛普茶、南陽河名茶色味俱佳,香遠溢清,是純天然綠色飲品,產品先後獲省部級獎章,遠銷國內外。水力資源尤為豐富,六條大河,浩浩蕩蕩,匯入南陽河,流入花亭湖。 劉畈鄉既是一個山庫區鄉,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劉鄧大軍高幹會議舊址--胡氏新祠就座落在劉畈鄉劉畈村。紅二十八軍1935年曾在該鄉洪河村柴家山召開過營級幹部以上會議。境內旅遊景點甚多,著名的有柴山紅二十八軍會議舊址、三面尖避暑勝地、烏啼寨古戰場、蜜蜂尖、枰砣石等。

沿革

1961年建劉畈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2月,面積51.56平方千米,人口11603人,轄南沖、青平、石井、劉畈、樂盛、楓樹、涼亭、雙河、永祥共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楓樹村。1997年,面積51.6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永祥、青平、南沖、劉畈、石井、涼亭、楓樹、雙河、樂聖9個行政村。

2004年,九田鄉併入劉畈鄉。2005年村級調整:清平村(清平、南沖)、劉畈村(劉畈、石井、涼亭、楓樹)、樂盛村(樂盛、雙河、永祥)、馬畈村(馬畈、樹坪)、九田村(蘭家、九田、鄭畈、趙林)、栗樹村(長溪、劉河、趙沖、栗樹)、洪河村(金龍、洪河)。

原九田鄉位於太湖西部,屬山區,距縣城54千米。1961年建九田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2月,面積65.28平方千米,人口11308人,轄馬畈、樹坪、蘭家、九田、鄭畈、趙林、長溪、趙沖、栗樹、金龍、洪河、劉河共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九田村。1997年,面積65.3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馬畈、樹坪、蘭家、九田、鄭畈、趙林、長溪、劉河、趙沖、栗樹、金龍、洪河12個行政村。[2]

鄉鎮風俗

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日,是春節的開始。臘八日,劉畈家家戶戶中餐都有煮臘八粥吃的習俗,臘八粥用八樣食類組成(糯米、秈米、豬肉、麵條或豆粑、黃豆、綠豆、芝麻、紅豆),"八"是預示吉祥,這一天還要打掃衛生。到臘月15日以後,家家戶戶宰殺年豬,豬肉一般不出售,醃製臘肉食用。

臘月24日,又叫過小年,這天晚上民間普遍有接祖宗活動,端三牲福禮到公共堂廳燒香接祖宗。 臘月的最後一天(月小29天,月大30天),舉行還年慶典,還年又叫完年,或束年(一年結束),戶戶都要端豬頭,到堂廳聚集,等到本屋的人到齊,才燒香還年。完年時間在境內不統一,但都不超出28、29、30日三天,還年時間也不統一,早晨、中午、夜晚均可。還完年之後回家緊閉大門吃年飯,年飯菜餚豐盛。下午貼對聯,傳統說法是等到沒有人上門討債,即可貼對聯,此習俗一直沿襲至今。晚上為除夕夜,有守歲的習俗,等到半夜子時,即新年到來,家家戶戶集中在堂廳"出天方",迎接新的一年,這天早晨要鳴很多爆竹。這個時間基本統一。初一這天,同屋人見面,都要互致祝賀。

正月初七,俗稱"上七日"叫新年上歲,又叫上年頭,這一天晚上以姓氏集中,手持竹子做的"垮蠟板",擺成長長的隊伍,敲鑼打鼓,嘴上不停的喊叫,趕毛狗,趕叫聲此起彼伏,又叫趕"晦氣"(迷信),隊伍逶迤,串戶驅趕,各家燈火輝煌。"趕晦氣"是農民希望一年全家順利、六畜興旺。春節至此也告一段落。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俗語說"元宵元宵,豬頭耳刀(耳朵)一齊消",說明春節結束。元宵節境內有戲花燈、龍燈、玩獅子、演戲等娛樂活動。

清明節是農村的一大節日,清明主要是以祭祀祖先活動。前三天,後四天均為清明節期間。清明期間上墳掃墓、祭祖,要標墳掛紙,境內居民上墳多以掛龍旗標墳。[3]

