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刁祁鄉東連尹集鎮,西南以太子山及其西部支脈山樑與大夏河分界,北隔大夏河與馬集鎮相望,東西寬11.9公里。現轄龍泉、轉咀、別尕、蘭達、鐵家、尕溝、友好、楊莊、多麻、多支巴、圍場、大溝12個村,120個社,有回、漢、東鄉、藏4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64.5%。[1]

中文名稱: 刁祁鄉

行政區類別: 鄉

地理位置: 縣城以南大夏河南岸

面 積: 129.3平方公里

人 口: 23737人

目錄

概況

位於臨夏縣南部偏遠山區,大夏河東南側,距縣城10千米。地處太子山麓,平均海拔2600米。2008年末,面積333.88平方千米,農業人口4885戶23651人。轄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尕溝村。夏惠渠縱貫鄉境,大西灘農場設在境內。古蹟有明洪武年間石嘴關遺址。

沿革

1949年設刁祁鄉,1958年併入馬集公社,1961年析置刁祁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129.3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其中回族占64%,轄尕溝、大溝、圍場、龍泉、轉嘴、癿[bie]尕、蘭達、鐵家、友好、楊家莊、多麼家、多支壩12個行政村。

地理

全鄉耕地面積20602.35畝,其中山旱地10585.35畝,水澆地10017畝,占耕地面積的48.6%,農作物主產冬小麥、蠶豆、洋芋。糧食畝產275公斤。鄉、村均通汽車。村村通電、通電話。移動網絡覆蓋全鄉12個村。全鄉有全日制小學6所,教學點2所,教職員76名,在校學生2206人。有鄉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9人,各村有保健站,一般疾病就地可以治療。

概況

刁祁鄉,以境內有刁祁村(今改名友好村)而得名。鄉政府位於尕溝村石家台,北距縣城10公里。鄉處太子山下,高山、中山、低山、溝谷、階地俱全,西有公太子山,海拔4162.4米,南部為中、低山林區,海拔2040至3100米,東部、北部為大夏河谷階地,海拔2062至2200米,鄉政府所在地海拔2120米。屬高寒偏濕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6.1℃,無霜期為150天左右,年降水量673毫米。

經濟物產

境內有省屬冷水魚研究所和虹鱒魚繁殖場,年產鮮魚2.4噸;州屬國營太子山林場及大西灘林場,總面積75.55平方公里;州上重點建設項目土門關一、二、三級電站正在建設;臨夏縣黃酒廠,1984年籌建,占地30畝;鄉屬刁祁水力發電廠有小電站3座,年發電量400萬千瓦時。鄉境多支巴村西端大夏東岸,有明洪武年間關隘--石咀關遺址,今當地人稱「小關」或「石門檻」,西隔大夏河與土門關相對峙。關牆現已無存,關北1公里處有村名「城」,為石咀關駐兵之地。城北大夏河上有明時所建木拱橋,造型似走廊,稱「路彎橋」,過橋可達馬集鎮關門村,1967年被洪水沖毀,後改建為石拱橋。多支巴溝「方半」場南5華里處有明代建關隘一處,稱多支巴里關,俗稱「里石門」,再南15華里有多支巴外關,稱「外石門」,建於明代,石柵遺址至今存在。大西灘農場以南,太子山余脈雞冠嶺以北,有明代建船板嶺關,為河州二十四關之一,已無遺蹟。

發展規劃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的發展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以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切入點,以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為突破口,以科技創新和提高農民素質為根本,充分挖掘農村經濟發展潛力,憑藉區域優勢,發展民營企業,營造「三個環境」,發揚務工經商傳統優勢,大力改進和完善社會公益事業,促進農村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基礎。

視頻

臨夏縣刁祁鄉0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