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質學
《冰川地質學》是自然地理常識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化,亦稱 華夏文化[1]、 漢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中國各大古代文明長期相互影響融合[2]。
目錄
名詞解釋
冰川地質學名詞解釋:是研究冰期、間冰期的氣候和冰川的發育規律及其在地質方面的作用的科學。地球歷史中曾發生過的大冰期有震旦紀(中、元古代)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及第四紀大冰期。由於第四紀冰川遺蹟最多,保存完好,因此,是目前冰川地質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工作始於20年代初。1922年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在河北邢台山區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後又在冰川地質工作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和研究,發表過《冰期之廬山》一書,從而奠定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研究的基礎。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綜合性的分支科學有綜合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古地理學等。部門性的分支科學有地貌學、氣候學、水文地理學、生物地理學、冰川學等。狹義的自然地理學僅指綜合自然地理學,部門自然地理學已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參考文獻
- ↑ 你知道「華夏」這個名號是從哪裡出現的嗎?,搜狐,2022-10-20
- ↑ 中國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搜狐,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