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
名詞解釋
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是指凱恩斯學派的財政政策思想以及根據其思想制定的財政政策。20世紀30年代以來,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及其追隨者針對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加劇和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的形勢,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和壟斷資本的利益,適應壟斷資產階級專政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需要,以其經濟理論為基礎提出一套財政政策思想。一些資本主義家,主要是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這些財政政策思想為依據,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廣泛實行了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
凱恩斯財政政策思想
凱恩斯財政政策思想主要由其經濟理論、財政支出政策、財政收入政策、財政平衡政策等幾個部分所構成。
經濟理論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立足點是所謂就業理論,核心思想是所謂有效需求理論。他以調節有效需求和實現充分就業作為制定財政政策的理論依據,認為有效需求決定社會就業量。有效需求指的是保證投資者獲得最大利潤的社會總需求。按照他的理論,社會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兩部分所構成,而最終決定有效需求規模的因素是所謂「消費傾向」、「對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和對貨幣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這些心理因素運動的特點是:消費的增長幅度一般落後於收入的增長,結果會引起消費需求不足;投資的不斷增加會帶來資本邊際效率的下降,結果造成投資吸引力的減弱,引起投資不足。這些都會帶來危機和失業的增加。他認為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資本邊際效率突然崩潰的結果。凱恩斯還用乘數原理論證增加投資可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經濟效果。根據上述經濟理論得出的財政政策思想,主張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增加投資,以提高社會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
財政支出政策思想
凱恩斯以所謂邊際消費傾向和乘數論為依據,斷言投資乘數與邊際消費傾向成正比,與邊際儲蓄傾向成反比。為了提高投資乘數,主張政府採取調整財政政策的方針,執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以提高社會需求。同時,還可以執行擴大採購的政策,直接刺激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的恢復。
財政收入政策思想
主張為了適應財政支出的增加和干預經濟政策的需要而改革稅收制度和公債政策。在稅制改革上提倡用以直接稅為主的稅制代替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以累進稅代替比例稅,從而調節收入,刺激消費需求的提高。在公債政策上,提倡從宏觀經濟的角度把公債看作是彌補財政赤字和增加財政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以彌補私人消費的不足。
財政平衡政策思想
凱恩斯這一思想是提倡用赤字財政政策代替財政穩健政策,認為財政穩健政策會減少社會總需求,損害公共福利。為了刺激增加需求,主張政府要有意無意地造成超支,或者舉債籌款救濟失業。他認為舉債支出雖然浪費,但結果卻可以使社會致富。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