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仙倫
評價
據岳珂《程史》說, "廬陵在淳熙間先後有二士" ,一是劉過,另外一個是劉仙倫。"才豪甚,其詩往往不肯入格",是劉過一流人物,一生沒有做過官。有《招山小集》一卷,現存三十一首[1]。
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輯為《招山樂章》一卷。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五:「招山有詩集行世,樂章尤為人所膾炙。」楊慎《詞品》卷四謂其《系裙腰》「詞穠薄而意優柔,亦柳永之流也」。陳廷焯《雲韶集》卷六云:「叔儗詞,頗占身份,可即詞以觀志。」又評其《念奴嬌。送張明之赴京西幕》云:「此詞議論縱橫,無限感喟,真是壓倒古今。魄力不亞辛稼軒,並貌亦與之仿佛。而一二名貴處,直欲駕而上之。[2]」「置之稼軒集中,亦是高境。」
詞作鑑賞
念奴嬌·送張明之赴京西幕
艅艎東下,望西江千里,蒼茫煙水。試問襄州何處是?
雉堞連雲天際。叔子殘碑,臥龍陳跡,遺恨斜陽里。
後來人物,如君偉能幾?其肯為我來耶?
河陽下士,差足強人意。勿謂時平無事也,便以言兵為諱。
眼底河山,樓頭鼓角,都是英雄淚。功名機會,要須閒暇先備。
張明之,生平不詳。京西,路名。宋熙宗年間分京西路為南、北兩路,詞中提到的襄州,即襄陽,就是京西南路所在地。在南宋,這裡是宋金對峙的前沿。從「勿謂時平無事也」等句來看,當時宋金正處於相持狀態,所以連前沿地區也保持着平靜。這種形勢往往助長人們的麻痹情緒,甚至放鬆收復失地的努力。
但是,劉仙倫於此時送朋友到京西幕府,卻能以十分清醒的頭腦勉勵張明之作好戰備,為抵抗侵略、恢復中原立功。宋室南渡以後,統治集團不思進取,苟且偷生,一部分人甚至幻想與金人「互不侵犯,長治久安」。所以每當雙方暫時脫離軍事接觸的時候,便是投降派、主和派得勢的時候。明白了這一點,也許有助於我們認識劉仙倫此詞所具有的積極意義。
上片「艅艎」三句從送客之地落筆。「艅艎」,大艦:「西江」指流經襄陽的漢水:「試問」兩句緊接着展開對襄陽的描寫,作者的眼裡甚至清楚地出現了那裡連雲的「雉堞」——遙遠的兩地,因為抒情的需要而縮短了距離。「叔子」是西晉人羊祜的字,他鎮守襄陽十年,曾積極策劃滅吳,後人因此為他在峴山樹碑。臥龍,即諸葛亮,他出仕前隱居於襄陽附近的隆中。偉,在這裡用來盛讚張明之才華橫溢。以上五句中,不同時代的三個人也因主題的需要碰了頭。下片「其肯為我來耶」用韓愈《送石處士序》一文成句。
韓愈原文說有人向烏重胤推薦石洪,烏重胤說:「先生(指石洪)有以自老,無求於人,其肯為某來耶?」烏重胤當時任河陽軍節度使御史大夫,所以詞中接着說:「河陽下士」(下士,即禮賢下士意)。「其肯為我來耶」三句是詞人對京西南路安撫使辟張明之一事的評論,讚揚其禮賢下士的作風。「勿謂時平無事也」兩句則勉勵張明之入幕後,加強戰備,不要「以言兵為諱」。「眼底河山」三句,轉入抒情,蒼涼悲壯,表現了作者對國事的關心,極富鼓舞力量。結句「功名機會,要須閒暇先備」,再次勉勵張明之抓住入幕這一時機,為國家建功立業。送別之際,一再以國事和建功立業相勉勵,主客之間愈顯親切,作者送人的情意也就愈顯誠摯了。
劉仙倫不但與劉過在地方上地位相當,即詞風也有相似之處。比如這首詞所表達的對祖國命運的關注,就是劉過詞中常見的主題。此外,仙倫詞中的散文化句法,也顯然和劉過一樣,都與辛棄疾一脈相承。這首詞中「其肯為我來耶」、「勿謂時平無事也」等句純用散文入詞,讀來親切、自然,很符合摯友送別時的心理狀態。同時,句式的變化,也使詞篇活潑,風格獨特。
參考文獻
- ↑ 中國社會科學院. 文學硏究所. 唐宋詞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 ↑ 劉揚忠. 唐宋詞流派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 ISBN 978-7-211-03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