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積相
簡介
沖積相(alluvial facies)又稱河流相。陸相沉積類型之一,指由於河流或其他逕流的作用而形成的一套沉積物和沉積岩。黃河河套平原沉積相可分為沖積、洪積和湖積相。寧夏平原和內蒙古河套平原為沖積相,寧夏平原沉積厚度最厚達1600~2400m。內蒙河套平原漸新世以來後套平原長期沉降,漸新世至全新世沉積了厚度達5000~15000m的中、晚新生代地層,岩性主要為紫褐、棕紅、灰綠、灰黃、灰黑及灰白色泥岩、粉細砂岩、砂礫岩,為湖相和沖、洪積相交替沉積物(楊發,1988)。
評價
國內外多數人把沉積相看作是沉積環境的物質表現,即一個沉積環境中所有的原生沉積特徵的總和,包括岩石、古生物和岩石地球化學等特徵。因此識別沉積相時就要從最能反映沉積相的一些標誌入手,主要包括:①岩性特徵—岩石的顏色、成分、結構、構造、岩石類型及其組合;②古生物特徵—生物的種屬和形態;③地球化學特徵按沉積環境不同,可劃分出不同的沉積相類型,進而,還可根據各相類型中的亞環境、微環境及其沉積特徵,確定出相應的沉積亞相和微相。不同環境中的沉積相,沉積亞相和微相有不同的沉積特徵,可根據對應的相標誌對其進行識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