歷史文化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高幹會議舊址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高幹會址---胡氏新祠座落於劉畈鄉劉畈中學校園內,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重要紅色旅遊景點。劉家畈會議在中共黨史和人民解放軍軍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會議的召開,有力地保證了戰略展開和建立民主政權的任務,由此標誌着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地區開始站穩腳根。胡氏新祠建於清代,一進三重,總體布局嚴謹,設計獨特,工藝精湛。劉畈鄉着手劉鄧大軍高幹會議舊址胡氏新祠的恢復工作,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路線,符合中央《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千里躍進、將軍故里"的主題。恢復後的胡氏新祠成為全國12個紅色旅遊區之一的大別山紅色旅遊區內的重要紅色旅遊經典景點和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成為國家級花亭湖風景區內革命歷史文化旅遊的重要紅色景點。

愛國義士劉國標

劉國標,字欲平,九丘田人(今劉畈鄉九田村),生於嘉慶8年,卒於同治9年2月。道光乙未進士。由武進士應道光12年(公元1835年)壬辰春闈行辛卯科鄉試第四十五名武舉,同年會試未第,得兵部差官在部效三年,1838 年乙未科一體會試中試第四十二名進士。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2年時間內英軍自廣東沿海路北上直至上海吳淞口,劉國標投兩江總督裕謙,後隨松江提督陳化成防守吳淞口,民族英雄陳化成視駐炮台督戰,為流彈所傷而殉國,官軍驚潰,獨劉國標冒險負其屍還。事後,道光帝命人設立昭忠祠堂嗣奉陳化成,並有劉國標畫像一幅。鴉片戰爭結束後,劉國標補授安徽無采營守備署,廣德營都司,無采營游擊,歷任亳州營都司,穎州營游擊,壽春城中營游擊等職。[4]

資源特產

劉畈豆粑

劉畈豆粑採用秈米及少量綠豆、蠶豆、黃豆、蕎麥、小麥等做合食,添水浸泡,用石磨或機紮成糊狀,在熱鍋中燙成薄餅,切成條狀,曬乾後用豬油和肉片、青菜或煮食、或炒食,是當地群眾喜愛的傳統食品。

清平紅光板栗

清平紅光板栗,以其果大(特級板栗每公斤40粒以內),質優(所產板栗顏色鮮艷,營養豐富,極耐貯藏),價廉著稱。並且上市時間長,一般從每年8月底至於11月均有上市,往往市場供不應求。"蠶吐絲、蜂釀蜜、樹結油、山產栗",這是劉畈山區群眾引以自豪的特產,得以致富的驕傲。板栗果仁中含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以及維生素A、B、C、B2等物質。所含蛋白質比大米高30%,脂肪比大米高20倍

樂盛掛麵極佳的口感和風味,符合營養科學的原料搭配,深受食者的歡迎,聲名遠播,銷勢不衰,可稱得上是麵食製品中的奇葩。樂盛掛麵為手工製作,歷史悠久,傳統工藝獨特。它的特點是味甘色白,柔嫩可口,其特別柔嫩易消化也緣於此,因此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是探親訪友、饋贈親朋的最佳食品之一。[5]

自然名勝

樂盛奇景

永祥大山上,有一橫向深洞,洞深約有10幾米,大膽的人可以進去。 雙河有五顯廟,社壇廟基,有紗帽石,高岩石,筍子石,均7米多高,辛家大竹林有500多年的古松,燈盞地。還有烏啼寨、船尖寨、萬象庵至今有一間廟堂存在。烏啼山寨相傳,烏啼山氣勢雄偉,懸岩走壁,洪秀全的太平軍路過此山腳下,有一位將領仰頭相望,曾留言一首:遠望烏啼寨,近看牛身代,我進不能取,自等天未敗。樂盛有通往天華尖的24個狗腳跡灣,全部是磊起的石階,有24個灣。有斗笠尖、牌坊石,一塊獨石約7米多高立在山頂上,形同牌坊。有勝迎洞,有一老農名勝迎,在此洞躲避過"長毛"(洪秀全起義隊伍),因此而得名。洞內相當於一間小房,約10平方米。

