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鳳城鎮上山村

鳳城鎮上山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村名取自兩個較大自然村上場和山畲首字而成。[1]

在鳳城鎮政府駐地北面1.5公里處。西面臨溪,背靠鳳冠山。村名取自兩個較大自然村上場和山畲首字而成。村委會設在上場,轄8個自然村。村民有王、謝、李、吳、林等姓。

中文名:上山村

所屬地區: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

政府駐地:祥雲路(舊製藥廠傍)

電話區號:0595

地理位置:在鳳城鎮政府駐地北面1.5公里處。

目錄

上場

上場古稱清溪邑內在坊里上場,分為頂巷、下巷兩個角落,主要姓氏為王、李。王、李也為上山村大姓,占總人口的50%。地處安溪縣城城西,教育工業資源豐富,經濟較為發達。交通便利,主要街道有祥雲路、祥順路、祥興路、河濱東路、祥明路等。轄區內有上場鳳澤廟、上場王氏宗祠、起鳳亭、文寶亭,上場藍田館等一批縣文物保護單位及城西水閘橋河濱東路風景休閒觀光帶,大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位於晉江西溪北岸,為河谷地。背靠鳳冠山,西臨清溪大橋,北與吾都村相鄰。在原仙苑渡頭有一片和吾埔溪沙相連大沙灘,俗稱上場溪沙。古時臨沙灘村民以生產米粉為主,稱「上場米粉」。民國20年(1931年),地方民軍陳國輝盤踞安溪,曾在上場沙灘草創飛機場,曾有飛機降落在沙灘上,卻在沙灘上翻了個跟斗,結果只好用蓬船運飛機到泉州,再轉運廈門修理。「飛機坐篷船」一時在安溪傳為笑柄。

山畲

主要姓氏為謝、林、吳。在鎮政府駐地北1.8公里處,地處鳳冠山西南山坡,包括岩頂、貢尾、茶寮垵3個自然村。古時農地多,水田少,稱山畲。盛產楊梅、梨、李、番石榴等,尤以楊梅最為著名,有「山畲楊梅」之稱。

安溪六小

走進鳳城鎮上山村,通往安溪六小校門的馬路寬闊,一座占地2162平方米的嶄新校園讓人耳目一新。平坦潔淨的操場可以容納近千名學生,嶄新的綜合教學樓, 17個教學班書聲琅琅,充滿生機。

「去年九月,學校升級為縣直小學,一切都在變新。」縣六小校長鍾曉雲欣喜地說。從一幢空蕩蕩的教學大樓開始,如今辦學條件已居全縣小學前列,變化可謂日日新,月月異。

暑期前,鍾曉雲來到這裡,首先想到增添辦公桌、課桌椅,以滿足學校升級後師生激增的需求。為此,她主動聯繫當地村兩委爭取支持,上山村主任李啟章當即幫忙訂下幾十套教師辦公桌椅、幾百套學生課桌椅,以解學校燃眉之急。

學校在緊張有序的更新中開學。現在教育對素質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總不能讓老師們還是手拿一支粉筆授課吧?」在上山村委會的關心支持下,該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學校圖書館藏書超5萬冊,並配備電子閱覽室,進行電腦化管理,成為全縣唯一的省級示範圖書館;該校教師人手一台筆記本電腦,各間教室均有多媒體設備,4兆光纖接到每間教室、每間備課室……「學校信息技術設備的完善,這在全縣小學中,絕無僅有。」該校教導主任吳文貴自豪地說。

短短一年多時間,六小的硬件設施極大提升,該校以全縣最高分順利通過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評估。

「學校面貌能夠迅速改觀,這與社會各界的關心是分不開的。」李啟章說。2009年秋季,我縣新增多所學校,政府已投入不少資金,「等、靠、要」顯然行不通。為解決資金難問題,上山村社會賢達和企業家等紛紛慷慨解囊,添磚加瓦,為學校發展做貢獻。廈門安溪經濟促進會成立十周年慶典期間,上山村鄉賢林明理再次捐出100萬,以父林春安名義建設春安教學樓,王連春再次捐出30萬建設塑膠跑道,雷斯霞女士及金盾房地產有限公司各捐資10萬, 李啟章也和弟弟共捐出10萬元,緊接着,王學群捐助10萬,王小平捐助10萬,上山村委會10萬,名都房地產捐助5萬,村民吳文專捐助5萬還有眾多鄉賢、企業家紛紛慷慨解囊,捐資興學……近年來,學校共籌措資350餘萬元,極大改善學校的辦學設備。

「目前,新的教學樓施工圖已設計好,我們將幫助學校多方籌措資金,爭取在年底前新教學樓能竣工,滿足上山小學校辦學規模擴大的需求。」改善辦學條件永無止步,李啟章開口不離學校建設發展,熱心學校教育溢於言表。

特色辦學出成效

如今,學校已小有規模,怎樣抓好教書育人,是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鍾曉雲說。

「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為教師持續發展鋪路,讓每位師生成為最好的自我!」 該校把這一句話作為辦學思想的第一條,在師生中樹立起「以愛育人,尊重個性,體驗成功,一切為了師生的發展」的辦學理念。

根據教師實際,該校為老師們量身定做「兩堂課」,一堂「必修課」和「選修課」。對教師提出「六認真」和「五有效」要求。「六認真」,即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評價、認真組織課外活動;「五有效」,即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聽課、有效評課、有效作業;

要求教師落實「五堅持」,即堅持做到課後反思記載率不少於40%,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8節,做好每學期教學質量分析;堅持教學板塊的「簡化」,教學流程的「優化」;堅持每周一次開展集中業務學習;每一位老師堅持開設一個博客,發布校本教研信息資料;堅持「人人上交流課,人人參與評課」教研製度……學校從備、教、輔、批、扶等各個方面作出規定,成為全體教師都必須完成的「必修課」。

加強教師的學習培訓,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教育法律法規,讓教師知法懂法;派出多位班主任到外面學習,並開展講座和交流會;組織校本教研培訓,為每位教師訂一本教育教學雜誌和一份報紙;組織舉行師德講座;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組建教工氣排球隊、乒乓球隊和籃球隊等,成為學校的「選修課」。

通過內外兼修,使廣大教師迅速成長起來,短短一年多時間,該校教師有30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 20多名學生參加各種比賽獲獎,學生作品有50多篇(幅)發表或獲獎。

而在學生的教育方面,該校注重抓好乒乓校園、書香校園建設,凸現辦學特色。

視頻

航拍湛江市廉江塘蓬鎮第一高峰 雙峰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