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村鎮
鳳村鎮位於肇慶市德慶縣中部偏東南,東接播植鎮,西鄰高良鎮,東南與悅城鎮接壤,北面與永豐鎮交界。往縣城有3條線路:經播植、高良至德城全長54千米;經匝村、旺埠至德城,全長54千米;沿省道悅懷線經悅城至德城全長65千米;沿縣道428線經九市至德城全長全長46.6千米。轄區面積136.76千米。全鎮轄1個居委和18個村委會、177個村民小組,人口28889人(201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1.40萬元。[1]
中文名: 鳳村鎮
外文名: Feng Cun Town
別 名: 鳳象鄉
行政區類別: 建制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肇慶市德慶縣
地理位置: 廣東省德慶縣
面 積: 136.76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18個建制村
政府駐地: 格塘村
電話區號: 0758
郵政區碼: 52663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8889人(2017年)
著名景點: 世綺書室,北帝廟,清任書室
機 場: 白雲機場
火車站: 肇慶火車站
車牌代碼: 粵H
目錄
鄉鎮概況
鳳村鎮位於德慶縣中部偏東南,東接播植鎮,西鄰高良鎮,東南與悅城鎮接壤,北面與永豐鎮交界。往縣城有3條線路:經播植、高良至德城全長54千米;經匝村、旺埠至德城,全長54千米;沿省道悅懷線經悅城至德城全長65千米;沿縣道428線經九市至德城全長全長46.6千米。轄區面積136.76千米。全鎮轄1個居委和18個村委會、177個村民小組,人口28889人(201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5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1.40萬元。
建制沿革
周代時,為百越(粵)地。
秦前,鳳村屬百越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桂林郡及象郡。今鳳村地域隸南海郡。
秦末漢初屬南越國。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 置端努(溪)縣。縣治在今德城鎮,今鳳村鎮在其轄地內。
西晉太康元年(280)分端溪縣地,增設元溪、都羅、武城等縣。端溪治所依舊。元溪縣治在今縣境悅城鎮
紅院村。今鳳村全境屬元溪縣。
西晉永和七年(351)分蒼梧郡增設晉康郡。元溪、端溪先後為晉康郡治。
南朝宋大明中(約460年)分端溪、元溪縣地增設樂城、賓江、說(yue)城、文招四縣,與端溪、元溪皆隸於廣州晉康郡。樂城縣治在今悅城,賓江縣治在今九市,說城縣治在今播植,文招縣治在今鳳村附近。
南朝陳 天嘉元年(560)右將軍韓子高受封文招縣子。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撤銷晉康郡,端溪、樂城、悅城(說【yue】城改稱)、文招皆隸端州(今肇慶)。
隋文帝開皇十二年(592年)撤銷悅城、文招二縣,併入樂城縣。鳳村全地區皆屬樂城縣。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端溪、樂城隸於信安郡(端州改稱信安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析信安郡地設南康州(後改康州),端溪、樂城屬南康州,州治在端溪。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改康州為晉康郡,郡治在端溪縣,並改樂城縣為悅城縣。
唐乾元元年(758)改晉康郡為康州。
917年,南漢國建立,今鳳村位於其國境內。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滅亡南漢,撤銷康州。並晉康、悅城、都城三縣入端溪縣,隸屬於廣南路端州。不久,復乏康州,此後鳳村屬康州端溪縣悅城鄉。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十一月,詔升潛邸康州為府,名德慶府,領端溪、瀧水二縣(至七年增領封川、開建,十年,封川、開建又還隸封州)。端溪為府治。此後鳳村屬德慶府端溪縣悅城鄉。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改德慶府為德慶州,撤銷端溪縣,縣地歸州直轄,鳳村全境屬德慶州悅城鄉。
