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馮瓴鄉位置在霍邱東部,淠河西岸,總面積99.28平方千米,總人口 45272 人(2017),耕地53370畝,2006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5.5%增長,企業產值9082萬元,糧食總產突破7514萬噸,水產總量743噸,財政收入346萬元,全鄉人均純收入1200元。已形成50畝養殖基地,農業產業化有了長足發展。白鵝、生豬、山羊、麻黃雞、櫻桃胡鴨已形成規模養殖。已發展養殖大戶89家,形成以淠西、馮台、柳台為中心,輻射周邊個私經濟園區,年創利潤1000萬元。[1]

目錄

介紹

霍邱縣轄鄉。1949年建馮集鄉,1958年成立紅升公社,1983年改馮瓴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沈台鄉併入。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25.5?公里。面積99平方公里,有簡易公路通縣城。轄馬台、民生、秦台、新台、左台、淠西、馮台、東王台、柳台、馮瓴、花牆、唐莊、陳崗、龔崗、馬灣、新倉、三趙郢、唐小店18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水稻、小麥、玉米。鄉鎮企業有木器、竹編、鐵沙等公司和輪窯、瓜籽、農漁、糧食加工等廠(場)。

鄉鎮介紹

馮瓴鄉位於霍邱東部,淠河西岸,總面積99.28平方千米,總人口45272 人(2017),耕地53370畝,2006年全鄉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企業產值9082萬元,糧食總產突破7514萬噸,水產總量743噸,財政收入346萬元,全鄉人均純收入1200元。

馮瓴鄉已形成50畝養殖基地,農業產業化有了長足發展。白鵝、生豬、山羊、麻黃雞、櫻桃胡鴨已形成規模養殖。已發展養殖大戶89家,形成以淠西、馮台、柳台為中心,輻射周邊個私經濟園區,年創利潤1000萬元。鼓勵湯大湖漁場發展高效立體養殖業,並着力抓好一村一品,堅持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運則運,不拘一格,多頭並舉,壯大發展提高馮台村竹編工藝規模和檔次,增加東王台村木器加工從業數量,馬台運輸業等。

馮瓴鄉利用鄉經濟區優勢,發展高效農業,調整產業,調整產業結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教育、計生、城建、通訊、農網改造,退耕還林有明顯進步,全鄉政治穩定、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得到全面迅速發展。[2]

經濟發展

馮瓴鄉黨委政府充分利用流經境內20多公里淠河的豐富鐵砂資源,採取請進來、組織小分隊等方式赴浙江、福建、江蘇、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廣招客商,初步實現了"讓別人發財,求自我發展"的"雙贏"目標。先後有浙江得利寶公司、浙江天龍鐵砂公司和福建鑫生鐵砂公司與該鄉簽定有序開採鐵砂協議,共引進資金3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800萬元。3家企業已投入固定資產900萬元,預交企業管理費39萬元,開採所需廠房、道路、用電、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完成,其中浙江得利寶公司已進入試生產階段,其餘兩家企業即將正式投產。3家企業正式投產後,可年產鐵砂6萬噸,創產值3000萬元,創利稅600萬元,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馮瓴鄉淠西村養鴨示範基地位於馮瓴鄉沈台灣區,是由淠西村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發展起來的。該村5名村幹部家家養鴨,其中村黨支部書記程晉兵、村主任張政軍兩戶年出欄成鴨都在8000隻以上,收入超萬元。在村幹部帶頭示範的同時,鄉政府多方爭取扶持資金30萬元,幫助農戶發展養鴨業。基地有養鴨專業戶48戶,年出欄成鴨40萬隻,純收入達70萬元。

特色產業

馮瓴鄉積極探索勞務經濟發展新路子,不斷開拓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新空間,充分調到和發揮農民工的積極性,變壓力為動力,變包袱為財富,有組織地把40多萬農村富餘勞力持續轉移就業,取得的經濟效益,占農民純收入的50%以上,成為富民的一項支柱產業。

在做勞務經濟時,馮瓴鄉既把眼光放在沿海發達地區勞務需求旺盛的機遇上,有序輸出勞力就業,也不忘引導適時返鄉建廠自主創業,在自家地盤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吸納當地農民就業,"做到對外對內雙向創業共展"。馮瓴鄉務工人員由於學到機械技術,有2000多人在上海、寧波承包填海工程,掌握施工機械1000多台。

馮瓴外出務工者能在全國一些大中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相對集聚,產生出競爭力較強的企業,並涉及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領域,形成勞務輸出區域和品牌,並得到當地的認可和尊重,無不得益於勞務人員的知識技能和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