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冰柱 (劉叉創作的詩)

冰柱 (劉叉創作的詩)從唐德宗到唐憲宗時期(貞元末年到元和時期),以韓愈為首的一派詩人,一反大曆以來圓熟浮麗的詩風,走上險怪幽僻一路。如韓愈的《陸渾山火》和盧仝的《月蝕詩》等都足以代表這種詩風。劉叉也是這一詩派的著名人物,以《冰柱》、《雪車》二詩為最有名,而《冰柱》詩尤其奇譎奔放,寄託遙深,為後世所稱揚。[1]

目錄

作者簡介

劉叉,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自稱彭城子,河朔(今河北一帶)人。主要活動在806年——820年期間(唐憲宗元和時期)。家境貧寒,常穿破衣木屐。他以「任氣」著稱,喜好評論時人。曾因酒後殺人,四處逃亡。等到朝廷大赦,就改為發憤讀書,後來寫得一手好詩。他聽說韓愈接納天下的讀書人,就去投奔,作《冰柱》、《雪車》二詩獻給韓愈。但劉叉也不是那種習慣於低三下四地寄人籬下的人,因此與其他門客不和,拿着韓愈作墓誌所得的酬金離去。後來回到齊魯一帶,不知所終。[2]

作品原文

師干久不息,農為兵兮民重嗟。

騷然縣宇,土崩水潰,畹中無熟谷,壠上無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險阨至三巴。

貂裘蒙茸已敝縷,鬢髮蓬舥,雀驚鼠伏,寧遑安處,獨臥旅舍無好夢,更堪走風沙!

天人一夜剪瑛琭,詰旦都成六出花。

南畝未盈尺,纖片亂舞空紛拏。

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間冰柱若削出交加。

或低或昂,小大瑩潔,隨勢無等差。

始疑玉龍下界來人世,齊向茅檐布爪牙。

又疑漢高帝,西方來斬蛇

人不識,誰為當風杖莫邪。

鏗鏘冰有韻,的皪玉無瑕。

不為四時雨,徒於道路成泥柤。

不為九江浪,徒為汩沒天之涯。

不為雙井水,滿甌泛泛烹春茶。

不為中山漿,清新馥鼻盈百車。

不為池與沼,養魚種芰成霪霪;不為醴泉與甘露,使名異瑞世俗夸

特稟朝沏氣,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

森然氣結一千里,滴瀝聲沉十萬家。

明也雖小,暗之大不可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

奈何時逼,不得時在我夢中,倏然漂去無餘。

自是成毀任天理,天於此物豈宜有忒賒。

反令井蛙壁蟲變容易,背人縮首競呀呀。

我願天子回造化,藏之韞櫝玩之生光華。

作品賞析

全詩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 從首句到「更堪走風沙」為第一段。在這一段里,詩人首先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干戈不息,民不聊生。安史之亂後,接着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而吐蕃也多次出兵騷擾西南邊疆,詩里所說的「騷然縣宇,土崩水潰,畹中無熟谷,壠上無桑麻」,反映了當時因戰禍連綿而造成的田園荒蕪景象。詩人為了躲避兵災,逃向四川,而四川也非樂土。旅途是艱辛的,漫長的,而在兵荒馬亂中跋山涉川,不僅要忍受風霜勞頓之苦,還要時時提防惡人的侵害。「貂裘蒙茸已敝縷,鬢髮蓬舥,雀驚鼠伏」,寫出了旅途中的狼狽情景,為下文借寫冰柱抒發感喟作了鋪墊。

第二段 從「天人一夜剪瑛琭」到「直下不能抑群邪」為第二段。這一段是全詩的主要部分,描繪了冰柱的奇麗景色。在一夜大雪之後,房檐間的冰柱垂掛下來,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一樣的晶瑩潔白,玉色瓊輝。它不是冰柱,而是天上玉龍的爪牙;它不是冰柱,而是漢高帝的斬蛇寶劍。這兩個奇特的比喻,不僅寫出了冰柱的風神,還為下文寫它的不為世用張勢:它不能化為及時雨,使田禾滋壯;而只能化為泥漿,使道路艱難。它不能化為九江的波浪,奔向大海;而只能浸沒於峽谷,沉淪於天涯。它不能化為雙井名泉,煮茗煎茶;它不能化為中山美醞,芳香四溢。它不能蓄而為池,積而為沼,養魚種芰;它不能為甘泉,不能為飴露,使這特異的祥瑞徵兆為世俗贊夸。它只能憑着它的清沏之氣,孤潔自賞,自凝自消。它的光彩雖不大,卻無法掩遮;它負着曲瓦,不能施展神鋒,剷除奸邪。這一大段的描繪,句句是在寫冰柱,卻句句關合到詩人自己。詩人的懷才不遇的激憤之情,剛傲不羈的性格,全面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段 從「奈何時逼」到末句為第三段。這一段寫冰柱消失以後的感慨。天晴凍解,冰柱從夢中消失,杳無蹤跡。萬物的成與毀是天決定的,它對於冰柱不會特加恩澤,卻反而使那些井蛙壁蟲,順生易長,背着人,縮着頭,聒噪不休。希望天子能回造化之力,把冰柱珍藏在柜子里,使它永遠放出光輝。這一段比上一段更深一層,拿容易消失的冰柱和最易繁衍的蛙蟲對比,揭示出當時政治上的小人橫行、賢士在野的情況。最後詩人把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希望他能挽轉形勢,重用賢才。詩的最後兩句是畫龍點睛,點出了詩的主題,就是說只要皇帝能重用賢士,排斥奸邪,就能消弭戰禍,天下太平。

