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隔散
涼隔散
|
|
|
求真百科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涼隔散,上藥為粗末,每服二錢(6克),水一盞,入竹葉七片,蜜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小兒可服半錢,更隨歲數加減服之。得利下住服。
名稱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川大黃 朴硝 甘草梢,各600g 山梔子仁 薄荷去梗 黃芩各300g 連翹1200g
用法
上藥為粗末,每服二錢(6克),水一盞,入竹葉七片,蜜少許,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小兒可服半錢,更隨歲數加減服之。得利下住服。
功用
瀉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
上中二焦火熱證。煩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煩熱,口舌生瘡,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
方解
本方所治為上、中二焦邪郁生熱證。熱聚胸膈,故症見身熱口渴,胸膈煩熱。火熱上沖,而見面赤唇焦,口舌生瘡,咽痛,吐血等。燥熱內結,不從下泄,而見便秘溲赤。上有無形之邪熱,非清不去;中有有形之積滯,非下不除。故須清熱瀉火通便為治。方中重用連翹,清熱解毒以為君。配黃芩以清胸膈鬱熱;山梔通瀉三焦,引火下行;大黃、芒硝瀉火通便,以盪熱於中,共為臣藥。薄荷、竹葉輕清疏散,以解熱於上;兼有「火郁發之」之義而為佐。使以甘草、白蜜,既能緩和硝、黃峻瀉之力,又能存胃津,潤燥結,和諸藥。全方配伍,共奏瀉火通便,清上泄下之功。
此方配伍特點,是既有連翹、黃芩、梔子、薄荷、竹葉,疏解清泄胸膈邪熱於上;更用調胃承氣湯合白蜜,通便導滯,盪熱於中,使上焦之熱得以清解,中焦之實由下而去。是以清上與泄下並行,但瀉下是為清泄胸膈鬱熱而設,所謂「以瀉代清」,其意在此。
運用
1.本方證為上、中二焦火熱熾盛,以胸膈煩熱,面赤唇焦,煩躁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為證治要點。本方雖有通腑之力,但其用重在胸膈之熱,而不在大便之秘,即使大便不秘,而胸膈灼熱如焚者,亦應施用。
2.若熱毒壅阻上焦,症見壯熱,口渴,煩躁,咽喉紅腫,大便不燥者,可去朴硝,加石膏、桔梗以增清熱涼膈之功。
3.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體炎、膽道感染、急性黃疸型肝炎等屬上、中M焦火熱者,均可加減用之。
文獻摘要
《成方便讀》:「若火之散漫者,或在里,或在表,皆可清之散之而愈。如挾有形之物,結而不散者,非去其結,則病終不痊。故以大黃、芒硝之蕩滌下行者,去其結而逐其熱 然恐結邪雖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黃芩、薄荷、竹葉清徹上中之火;連翹解散經絡中之餘火;梔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則有形無形上下表里諸邪,悉從解散。用甘草、生蜜者,病在膈,甘以緩之也。」
方歌
涼隔硝黃梔子翹,黃芩甘草薄荷饒,
竹葉蜜煎療膈上,中焦燥實服之消。[1]
目錄
參考文獻
- ↑ 藿香正氣水你真的會用嗎?專業醫生向您娓娓道來其9大功效,3大誤區,騰訊網 2021年0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