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其要点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分别进入一个配子中。该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对在减数分裂时经过复制后发生分离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1]
中文名:分离定律
外文名:law of segregation
提出人:格里哥·孟德尔
见载刊物:《遗传学名词(第二版)》 科学出版
社公布时间:2007年 [2]
提出时间:1865年
目录
理论由来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在孟德尔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离定律。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纯合子中相同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位置的来自双亲的二个基因决不会发生融合而是仍维持其个体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基因发生分离,其结果是杂种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状会发生分离。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本类型
交配类
(1)杂交:一般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指同一个体或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交配的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4)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
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称。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同性状的两种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的叫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5)性状分离比
- 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
- 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1:1
遗传因子类
(1)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的遗传因子
(2)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的遗传因子
个体类
(1)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2)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视频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