總評 這首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以冰柱入詩,題材新奇。更奇的是對冰柱的形象描寫,把冰柱擬人化,句句是寫冰柱,也是句句在表露詩人自己的懷才不遇。他用玉龍的爪牙,劉邦的斬蛇寶劍來比喻冰柱,貼切而新鮮,為修辭手法創一特例。就詩體來說,這首詩是句子長短不一的雜言體,抒寫較自由,適宜於表現較複雜的思想感情。用這種詩體,不可避免的是多議論,散文化。劉叉的這首詩是受《月蝕詩》的影響,而又加以發展,顯得更為奇譎奔放。使這首詩顯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韻方面。它用的是麻韻,麻韻字的音是響亮的,高亢的,但韻字卻比較少,因有「險韻」之稱。這首詩共二十七韻,全屬麻韻,中間的「舥」字,「柤」字很少有人用過。「邪」字用了兩次,前一個音「牙」,是劍名;後一個音「霞」,是奸邪之「邪」的另一讀,音義不同,所以得同用。用麻韻寫古體詩,一韻到底的很罕見。這首詩在抒寫中一氣貫下,縱橫自如,在描繪冰柱一段,連用了六個「不為」排句,氣勢浩蕩,鬱結於胸中的不平之氣,噴薄而出,「特稟朝沏氣,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兩句,拗折多姿;「森然氣結一千里,滴瀝聲沉十萬家」兩句,對仗整飭。這些句式的變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連的,句子或長或短,或對仗,或散行,而最後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韻腳上來,毫無生拼硬湊的毛病,用險韻而不覺其險,顯示出詩人的才華,為唐代詩壇增添了光彩。宋代蘇軾在《雪後書北台壁二首》中用「尖」「叉」二韻,第二首的末兩句是:「老病自嗟詩力退,寒吟《冰柱》憶劉叉。」讀者可以看出,他對於劉叉的《冰柱》詩是很讚賞的。

藝術特色 這首詩在藝術上很有特色,以冰柱入詩,題材新奇。更奇的是對冰柱的形象描寫,把冰柱擬人化,句句是寫冰柱,也是句句在表露自己的懷才不遇。他用玉龍的爪牙,劉邦的斬蛇寶劍來比喻冰柱,貼切而新鮮,為修辭手法創一特例。就詩體來說,這首詩是句子長短不一的雜言體,抒寫較自由,適宜於表現較複雜的思想感情。用這種詩體,不可避免的是多議論,散文化。劉叉的這首詩顯然是受《月蝕詩》的影響,而又加以發展,顯得更為奇譎奔放。使這首詩顯出它的最大特色的是在用韻方面。它用的是麻韻,麻韻字的音是響亮的,高亢的,但韻字卻比較少,因有「險韻」之稱。這首詩共二十七韻,全屬麻韻,中間的「舥」字,「柤」字很少有人用過。「邪」字用了兩次,前一個音「牙」,是劍名;後一個音「霞」,是奸邪之「邪」的另一讀,音義不同,故得同用。用麻韻寫古體詩,一韻到底的很罕見。本詩在抒寫中一氣貫下,縱橫自如,在描繪冰柱一段,連用了六個「不為」排句,氣勢浩蕩,鬱結於胸中的不平之氣,噴薄而出,「特稟朝沏氣,潔然自許靡間其邇遐」兩句,拗折多姿;「森然氣結一千里,滴瀝聲沉十萬家」兩句,對仗整飭。這些句式的變化是和感情的起伏跌宕密切相連的,句子或長或短,或對仗,或散行,而最後都能很自然地落到韻腳上來,毫無生拼硬湊的毛病,用險韻而不覺其險,顯示出詩人的才華,為唐代詩壇增添了光彩。宋代蘇軾在《雪後書北台壁二首》中用「尖」「叉」二韻,第二首的末兩句是:「老病自嗟詩力退,寒吟《冰柱》憶劉叉。」可以看出他對於劉叉的《冰柱》詩是很讚賞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