清朝,德慶州有廂三,鄉三,都十,州城內叫內廂,城東叫東廂,西叫西廂。
金林鄉(一都至五都)【今新圩,官圩,馬圩,回龍,高良】。
晉康鄉(十一都)【今九市】。
悅城鄉(六都至九都)【今悅城(下七都),鳳村(屬六都),播植武壟(上七都),永豐(下八都),莫村(九都)。其中上八都未詳】。
民國,德慶州改為德慶縣,今鳳村屬悅城鄉六都。後分悅城鄉為永平鄉(今悅城),鳳象鄉(今鳳村),鹿和鄉(今播植武壟),永寧鄉(今永豐),同正鄉(今莫村)。
共和國成立後,鳳象鄉更改為鳳村鎮(曾一度屬播植公社)。
風景名勝
世綺書室(位於鳳村鎮羅社村)
世綺書室位於德慶縣鳳村鎮九龍小盆地的羅社村,坐標(東經112°02'35",北緯23°15'26″),坐東北向兩南。為磚、木、石、結構總面闊13.8米,總進深16米,占地面積220.8平方米。二進三開間,頭門面闊三間,深三間,前後建廊.前廊三步架,兩根磚砌圓形檐柱,石拄礎分層束腰,次間木質灰批蝦公梁,灰批門額「世綺書室」,次間建廂房,後廊三步架。後堂面闊三間,深單間十七架,前帶天井、兩廊。建築為硬山頂,博古脊,四合院布局,有嶺南地方建築特色,對研究清代嶺南建築藝術,地方教育史和游擊隊革命歷史有參考價值。
1948年2月28日,中共德慶地下黨委領導發動了「二二八」武裝起義,成立了廣(寧)德(慶)懷(集)抗暴義勇總隊德慶區隊。建立了高良三河游擊區。
當年夏(具體月份不清楚,大概是四,五月份)廣德懷抗暴義勇總隊主力中隊長孔昭、德慶區隊長徐儒華(解放後為德慶縣首任縣長)率領游擊隊數十人沿象牙山脈向西江挺進,以擴大迴旋地域。途經羅社村,曾在世綺書室留宿幾天。期間,這支隊伍秋毫無犯,羅社村民了解共產黨的政策後,支持游擊隊的籌糧工作。
194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由廣德懷抗暴義勇總隊改編)司令員陳勝,政委葉向榮召開幹部會議,會議決定:三河游擊區為根據地,放手南向九龍盆地推進、逐步實施「飲馬西江」的計劃。
會後。綏賀支隊二團(由德慶區隊改編)團長劉超明,政治指導員何濤率游擊隊七十多人殲滅了國民黨在九龍下榃窟村(今屬鳳村鎮農聯村)的隊伍,垌坑坪保長龍鳳昌聞訊逃跑,打開了開闢九龍游擊區的新局面。
當時,九龍地區有七個保,人口7000多人,雙郭村為陳德旺(國民黨縣參議員)把持,駐有自衛隊,是九龍地區的反動堡壘,大村、匝村均有國民黨武裝駐守,根據九龍地區的駐敵情況,游擊隊分別駐紮在垌坑坪的順天公祠、羅社的世綺書室,互為犄角之勢,以相互呼應。游擊隊一方面在洞坑坪,羅社宣傳共產黨的方針政策,發動群眾起來反「三征」(徵兵、征糧、徵稅)。一方面開展統戰工作,實行政治軍事攻勢。按照「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和打擊頑固勢力」的方針,游擊隊決先後攻打了雙郭、匝村的國民黨頑固武裝。
而後,二團團長劉超明在大村清任書室召開九龍地區七保長會議(除洞坑坪保長龍鳳昌逃跑外,其餘六位保長都參加了會議。)進一步闡明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會上6位保長都表示支持游擊隊。會後大村保長梁冠容,龍鬚副保長龍振球,下鳳崗副保長陳子超,羅社副保長何旭榮分別被選為各村村長,綏賀支隊二團團部隨即遷移到清任書室。至此,綏賀支隊二團順利建立九龍游擊區。由於團部設在大村清任書室,為防止邱仕攀為首的象牙山地霸武裝進犯九龍游擊區,特派劉季生,林安率領兩支武工隊分別駐紮在垌坑坪順天書室,羅社世綺書室,相互呼應。9月17日,團長劉超明,指導員何濤率團主力中隊一百多人,由北向南直接襲擊了象牙山地霸武裝的總部象牙湖。擊斃發動保長邱仕攀及其子邱亞載,拔掉了國民黨德慶當局安插在象牙山的「釘子」。從此,沿象牙山脈直到西江河邊再無國民黨軍隊,為日後開闢青榕稅站,成立廣東人民解放軍西江護航大隊打下了基礎。
在1948年至1949年兩年間,游擊隊經常駐紮在世綺書室。徐儒華,陳大良、陳勝、葉向榮、林安。劉季生、匡吉、何濤夫婦、陳文懷、劉超明等革命領導都曾在世綺書室住過。
世綺書室在解放戰爭時期為革命做出應有貢獻的這段歷史。給世綺書室打上了紅色革命的烙印,羅社村也被列入德慶縣革命老區村莊。這段光輝歷史將永載汗青,激勵後人不斷奮發進取,勇往向前。
2012年確定為德慶縣不可移動文物。
視頻
德慶縣鳳村鎮羅社世綺書室醒獅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