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漢語漢字)
鳳(漢語漢字) |
鳳,漢語常用字 [1] ,讀作fèng,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為遠古祭師用來祭祀通神的完美神鳥,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頭頂華冠,羽披百眼,形似今日孔雀;雄的稱為「鳳」,雌的稱為「凰」,後引申為有聖德的人、樂器、音律等。
目錄
基本信息
鳳,初為象形字。商代甲骨文像高冠、豐羽之孔雀類鳥形。由於它經常借用以表風,故其身旁每加若干小點表風塵,或頭上加雨成為會意字,表示雨常與風相伴。到商代晚期,始加聲旁「凡」(盤的象形字)而為形聲字,鳳與凡聲韻並同。或加「兄」為聲旁,然聲韻與鳳相去較遠。西周時也使用凡聲。
《說文》所載兩個古文鳳,並象形字。《說文》採納了戰國以來從鳥、凡聲的結構,隸變後楷書作「鳳」,簡化作鳳。鳳字始見於清代刊行的《目連記彈詞》,現為正字。本義是孔雀類所謂鳳鳥。《小屯·殷虛文字甲編》3112:「甲寅卜,乎鳴,只鳳,丙辰只五?」中鼎:「中乎歸生鳳於王。」引申指鳥中之王鳳凰。《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假借作「風」。
簡體楷書「鳳」依據草書字形中的「鳥」將正體楷書字形中的「鳥」簡化成「又」形。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 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崐崘,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寕。」從鳥,凡聲。 𠤈,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 𪆍,亦古文鳳。
說文解字注
【卷四】【鳥部】 鳳,神鳥也。天老曰: 天老,黃帝臣。
「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
麐前鹿後各本作鴻前麐後,又魚尾下有鸛顙鴛思四字。按《爾雅釋文》、《大雅卷阿正義》、《初學記》、《論語疏》所引皆作麐前鹿後,皆無鸛顙鴛思四字。
惟《左傳正義》同今本,葢唐人所據原有二本,左疏所據非善本也。天老對黃帝之言見韓詩外傳。今外傳亦無此四字。郭氏《山海經圖贊》曰:八象其體,五德其文。雲八象則益為十者非矣。今皆更正。五德其文者: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也。見《山海經》。 出於東方君子之國, 見羊部羌下。
翺翔四海之外,過崐崘, 崐崘當作崑崙。
飲砥柱,濯羽弱水, 弱水部作溺。 莫宿風穴。
二語見《淮南書》。《文選》注引許慎曰:風穴、風所從出也。 見則天下大安寧。」 黃帝、周成王之世是也。 從鳥,凡聲。馮貢切。
古音在七部。《荀卿書》引詩。有鳳有皇,樂帝之心。當作有皇有鳳,與心為韻。 [10] 𠤈,古文鳳,象形。 象其首及羽翼。
鳳飛,羣鳥從㠯萬數,故㠯為朋黨字。
此說假借也。朋本神鳥,以為朋黨字。韋本相背也,以為皮韋;烏本孝烏也,以為烏呼。子本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也,人以為偁。凡此四以為皆言六書假借也,朋黨字何以借朋鳥也,鳳飛則羣鳥從以萬數也。未制鳳字之前假借固已久矣,猶習聞鳳至者為之也。六部七部音冣相近,故朋在六部、蒸登韻。小篆鳳入七部,侵韻也。 𪆍,亦古文鳳。 旣象其形矣,又加鳥旁,葢朋者冣初古文。鵬者踵為之者也。《莊子書》: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崔云:古鳳字。按《莊生》寓言:故鯤、魚子也。鵬、羣鳥之一也。而皆雲大不知其幾千里。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字部】
古文:𠤈、𧱶、𪆍、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馮貢切,音奉。《說文》:神鳥也。《爾雅·釋鳥》:鶠鳳,其雌凰。郭註:瑞應鳥,高六尺許。《山海經》:丹穴山,鳥狀如鶴,五采而文,名曰鳳。《孔演圖》:鳳為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飮,身備五色,鳴中五音,有道則見,飛則羣鳥從之。《廣雅》:鳳凰,雞頭燕頷,蛇頸鴻身,魚尾骿翼。五色: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義,腹文信,膺文仁。雄鳴曰卽卽,雌鳴曰足足,昬鳴曰固常,晨鳴曰發明,晝鳴曰保長,舉鳴曰上翔,集鳴曰歸昌。《書·益稷》:鳳凰來儀。《禮·禮運》:鳳以為畜,故鳥不獝。《大戴禮》:羽蟲三百六十,鳳凰為之長。 又幺鳳,小鳥名。出蜀中。《蘇軾·梅花詞》:倒掛綠毛幺鳳。
又鳥鳳。《范成大·虞衡志》:鳥鳳出桂海,其形略似鳳,音聲淸越如笙蕭,能度小曲合宮商,又能為百鳥音。 又郡名。《唐書·地理志》:扶風郡至德年更曰鳳翔。 又神名。《山海經》:北極天樻有神,名曰九鳳。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鳳鳥氏,歷正也。 又姓。《神仙傳》:鳳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