九田風韻

劉畈西部(原九田鄉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不僅有氣勢恢弘的金龍電站大壩、真君廟這樣的人文景觀,還擁有像鐘形瀑布、大百年古松、雞公石等許多奇特的自然風景。最值得一提的是裟牛瀑布和溫泉古井。裟牛瀑布,清泉潺潺,霧氣繚繞,人行瀑底,水不沾身。溫泉古井,建於宋末,井深2米,直徑達1米,可供當地居民千餘人飲用,常挑不干,乾旱不涸,不用水時,水平井沿,但不溢出。隆冬世界,熱氣直冒,水溫10餘度,三伏天時則水涼刺骨。

清平勝景

懸崖瀑布--名符其實,崖高42米,幾公里外能望見瀑布奔瀉,能聽見驚濤拍石之聲,濺起的水珠如煙、如霧,令人流連忘返。烏牛石--形如臥牛,身長8米。木魚石--形似木魚,周長40米,呈深黑色,魚尾立地,魚口朝天,大石上有小石疊頂,恰如魚的兩片腮幫,隱約開合。活石托塔--依山傍水,河潭邊有一巨石,石的上端平而且圓,直徑3米,塔以此石為基,拔地而起,塔身由11塊角石壘疊而成,塔高4.1米,與瀑布遙遙相對,互相媲美。 鹰鵰石--地處聶畈組大塘灣橫崖上,有兩座奇石,一鷹一雕,相距50米,鷹好象遠翔姿態,駐足細看,意欲展翅騰飛,鷹嘴向東,周身長滿了藤蔓,似有惕視雕石之態。 關門石--座落在青坪村的北面。是青坪村的北大門,石外是牛鎮蘇沖地界(此地現修通了蘇沖大橋)。離"關門石"二百米處,有一座"關帝廟",又名紅廟。其時香火旺盛,關公顯靈,護佑着一方百姓家泰人安。[6]

鄉鎮發展

劉畈鄉農業產業化發展初具規模,該鄉以茶葉為主導產品的農業發展項目全面收效。該鄉低產茶園改造2000多畝,新建茶園3000多畝,有"天華谷尖"、"南陽河谷尖"、"禪茶"、"樂盛普茶"等品種,已走向了合肥、南京、武漢等都市市場。該鄉有茶葉製作機械5部,規模茶廠6個,是鄉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有效途徑。

道路建設

劉畈鄉全力實施劉南公路拓寬改造工程,全面規劃鄉村水泥路建設。該鄉鄉村水泥路建設工程有九處,完成建設任務16.679公里。

劉畈鄉防汛工作

水利設施 劉畈鄉集中精力和財力整修了劉畈下堰等一大批重點工程,總投資達300萬元。對七零水庫等病險工程制訂了防汛預案,向縣、市申報立項,進行除險加固,消除長久隱患,保障人民生命和財力的絕對安全。康居工程

康居工程在三河口、劉畈、九田、清平四村率先實施。三河口康居工程以其規劃大、設計標準高、經營理念新、人群相對集中等特點已經成為該鄉深山區人口遷移、居民建設的一大亮點,達到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效果。

集鎮建設

為彰顯劉畈鄉集鎮"好而精、功能全"的設計理念,突出"小而精、精而全"的特色,該鄉結合劉南公路拓寬改造之機,把三岔路改建成十字路,把三岔路口到劉畈中學鋪設水泥道路,着力實施好鎮區的亮化、綠化、淨化工程,完善好鎮區自來水、下水道等配套工程,提高鎮區功能。

鄉鎮公益事業

劉畈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全力同心共建和諧。興辦社會主義新農村新型農民培訓學校;教育事業呈現新氣象,危房改造工作進展順利,對中小學特困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該鄉的計劃生育工作通過省、市、縣驗收,對提升該鄉計生工作整體水平大有幫助;文體活動豐富多彩,舉辦"慶六一·同在藍天下"的中小學文藝調演、積極參加太湖縣手球賽;有線電視光纖傳輸網絡建設,已覆蓋全鄉一半人口,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重建了劉畈郵政所,增強服務功能,方便了群眾;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新建了劉畈衛生院綜合樓;恢復了劉畈敬老院,使2006年在洪災中房屋倒塌的五保老人得到安置;民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面推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