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茶藨子
冰川茶藨子 |
中文名:冰川茶藨子 拉丁學名:Ribes glaciale 界:植物界 科:茶藨子科 屬:茶藨子屬 |
冰川茶藨子:功能用途:醫藥:葉:用於燒、燙傷,漆瘡,胃痛。 莖皮、果實:清熱燥濕,健胃。
[1]
目錄
形態特徵
生活型:落葉灌木;
株: 高2-3(-5)米;
枝: 小枝無毛或微具柔毛,無刺;
葉: 葉長卵圓形,稀近圓形,長3-5厘米,基部圓或近平截,上面無毛或疏生膨毛,下面無毛或沿葉脈微具柔毛,掌狀3-5裂,頂生裂片三角狀長卵圓形,先端長漸尖,比側生裂片長2-3倍,具粗大單鋸齒,有時混生少數重鋸齒;葉柄長1-2厘米;無毛;稀疏生腺毛;
花: 花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直立;雄花序長2-5厘米,具10-30花;雌花序長1-3厘米,具4-10花;花序軸和花梗具柔毛和腺毛;花梗長2-4毫米;苞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萼筒淺杯形,萼片卵圓形或舌形,直立;花瓣近扇形或楔狀匙形;雌花的雄蕊退化,子房無毛,稀微具腺毛,花柱頂端2裂;
果: 果近球形或倒卵狀球形,徑5-7毫米,紅色,無毛;
生態習性
產地: 陝西(西北部、中部、南部)、甘肅(天水、徽縣、康縣)、河南(盧氏、商城)、湖北(西部)、四川(東北部、北部、西部、東南部)、貴州(黃平)、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
分布: 緬甸北部、不丹至克什米爾地區;
生境: 山坡或山谷叢林及林緣或岩石上;
物候期: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或山谷叢林及林緣或岩石上,海拔900-3000米。緬甸北部、不丹至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西北部、中部、南部)、甘肅(天水、徽縣、康縣)、河南(盧氏、商城)、湖北(西部)、四川(東北部、北部、西部、東南部)、貴州(黃平)、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喜馬拉雅山東部。
主要價值
醫藥:葉:用於燒、燙傷,漆瘡,胃痛。 莖皮、果實:清熱燥濕,健胃。
果味酸,可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