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城糕軟黃金(張寶存)
作品欣賞
涼城糕軟黃金
年前,從呼市自駕車回老家涼城縣探親。導航提示新公路維修暫停通行。走舊路經過呼市南部車水馬龍的呼市煉油廠,駛入和林格爾縣東北部一馬平川的曠野,到達榆樹灣的收費站,也就是呼涼的界碑線。
過了榆樹灣收費站,就進入涼城縣境內的蠻漢山的北山腳下,由此往南行就是一路向上婉娫的盤山路,一會左手是懸崖峭壁,右手是冰封的河槽;一會右邊是飛岩走石,左邊是了鵝卵沙灘;一會是左拐過橋,一會是右轉避石;一會爬坡疑無路,一會下坡又一村。天空碧藍如練似彎月,白雲如洗似棉絮。山上枯草禿樹昏鴉,山下寒風冰橋蕭瑟。地上野雞閒庭信步招遙越路,野兔跳越奔突不見蹤影。只有路邊幾處聳立的廣告牌還有點五顏六色,引人注目:鴻茅藥酒祛治風濕,溫泉水滑潤肌膚,岱海水名揚塞外,賀龍館銘記先烈,涼城糕軟黃金……
鴻茅酒,岱海湖,三蘇木溫泉周圍省市家喻戶曉,賀龍元帥紀念館烏蘭察布人無人不知。作為涼城出去的遊子,看到涼城糕軟黃金的廣告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這個廣告做的棒極了,挺實際,有創意,很形象,有聯想,令人回味無窮。恰逢年終歲尾,立馬勾起對家鄉油炸糕兒時的記憶。
老家的莜麵土豆香,黍米粟米黃。黍米又名黃米,位列「五穀雜糧」之首,屬草本植物,成熟期短產量低,一畝地最多也就打下二百來斤。黍子成熟後不像小麥高梁挺直腰杆,驕傲自滿,顯露頭角,而是像他的主人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謙卑低調行事,向生它養它的大地彎腰鞠躬致謝。老家的黍米由於汲取日月精華,有寬闊岱海水的滋潤,巍峨蠻漢山的庇蔭,黍米色澤光亮,顆粒飽滿,顏色金黃。涼城的黃米在周圍縣市小有名氣,做出的糕又黃又軟確實不賴!
黃米糕的做法比較簡單,就是把黍子脫殼後的黃米,用清水淘一遍,也就是最後再清洗一下黃塵灰土,然後晾的半干。過去用石碾,如今用電磨粉碎,形成糕面。蒸糕前用溫水搓摸成小塊壘狀,一層一層均勻地放進架在熱鍋上鋪着紗布的籠屜里,蓋上籠蓋蒸熟後,黃展展的糕拿出來放在案板上,像揉面一樣揉來揉去,直到筋道柔軟,不冷不熱,不硬不軟方可,一鍋金黃飄香、讓人饞涎欲滴的素糕就成型。但揉出鍋的糕比揉白莜麵要不好受的多,因為揉白面莜麵是涼的時候揉,而揉糕面必須乘熱揉,涼了就揉搓不到一塊,也揉不筋道柔軟了。所以揉糕面的人必須是手上有功夫,幹活麻利的人才行,揉糕前手上稍微沾點涼水,雙手搓搓,一鼓作氣地揉好揉到位。現在我見到有聰穎人把剛出鍋的糕放在塗摸上胡油的塑料袋裡,然後再揉糕面,這樣就不太燙手了,這也是靈機一動,與時俱進吧!
接下來,金黃金黃揉好的一大塊素糕,是怎麼個做法和吃法就得看東家的生活底子了。缺胡油的就吃素糕,或捏成圓片片,或切成長條條,裹着炒熟的黃豆面吃(黃豆面炒熟後有點甜),叫粘豆面糕,香甜可口,別有風味。蘸着雞肉湯,就叫雞湯泡糕,吃起來肉香糕柔,口齒留香。素糕我一生唯一吃過一次的,也是終身難以忘懷的是麻子油沾素糕,它香味綿長,回味無窮,好吃極了。生活好的人家,當然是油炸糕,也就是把揉好的糕捏成小於一厘米厚的圓片子,或用糕面包著紅芸豆餡,或包着土豆韭菜餡,比餃子大三四倍的樣子,下到熱油鍋里炸到外面焦黃。當表面有着小魚鱗片泡泡的時候,撈出鍋吃。現吃叫吃脆糕,外面油香皮脆,內里金黃綿軟。放在油盆內燜一會的,就叫油糕,軟溜溜滴着油,黃燦燦透着香,蘸着少許白沙糖,甜香的感覺一言難盡。如果一次吃不完,剩下的就下回蒸着吃,仍是柔軟別致,讓人久久回味。
現在人們生活好了,有些食品吃着吃着就不稀罕了,但在涼城老家油炸糕一直是經久不衰,招待貴客親人的首選食品。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凡是婚喪嫁娶,蓋房上樑,孩子百歲,老人賀壽,貴客臨門,朋友聚會,油炸糕,現燴菜,鴻茅白酒,岱海鯉魚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上一盤脆生生,黃燦燦的油炸糕是必須的。
涼城糕,諧音涼城高,喻示着高高興興,步步登高,展翅高飛,高朋滿座。軟黃金,象徵着金錢財富,堪比着家纏萬貫。涼城糕與軟黃金並駕齊驅,喜結良緣,相信家鄉涼城一定會越來越發達輝煌,親人們越來越富裕美滿。
作者簡介
張寶存,內蒙古涼城縣人,原呼和浩特鐵路局退休幹部,高級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